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公平性困境,设计出一套促进博士招生公平的制度,即准入制度:基于院系所的博士生招生积分制;匹配制度:同行专家外审+导师审核+招生委员会面试三级考核制;保障制度:博士生质量的监测评估制和导师负责制。认为招生单位应以基于院系所的积分制为准入前提、以三级考核匹配制为重点、以博士生质量监测评估和导师负责制为保障,促进博士生招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海生 《江苏高教》2020,(10):82-87
申请考核制已成为国内高校博士生招生的主要方式。申请考核制生源在专业基础、学习动机、学术志趣、科研发展潜力等方面表现较好。回归结果表明,控制导师身份变量后,申请考核政策方案设计、导师考核行为偏好以及政策配套机制等因素所包含的多个自变量均对生源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在意申请人院校教育背景对生源质量有微弱正向影响,考核中保留笔试、给予导师组招生决定权对提升生源质量有非常显著负向影响。保障申请考核生源质量的对策包括方案设计中加大面试考核权重、改进笔试考核方式;保障导师招生权,规范导师招生行为;发挥导师与导师组协同招生作用;完善招生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招生业务培训等配套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2019年东、中、西和东北部地区14所双一流高校的293份博士生招生简章作为研究样本,从申请条件、选拔方式、选拔标准、考核评分、保障机制和信息咨询六个方面构建指标观测体系。结果显示,总体上博士生"申请-考核制"表现为申请条件偏重综合能力考察,但存在考生出身限制;选拔方式偏重主观选拔方式,客观选拔方式相对弱化;选拔和评分标准模糊,招生自由裁量权过大;保障机制不健全,招生透明度有待提高。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重门槛轻考核;中部地区重考核轻门槛;西部地区重门槛和考核轻保障;东北部地区重考核和保障轻处罚公开。基于此,研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完善我国博士生"申请-考核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博士研究生招考改革的动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申请-考核制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探索.认为从理论和国外大学的实践经验而言,采用申请-考核制招考博士研究生比传统的入学考试制更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同时提出建立健全博导招生权力的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申请‐考核”制是国际上博士生招生的通用方式,也是我国博士生招生改革的明确要求。本文从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的国内外现状、基本模式的思考与构建和实际工作中的探索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以期能为有关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色的“申请‐考核”制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美国博士生招生主体的自主性与自律性,分析其相互作用机制,探讨申请制在生源选拔上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分析其对我国现阶段试行的博士生招生申请制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从多样化的学科选拔和高层次创新人才选拔需要出发,阐述了博士生招生改革缘由,分析了“申请–审核”制的优势,并在实践基础上提出应从人才选拔标准、材料审查、综合考核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博士生选拔途径。  相似文献   

8.
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扩大了导师自主权,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招生公平性问题。美国的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有一套完善的公平保障制度,不但选拔出高质量的生源,而且保证了招生的公平性。本文在探讨美国博士生招生公平性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应从完善师生双向选择机制、完善制度约束、健全监督机制、引入淘汰制4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9.
10.
近年来,一批高校相继试点探索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并已成为我国博士生招生的重要制度形式。实践研究表明: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与自治两者间存在一定逻辑自洽,自治有助于落实招生自主权,孕育良好的博士生教育生态,契合了博士生教育特点。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需围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一共性目标,构建符合国情校情的规范化制度体系,并充分融入非智力因素的考察,以达至“自治”。基于学理分析、比较、调研访谈等方式,认为自治是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必然选择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多所高校率先全面实施了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申请—考核"制,逐步构建了招生全流程的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了分级负责、尊重学术的高效、科学、公平治理体系和综合考核、侧重志趣的人才选拔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自主性,选拔最具培养潜力的优秀生源。  相似文献   

12.
基于68所高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招生文本分析发现,申请考核制已成为主要招生方式,但存在报考条件有重科研、外语、出身倾向;选拔方式多元,未放弃笔试,面试比重大;选拔标准模糊;高校自主招生权大,信息公开程度低,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等问题。需要完善思政专项博士培养目标等顶层设计、设置弹性报考条件、规范选拔流程与标准、加强招生权监督和思政博导遴选改革。  相似文献   

13.
博士生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招生选拔是博士生教育的起点,关系着博士生教育质量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博士生招生选拔方式经过不断改革发展,已初步形成较为有效的选拔模式,文章借助历史-实践-理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发展的历史逻辑、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逻辑、实现人才有效选拔的理论逻辑,指出"去笔试化"已成为博士生招生方式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国家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选拔。  相似文献   

14.
我国博士生招生制度自1981年建立以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变化,我国博士招生制度出现了招生主体多元、选拔方式陈旧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管理体制僵化、管理定位模糊。因此,我国博士招生制度需要明确招生主体,回归学术本位,给导师、高校更多的高层次人才选拔自主权;尊重类型特点,明确质量导向,建立多元化的招生模式;改革管理体制,明确管理定位,激发人才选拔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实施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过程中,导师自主权增大带来的风险,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双向匿名评价模型。用PaaS平台和数据驱动思想开发了双向匿名评价信息系统。实践表明:使用双向匿名评价系统在扩大学术共同体自主权的同时合理制约了个体导师的权力,更有利于选拔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考生,保障了招生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6.
"入学统考"制度虽有考试方式不科学、选拔标准不全面、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弊端,但"统考"的社会价值不能否定。试行"申请审核"制具有不少优势,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可以在部分单位先行先试,不宜全面推开。此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矛盾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制度上重视宏观(国家)层面与微观(招生单位)层面的系统设计,前者包括确立博士生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等;后者包括对招生模式的设计、操作程序的规定与运行机制的健全等。其次必须在操作层面遵循三条基本原则,即整体设计与局部试验结合、立足国情与合理借鉴结合、适度突破与稳步推进结合。  相似文献   

17.
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关涉高校、考生、导师三类主体,三类主体因追求效率、公平和学术自由而存在明显的价值取向差异,进而导致高校与考生间效率与公平的矛盾、高校与导师间追求效率与学术自由的矛盾、导师与考生间自主选才与结果公平的矛盾。高校、考生和导师各主体需发挥各自力量和作用,构建充满张力的三力制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是解决当前博士生招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和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顺应国际上博士生招生体制改革的需要。和传统的统一招考模式相比,该模式在招生计划的制定、资格审查和综合考核录取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同时,实施博士生入学"申请制",要做到实施严格的招生监督制度和博士生分流淘汰制度,进一步完善导师负责制。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1):3-4
由于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院校自主招生工作面临新的形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通过对比农业院校及其他试点院校自主招生,明确新形势下农业院校自主招生独特的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农业院校自主招生制度,为选拔和培养我国优秀农业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开放性的加强、少子化现象的加剧,台湾技职校院招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台湾地区技职招生的优劣态势、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进行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台湾技职校院的招生既得益于新时代的种种条件,也挣扎于现实的重重困境,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与劣势相伴。中国大陆可因地制宜、辩证批判地借鉴台湾技职教育立体分轨、形式丰富、上下延伸的合理体系,学习引进其多元入学、考招分离、分类录取等先进理念,同时努力克服时下升格改制、重量轻质、狂热追逐经济利益等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