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那年夏天,我16岁,怀揣着四川大学档案系的录取通知书,憧憬着五彩缤纷的大学生活。更抱着对“档案”的渴望和好奇,走进了档案天地,从此,与档案相识,与兰台结缘。这一走,就走了16年。在这里,留下我在档案领域中成长的点点滴滴,在这里,留下我无悔的青春和浓浓的档案情缘。  相似文献   

2.
3.
一张褪了颜色的初小毕业证书,随着岁月的流逝,已伴我走过了55个春秋。半个多世纪的变化。往事闪烁着,唤起了我对过去的回忆。1953年7月31日。我从辽中县三区老堡村初级小学初级四年毕业,获得了毕业证书。当年,我13岁。因为老堡小学归中心小学管理,无权盖章,所以,证书上的公章为:辽中县第三区腰屯完全小学校。那时。村里又没有照相馆。学生太小,学校对此要求又不严格。所以就没有贴照片,留下了遗憾。  相似文献   

4.
徐朝钦 《档案管理》2020,(3):109-110
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的展柜里,有一件由学校前身豫西行政干部学校1949年6月颁发给学员王孝丹的毕业证书(图1)。这是学校档案馆收藏的年代最早的建校初期毕业证书,弥足珍贵。要想知道这张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还要从共和国晨曦微启的1948年讲起。  相似文献   

5.
上海拥有数十所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居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解放初,在战争硝烟逐渐散去后实行了军事管制,1949年夏季应该有数千名应届毕业生,他们能够如期领到毕业证书吗?对此,<档案春秋>2009年第9期发表了杨家润的<话说复旦老文凭>,读之受益良多.该文写道……  相似文献   

6.
卢青 《出版参考》2010,(12):14-14
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收到这所学校建筑系景观设计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兴高采烈地憧憬着未来的大学生活。可当我真正进入西澳大学读书之后,一切憧憬仿佛变成了氢气球,在天空中越飘越远。  相似文献   

7.
刘翔 《档案与史学》2011,(10):51-53
夏日的夜晚,我独自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摩挲着三件自己青春年代的珍贵人生档案:一张粉红色的上山下乡通知书、一张略显发黄的奖状、一张上海市1977年高校招生文化考试准考证.此时此刻,当我以中年人的眼光和心态,重新审视这些私人档案时,不禁百感交  相似文献   

8.
刘红 《兰台内外》2013,(5):38-38
一、现代远程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新生档案的建立。新生档案的建立,包括反映新生入学网上注册登记中形成的基本信息表,如报名登记表、身份证、学历证书等及反映招生录取结果的录取通知书等,都作为完整的招生档案保存。  相似文献   

9.
熊德安 《档案天地》2012,(5):9+30-9,30
1977年,停顿了十年的高考得以恢复,我和其他千百万青年一样重新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无论考试的成绩如何,无论考到哪所院校,就高考本身来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在我的脑海中,依稀记得那一年的招生简章是在11月5日下发的,而考试是在12月22日。  相似文献   

10.
我珍藏的这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4月(第一版)出版发行,辽宁人民出版社重印,1966年1月沈阳第五次印刷的陶铸所著的《理想,情操,精神生活》一书,是我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年9月1日,在红卫兵"大串连"期间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新华书店买到的。若问因何珍藏了这  相似文献   

11.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可时值高考迫近,独木桥上的人仍然不少。他们有个大学梦。梦境一时真一时幻。武汉大学毕业生的这篇文章无疑将他们拉回了现实。在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眼里,大学已经失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成了名利场。学生们混文凭,老师们混职称。他不愿走寻常路,从而发问:"到底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相似文献   

12.
1941年,我在河南淅川上集的国立第一中学毕业后,为了抗日,就决心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次投考,我因身体检查不合格而未被录取。我不气馁,又第二次报考,这次以第一名录取进了设在西安的黄埔军校第七分校。在正式进军校之前,还要先到入伍生团进行初期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13.
你见过古代的大学文凭是什么样吗?和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有什么不同?2009年12月14日,在四川客家文化论坛暨四川客家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一张保存完好的清代咸丰年间的监照相当抢眼——这就是当时的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4.
<正>我很喜欢泰戈尔的这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选择了档案事业,就如同选择了叶的事业。档案工作平凡而又伟大,它演绎着我绿叶映红花的人生,彰显出我生命的价值,书写着我人生的别样精彩。走出家乡步入大学校园1986年夏天,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档案专  相似文献   

15.
吕计强 《档案天地》2013,(9):9-9,25
"档案"一词,字典里的解释是机关或企业等分类保存的各种文件和材料,直观上给人们的感觉是仅仅与单位的工作密不可分,文档、卷宗是很严肃、很正统的东西。至于个人生活中,似乎与它没有多大关系。2006年衡水市开展的"档案进家庭"活动却令我眼界放宽,通过建立家庭档案,平常生活中不自觉的爱好和习惯,变成了自觉和有规范的行动,生活也由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6.
李京 《中国记者》2013,(1):100-101
现在我已离开报社回到校园开始了学习生活,时常还会接到热心的"线人"打来电话报料,我仍会耐心地聆听记录并转给报社的老师们。每次,当我接到这样的电话时,是我最欣慰的时候……对于我,2012年的6月与以往有太多不同,因它记录着我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两笔,收到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与获得进入《河北青年报》实习的机会。本科所学新闻知识的积聚再加上这次真正  相似文献   

17.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一大学毕业生小张捧着残缺不全的档案来到市行政服务中心人社局窗口。工作人员问她怎么回事儿,她满脸沮丧地说:我的档案放在家里,被老鼠咬得都是洞洞!原来,小张是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毕业后到了一家私有企业工作,单位不具备存档的条件也就没有为员工存档,  相似文献   

18.
《支教的日子》记录的是东阳籍女大学毕业生徐佳怡到贵州支教的生活故事。说是故事,其实看不出完整故事的痕迹,更准确地说,只是生活散乱的片断。也止是如此,这个文本超越了以前一些纪录片带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2007年9月,我有幸受领导委派进驻北京工业大学体育馆运行团队参与奥运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这段紧张、忙碌的日子中,我感受到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并以"留存奥运档案最完整、最齐全、最系统"为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到奥运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20.
在济南市城区,居民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有困难就找社区记者。"这里所说的"社区记者",特指生活日报社区新闻部的年轻记者。这帮年轻记者全是近5年刚开始从事新闻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自2007年开始,他们深入70多个社区,组织了连接政府与市民的"社区对话"一百多场,为市民办实事一千多件,惠及市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