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鸣冤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由学生“首创”的话,现在上至老师、家长,下至街头摆摊的老爷爷老奶奶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多少考试对学生有正面的意义?不是面临升高中,就是升大学,连小学生都明白,没有“双百”就没有好学校上。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国际上有一项活动,其中有一场关于生活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宝钗鸣冤     
小女子我薛宝钗在溜出大观园到世间游玩一番时,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相似文献   

3.
宝钗鸣冤     
唐惠忠 《中学文科》2003,(11):17-17
  相似文献   

4.
宝钗鸣冤     
张山 《当代职校生》2005,(10):33-33
小女子宝钗日前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  相似文献   

5.
宝钗鸣冤     
小女子宝钗前日出了大观园来到世间游玩一番,才发现世人对我有诸多非议,小女子我实在是冤枉啊!人们都偏爱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提到我便一个个咬牙切齿,有的骂我虚伪做作,有的指我贪图名利,有的责我破坏他人美好感情……这都是因为他们用有色的眼镜来看我的缘故。我承认我与林妹妹相比,的确有些圆滑世故,但这并不是我的错。我随母亲、兄长借居在贾府,我的母亲性格温和,哥哥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后来又娶了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嫂子,如果我不处处留意,事事小心,怎么能使母亲和我在这样的漩涡中得以生存呢?但有(高考导航)些人却骂我虚伪,收买…  相似文献   

6.
招魂     
  相似文献   

7.
招魂     
  相似文献   

8.
为法海鸣冤     
【原稿】①千万别误会 ,此文并非要为封建势力讨公道 ,但愿鲁迅先生别气出来与我评理 !我只是撇开那些所谓的象征 ,就《白蛇传》论法海 !②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 ,法海是一个反面得不能再反面的角色。可我认为 ,是鲁迅先生对法海的成见太深 ,讽刺太太辛辣了 !③众所周知 ,学法得道是为了降妖除魔 ,和尚本无七情六欲 ,不懂人间情为何物 ,更无法揣摩许仙与白娘子间的深情 ,法海他怀的是救万物之心 ,认为除一妖便是行一善 ,能救好几条生命 !更何况 ,是许仙自愿跟法海到金山寺的 ,当他知道白娘子是蛇妖后 ,吓得半死。所以依我看 ,是许仙对…  相似文献   

9.
2006年即将结束,我们从众多来稿中精选了九个课例,汇成这样一个“精彩课例回放”专辑,类似于做一次岁末盘点。一年来,“课例研讨”栏目在广大读者的呵护下发展良好,投稿数量与来稿水平日上日高。我们做过粗略的统计:2006年,本栏目收到的稿件高达1200余篇!但由于版面有限,每期只能刊载四篇课例,全年刊用的稿件计不过50余篇!面对诸多来稿,我们时有遗珠之憾!这次在年末刊出这一组精彩课例,也算是我们弥补遗憾的小小举措吧!编毕全年12期课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迷人的风光:各种教学风格、各类教学方法、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观点,竞相展示,姹紫嫣红,多姿多彩!当前,我们的母语教育虽然受到不少指摘,但当我们面对这些课例——这些众多行动者思考者探索的精华——我们不得不油然而生敬意!乱花渐欲迷人眼。这是一个伟大时代的典型风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为这样一个时代鼓与呼!邓彤  相似文献   

10.
汉字招魂     
重庆的张炎林老大爷恐怕至今冤魂难安,好好儿地吃药治病,规规矩矩,一粒粒地数着吃,怎么就吃到了“阴曹地府”?老大爷是再也不会睁眼看真相的了,只有我们来遥遥地告诉他的在天之灵:怪只怪你这个中国人竟不识洋文!张老汉服药前是认真的,不仅他,还有他的老伴,且还有他的邻居李大爷。面对药瓶上的说明:口服,一次25mg,一日75—100mg,分次服用,三个老人研究了老半天,最后认定这拐弯抹角的“mg”便是“粒”,便是“颗”,便是“片”,中午25mg,晚上又25mg,这50mg下去,便种定了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的祸根,抢救无效而死亡。mg是什么,我们这些学过英文的人…  相似文献   

11.
为法海鸣冤昭雪包勃何胜玲鲁迅先生在《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法海:“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后来玉皇大帝也就怪法海多事,以至荼毒生灵,想拿办他了。”教参编者认为法海“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是“蓄意破坏许仙和白蛇娘娘的幸福,它是创造悲剧的罪...  相似文献   

12.
招魂记     
我一向是不迷信的,那些阴阳眼、鬼压床什么的更是被我视之为浮云,即使身边发生了什么奇怪而又说不通的事,我也会自己理解为无法解释的科学现象(二十一世纪,科学!我们要相信科学!!!)。  相似文献   

13.
屈原《招魂》 湖南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离窍是遭灾致病的主因,因此有招生魂的习俗,类乎《楚辞·招魂》内含。 《招魂》是屈原的作品,招的是他自己的生魂而不是招他人的死魂。王逸以来历代许多楚辞学者谓为宋玉之作,谓宋玉在招屈原之魂;也有定为屈原作的,谓屈原在招怀王之魂。招魂之礼,本来既施之于死人,也施之于活人之“失魂落魄”者。古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如果一魂不守舍则精神恍惚;二魂不守舍则久病缠绵;三魂不守舍则谓之“魂离魄散”,一命呜呼了!所以宋人朱熹在《楚辞集注·招魂》篇中说:“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  相似文献   

14.
15.
16.
瑶人的传统观念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活着,是因为有魂魄附在身体。如果人的魂魄失落了回不来了,人就会生病甚至死亡,他的魂魄再附于其他刚出生的婴儿身上,他才能转世。因此对活着的人来说,必须非常小心地保护他的魂魄,不让它离开身体,失落到别的地方去。万一失落了,就要想办法把它招回来。对亡人的魂魄则必须超度,让它到极乐世界去,不要回来作祟。瑶人的魂魄观念,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有“三魂七魄”说。“三魂七魄”,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宗教有不同的涵义。如阿昌族的“三魂”是指人死后有三魂,一魂送坟  相似文献   

17.
18.
从古至今,关于《招魂》的作者及招魂对象的问题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们或认同前人观点,或举出新的论据,提出新观点,说法众多。其中,关于《招魂》的作者问题主要有三种说法,而关于《招魂》中的招魂对象的问题可分为三大类,共十三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话题作文在磕磕碰碰中走过了五年.有利有弊,人们有赞扬有批评,原本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一段时间以来,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夸大其辞,把高考作文和作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一古脑儿地算在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上,来个彻底清算,大有非将它置于死地不可之势.我从心里替话题作文感到委屈,想为它申诉.  相似文献   

20.
<招魂>导读     
屈原作品《天问》、《招魂》、《离骚》、《九歌》、《九章》是楚国反秦复郢斗争历史文献,前人用汉代兴起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破坏了先秦文句一字一词一义的格局,因此产生了诸多无法读通的离奇错误。本文着重探讨《招魂》的读法,提示其内容梗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