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从事田园诗创作的诗人。他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劝勉农民勤力耕种,而且亲自参加劳动,以诗歌表现劳动之甘苦。他怀有济世壮志,但囿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只能归隐田园。在对壮志的坚守和对"自然"状态的追求中,陶渊明最终成就了自我的"真"。  相似文献   

2.
叶康 《都江学刊》2001,13(3):61-65
本从陶渊明诗歌中蕴含的真挚朴实的思想感情入手,论述了陶渊明诗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以文为诗”首先是一个写作方法问题,是诗歌艺术表现手法,跟“运动”不“运动”实在是没有什么关系!至于“以文为诗”应“载道”问题就更是如此。陶渊明要表达的是现实人生中的真情、真境,而“以文为诗”作为一种艺术手法,自然朴实,无需雕饰,正好应和了陶渊明的这种需求。所以“以文为诗”由陶渊明发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5.
洪静云 《文教资料》2007,(23):90-93
陶渊明诗歌中鸟的意象是诗人主体意识人格精神的一种载体,一种潜意识和显意识交织的极具个性色彩的情意。鸟的意象,可以看作是陶渊明人生转换的前后标志,陶渊明以飞鸟意象表达他早期对功业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在感到了政治之不可为时,陶渊明又以归鸟意象作为寄寓生命、安顿灵魂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关于陶诗“自然”“平淡”的美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世对于陶诗的美学评价,主要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其自然,二是说其平淡。前是一种审美标准;后是一种审美境界,陶诗的自然,平淡是以对“真”,“朴”的追求为前提的:即人格之“真”,生活之“朴”。陶渊明在诗歌艺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于中国古典诗歌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一是扩大了诗歌的审美视野,丰富了诗歌的审美内容,他把诗歌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乡村,田园,日常生活,成为中国田园山水诗的开创,二“开千古平淡之宗”,使中国诗歌从唐朝始确立以平淡,朴素,自然为止,反对刻意雕琢的最高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7.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初期白话诗在语义层上接弃了古代诗词奉为圭皋的美学原则——贵族气的典雅,引朴实真纯的平民白话入诗。这不只是一次诗歌形式的变化.更是一次思想启蒙和一场意识形态的深刻革命。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的饮酒诗和他的田园诗一样,是他思想的集中体现,两者共同构成了陶渊明思想,即隐逸与济世的矛盾恩想的统一体。从陶渊明的饮酒诗,可以发现其诗歌之“真生命”、“真性情”之所在。他借饮酒催发诗情,在饮酒诗中傲视世俗的诈伪,追求自然和本真,表现出不屈从流俗、刚正不阿的人生态度。其饮酒诗以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东晋以降大批的文人骚客,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对陶渊明现存的三篇辞赋进行探讨,认为这些作品对于我们把握归隐的深层原因和了解他作品的不同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陶渊明的归隐,既有他向往大自然、厌弃黑暗官场的原因,更与他政治理想破灭后,恪守“忧道不忧贫”的理念有关;在表现手法上,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屈骚之思和《楚辞》注重辞章采的传统,形成了与他的诗歌颇不相同的华丽 绵密、郁勃含蓄的另一种风险。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对于陶渊明的接受怀着一种褒贬共存的复杂感情。作为田园诗承继者的王维,一方面否定陶渊明避世的生存方式,走上了亦官亦隐的"朝隐"之路;另一方面在诗歌上,他却师宗陶渊明,喜欢化用陶渊明的诗句,并用其佛禅思想接受、融化陶渊明清腴、平淡、自然、闲适的田园诗艺术,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这种褒贬共存式的复杂情感,使王维对陶渊明的接受呈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皆缘于"真".真乃诗之本.其诗《归园田居》(之一)就是"真人写真言传真情"的绝好体现.既写出了作者对官场仕途生活的厌倦,也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句淡泊朴实,字字入心.  相似文献   

13.
"琴"是陶渊明诗歌中的核心意象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一是陶渊明守静之审美理想的外化,二是陶渊明守真之朴茂心性的写照,三是陶渊明守儒之深邃思想的折射。这些也渐渐沉淀为其后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正能量、正趣味和正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东晋诗人陶渊明作为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可以称为中国田园诗创作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陶渊明田园诗艺术风格及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的解析认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诗歌意象自然寻常、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诗歌意境优美淡远;其田园诗的成因主要体现在独特的个性与心境以及儒家、道家思想对陶渊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董超 《现代语文》2010,(6):17-18
陶渊明诗歌表现出明显的和谐观念:其诗歌艺术上有一种和谐美,思想上表现出一种和谐生活观,从陶渊明诗歌还可以窥见其内心心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一生与酒相伴,与诗相依。陶渊明在诗与酒中,蕴藏着忘忧情怀,隐含着率性真我,表达着释然超脱。从酒中品陶渊明的诗歌,对于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思想意识及其诗歌的价值观念、创作风格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走近陶渊明     
怎样走近陶渊明?最佳的途径,是认真研读他的诗文,审慎考察他的行踪。在欣赏陶渊明人格魅力的同时,认识陶渊明的诗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问,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更为清晰,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义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他的清高耿介、洒脱恬淡、质朴真率、淳厚善良,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连同他的作品一起,为后世的士大夫筑了一个“巢”,一个精神的家园。一方面可以引领他们与虚伪、丑恶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也可使他们得以休憩和逃避。他们对陶渊明的强烈认同感,使陶渊明成为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一、陶渊明诗词风格中的审美意义 陶渊明的思想继承、诗歌的描写对象、个人的喜好以及人格志向使得他创作的诗歌带有了一种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风格。陶渊明的诗歌开辟了田园诗的新风,从此田园诗大量盛行,谢灵运一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更是模仿陶诗不可多得的佳作。陶渊明的诗歌多描写平淡的日常生活,然而历代文人却多是不屑于谈生活、谈农事的,特别是在讲究文章词藻华丽的晋代,陶渊明冲淡平和、旷洁悠远的诗风实是一大另类,然而他的诗却能在平淡处见神奇,于朴素中见绮丽,将日常生活诗意化确是陶渊明的一大开创,亦是陶诗的审美意义的所在。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陶渊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是他创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情韵极浓的诗歌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平和、自然的创作心态有直接关系。本文从哲学思想基础与生理心理基础的两个方面探讨了陶渊明“自然”心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