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修性一体。其养生价值已经饮誉国内外,太极拳的身形美、意蕴美使太极拳更具有了陶冶情操,放松心灵的价值。文章使用文献综述、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从24式太极拳中揽雀尾的艺术美的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得出太极拳中揽雀尾有着方圆、自然及和谐之美,让人们从一个太极拳的组合开始,站在美学的角度欣赏太极拳,喜爱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胡克禹 《武当》2009,(10):12-14
杨式太极拳的“揽雀尾”变“单鞭”是虚脚转还是实脚转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杨式传人中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杨家门人、亲族传人说法也不同,各执其辞。主张虚腿转者认为,“实脚磨转法”久练会损害膝关节的功能,造成膝关节疼痛,并说“虚转实不转”的练法是杨家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重要的拳式动作之一,起势之后,第一个就是揽雀尾,而且在整个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多次重复出现,足以说明这个拳式的重要性。在其他一些流派的太极拳中,揽雀尾被称为"懒扎衣"。杨式太极拳之所以把这个动作称为"揽雀尾",我认为是为了表现这个动作的轻柔沉稳、活泼灵敏,它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太极拳的稳健灵活特点。揽雀尾动作尽管复杂,但是,其基本内容就是掤捋挤按,表现了太极拳四正手法和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陈雄 《中华武术》2006,(5):20-20
教我练拳二十载的恩师林墨根先生说:“不要小看‘起势’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大松大柔之中。”有练家喻“起势”乃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在练此势两手臂未举之前,应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自然站立、立身中正(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对应成一直线)、全身放松(其中肩井穴、膻中穴、劳宫穴、涌泉穴尤为重要)、头颈竖直松开上领、下颌略向后收,两眼向前平视,静心平气,含胸拔背,然后准备做起势动作。  相似文献   

5.
于靖 《武当》2008,(4):27-27
青龙探爪是八卦掌最有代表性的掌式,八卦掌的各式掌法,均由此掌式变化而来。因此,掌握和练好青龙探爪,就是八卦掌独门功夫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民族化遗产,在多年的套路演练中人们总结宝贵的经验提炼出许多练功方法和要诀,形象精炼地概述了套路演练的特点及要求,如长拳类套路特点中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练习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王庆喜 《武当》2010,(3):22-23
习练陈式太极拳,首先要把握陈式太极拳之“意”、“气”、“身法”要点,着重掌握“缠丝劲”的练法要义,再遵循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三个习练阶段,要求循序渐进,从而练好太极拳。  相似文献   

8.
9.
张东宝 《武当》2003,(6):41-41
修炼桩功很讲究炼“气”(如养气等)。这是因为“气”与“膜”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说到“膜”,向恺然先生(笔名“平江不肖生”)撰著的《侠义英雄传》,曾对人体的“膜”有过通俗易懂的介绍。 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谈论霍元甲时说:“霍先生是  相似文献   

10.
学习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过程中,添加反式练习法,有益于提高拳艺水平。经过多年反复实践,我体会到这种练法至少带来两点好处。一是正反左右两侧对称习练,可以使全身各部位均衡发展。二是体现在太极推手当中,左右进退转换、上下协调得力,有利于走粘的基本技法实现,沾粘连随,更好地顺应来力,随曲就伸,少出背势,多增顺势。  相似文献   

11.
陈惠良  陈易合 《武当》2014,(5):21-22
受张全亮师兄《“按窍运身”在吴式太极拳体用中的具体实施》一文的启发,根据吴式太极拳著名武术家王培生有关著作及历次讲课录音和笔记,结合我们平时的学习,有了下列两方面的习练体悟。  相似文献   

12.
在普通高校武术教学中,采用“主动学练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武术的基本技法和健身手段,提高学生自觉练习的积极性和自学武术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表明“主动学练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3.
"子欲不死修昆仑",这是《黄庭经》上的一句话。"昆仑"乃山名,道家以此喻头顶,并称头顶为"泥丸宫",修炼此处可神清气爽,益寿延年。太极拳重视"顶上功夫",有文字记载的始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自武秋瀛(澄清)清咸丰年间在舞阳县得王氏论著后,一百多年来,众多名家对其中"虚领顶劲"的理法与练法论述颇丰。在理法方面,大体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纲举目张"说。许禹生认为"头顶为全身纲领,纲举则目张,头顶悬则周身骨骼正直,筋肉顺遂,偶有动作,全身一致,左右前后无掣肘之虞矣"(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16页)。  相似文献   

14.
李师融 《武当》2000,(9):40-41
《武当》2000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杨家太极拳是“虚腿(脚)转”还是“实腿(脚)转”的辨析》(以下简称《实腿》)一文,细读该文,对若干问题有不同看法,特提出商榷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15.
终南山太极拳,全称终南山返还太极拳。相传它起源于陕西终南山,具有先天返后天的功能,因此而得名。此拳分为南北两派。北派鼻祖高虎臣,曾任清末慈禧时期的宫廷侍卫,后入终南山修道,号称紫霞真人,民间俗称高老道,或称高甲仙。  相似文献   

16.
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一趟以内功练法为主的.一趟传统的太极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总则——阴阳修炼。阴指内功神.意、气的修炼.阳指外形肢体运动。练太极拳应包括肢体运动与气势运动两项.人的内气是先天具有的.人们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内气长期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现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17.
李迎 《健身科学》2012,(1):38-38
起式 A:双脚并步,立正站好,目平视前方,左手持刀于体侧,右手自然下垂(图1)。 B:身体重心移向右腿,左脚提起向左移侧开半步与肩同宽(图2)。  相似文献   

18.
九月 《健身科学》2012,(7):23-23
今年67岁的闫茂顺先生爱好非常广泛,DV是他所爱玩的项目之一,很难想象满面红光、开朗风趣的他竟是位13年前,就因胃癌手术胃切除五分之四的人。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1,(3):24-25
在新世纪之始,伴随体育健康春风的到来,我们如果能从“太极”与“健康”的“机理”与“道理”上做些有益探索,也算认知历史文明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20.
李选平 《中国钓鱼》2005,(11):18-19
兔尾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岭,位于三亚市大东海海水浴场左侧约3000米处,通常顺着沙滩与岩石边步行40分钟就可以到达,由于兔尾岭延伸部分的水底多为珊瑚地质,因此,每次出行都不会空手而归,这里也就成为笔者周末与节假日垂钓的首选目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