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抗击倭寇入侵的历史上,曾出现一名少数民族女英雄,我们称之为"瓦氏夫人"。她带领广西田州壮族 兵,以及由湘西苗、瑶各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朝廷的征调下,开赴了抗击倭寇的前线。她不顾58岁的高龄,亲率广西土 兵6800人奔赴抗倭第一线,连歼敌兵,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为保国安民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 人。同时她也把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武术的一些表现形式、技击原理和兵法战术思想带入了中原地区,并融入到以戚继光、俞大 猷等抗倭名将率领的明朝军队中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得明朝军旅武术和战斗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影响了 中原传统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纪效新书》是明代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所撰的著名兵书。我们现用的是十四卷本。十四卷本是戚继光晚年在十八卷本和《练兵实纪》两本书为蓝本的基础上,提炼、归纳、综合其原有军事理论与思想,并总结和加入新的军事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一部兵书。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莱芜人,生于将门。其曾祖父谏,膂力过人,  相似文献   

3.
《剑经》     
《剑经》是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所著的一部棍法专著。俞大猷(1503~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福建泉州人,是明朝与戚继光齐名的抗倭名将,同时,又是位对军旅武艺及民间武术有着深入研究的一代武术家,并留下了诸如《续武经总要》及《正气堂集》等多种著述,《剑经》即收录于《正气堂余集》卷4中。  相似文献   

4.
蒋兴材 《武当》2008,(5):12-13
戚继光于明代嘉靖三十八年至三十九年(1559--1560),根据抗倭战事需要,在宁波府镇海县甬江口的沙蟹岭西南角扎营驻防,训练新兵,当时偶然结识了新科武状元杨斌(宁波人)。杨斌是张松溪的同门师弟,在杨斌的引见下,张松溪、杨斌以及其他十一位师兄弟共同帮助戚继光训练新兵,戚结合张松溪众师兄弟的特长,汇聚了简单实用的招数,  相似文献   

5.
二郎长拳     
二郎门派,据传始于春秋。为当时武圣人孙武子所创。有据可考的,二郎拳是明朝传入沧州的。把二郎拳传入沧州的第一代武师名张大来,是今河北盐山县圣佛寺人。张大来在明嘉靖年间从军,最初在戚继光的队伍里做戚继光的马夫。戚继光平生最喜爱宝剑、宝刀、快马,可以想见,做为他的马夫也是很受宠信的。生活在戚继光身边,耳濡目染,再加上戚继光不  相似文献   

6.
《纪效新书》是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抗击倭寇实战的经验总结。他将武术应用于练兵,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攻防思想。文章从“十八卷本”《纪效新书》中分析训练效果、兵器使用与布阵安排体现的武术攻防意识。攻防是中国武术技击的核心,研究攻防意识对于中国武术技术传承与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武术》2008,(2):61
二十多年前,电影《少林寺》风靡大江南北,不但捧出了李连杰、计春华、干海等一批功夫明星,也让少林寺成为众多功夫迷心中的圣地。今年,一部讲述明嘉靖年间少林僧兵协助抗倭将领戚继光保卫国土、抵御外侵的电视剧《少林僧兵》又将登上荧幕,这是少林寺建寺以来首次全面介入的少林题材影视作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总监制。  相似文献   

8.
1995年10月5日发行的普28-1和1999年3月1日发行的普29-3邮票图案都是金山岭长城。 金山岭长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与北京市交界的滦平县巴克什营花楼沟一带,东起望京楼,西至古北口,全长20余公里,由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在北齐五代古长城的基础上加以修建而成。金山岭长城平均宽  相似文献   

9.
岳氏散手是中国传统优秀拳种之一。相传是南宋抗金名将为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而创造的一种拳法。岳飞因莫须有罪名被害后,忠于岳飞的岳家军将士弃官还乡,隐于市井,秘密教授岳氏散手。尤其是元朝统治时期,朝廷禁止民间习武,习练岳氏散手者更为隐秘,所以流传不是很广泛。到了明朝统治时期,武术不再被禁锢,岳氏散手得以广泛流传,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抗击鞑靼侵略时,将岳氏散手传至北京、河北一带。到了清朝中后期,河北雄县人经高人传授,得岳氏散手真传。  相似文献   

10.
浅说六合棍     
在我国传统武术器械中,以棍术的历史最为悠久,棍法的传播最为普遍,也最有实用价值。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说:“若能知棍法,则其他诸器械之法,从此得矣。”近代六合棍大多流行于山东烟台、莱阳、青岛及辽宁大连一带的螳螂拳家手中,受螳螂拳法“攻势凌厉,迅疾多变”风格的影响,经过螳螂拳家们的不断研习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借助文化记忆理论,运用田野访谈法和口述史方法,系统研究了福建平潭戚继光藤牌抗倭故事的历史记忆。研究结果显示:故事的记忆载体有文字、民俗和空间象征形象;故事的社会价值为保境安民的时代需要、传统英雄的模仿崇拜、地域族群的身份认同和强身健体的必备手段;故事的传承路径包括标志空间的重构、非遗保护的促进、传播媒介的融合和文化品牌的打造。研究期望为我国民间体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实践与创新提供案例经验、思路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爱十二生肖,更爱这毛猴。为了避开生肖猴片销“猴”字戳的大众思路,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生肖极限片,思来想去,一时拿不定主意销何处戳为佳。围绕制片不离主题的销戳原则深思,于是恍然大悟:这猴捧着的仙桃不是正  相似文献   

13.
读者点题     
读者点题:山东乐陵读者余凤英、河北沧州读者于兵等人来信要求介绍中国古代、现代史上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等贡献的人物,介绍中国历史上的武术著 作,应这些读者要求.我们将陆续满足你 们的愿望。 ──编者戚继光 (1528~1587年) 明抗倭名将、军事家。字 元敬,号南塘,晚号孟 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 门。 17岁以世雨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嘉靖34年(1555年)调浙江,任参将,抗御倭寇。此时他首倡募兵制,以义乌农民矿工为主,选练了一支精锐的“戚家军”。以此为主力,先后在浙江、福建、广东…  相似文献   

14.
1999年8月23日’99世界邮展期间,市邮票公司启用21枚风景日戳。有的是新景点,有的是老戳新刻,淘汰了32mm老戳,代之以30mm新规格戳,分别由北京市邮政局美工张京生、蔡锐设计。新戳图案秀美,无论展示的远景或特写近景,都创造出一种意境,使人有如亲临其境之感。  相似文献   

15.
张文 《武当》2023,(10):24-27
<正>松溪太极拳又称武当南派太极拳,它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内家拳术,是明代技击高手张松溪及其历代传人在继承武当内家拳的基础上,吸收了长江流域僧、岳、杜、赵、洪、慧、智、化八门精华,创编而成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内家拳术。其动作古朴无华,技击性极强,打中有拿,拿中有跌,一招一式极重攻防。此拳术深蕴擒跌闭穴和反筋背骨之术,许多技法都可以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拳经三十二势》中得到印证。因此,习练此拳术对于正确领悟以及探究原始的内家拳理都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金扬眉 《武当》2023,(1):38-39
<正>1965年,我出生在武风盛行的温州市苍南县。苍南地处东南沿海,自古武术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在南宋一百五十年间,苍南县先后考中了一百二十六名武进士,一名武榜眼,两名武探花,七名武状元,一个小小的地方能出这么多的武术精英,可见当时的苍南民间习武之风是多么的兴盛。苍南也是抗倭重镇,明代嘉靖年间民族英雄戚继光曾几度在金乡卫(现苍南金乡镇)扎营练兵,抗击倭寇,有些武艺高强的将士就长期定居在金乡镇,受其影响,苍南武风强盛,民风彪悍。从此,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以习武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就成了它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3,(3):61-63
最近,戳趣园收到江苏太仓邮友蔡虎平的来稿,详述了一枚邮政副戳“寄件人自行封补”背后的故事。故事发展可谓一波三折,结果更值得反复深思。尤其是邮政相关部门,如何在政策出台和服务大众之间求得一个平衡,恐怕将是需要今后长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吉远 《体育学刊》2012,(1):114-119
明代壮族粤右"狼兵"因被朝廷征调,远赴千里之外的江浙一带抗倭,与中原武术、军事及医药进行了多方位的交流。瓦氏夫人及狼兵的这次万里赴难,给明代民间武术增添了色彩,瓦氏夫人双刀法得以流入中原武术百花园,充实了明代的武术体系,促进了壮族武术文化与中原武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瓦氏夫人及其狼兵将壮族独特的金疮药"三七"留给了江浙人民,为中国医药文化留下了又一宝贵的财富;戚继光无论在创立"鸳鸯阵"、练兵,还是其军事思想,都从瓦氏"岑氏兵法"及狼兵那里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二者有着一脉相承的师法渊源。  相似文献   

19.
绵掌拳小议     
绵掌拳又称短打拳。早在1567年明代抗倭英难戚继光所著(记效新书·学经捷要》文中有记载。该拳种主要流传河北省保定地区高阳县一带。我老家就在高阳县边渡口乡西柳沉,树。父亲杨峻岭生前回忆,他从小在武术之乡习拳练武。那时大入鼓励小孩,谁好好学拳就给谁买烧饼吃。他练过绵拳拳、燕青拳徒手拳种以及昆仑刀、沪手钩、九节鞭、春秋大刀等刀枪器械。他曾在徐州币1956年武术比赛中获奖。我会年54岁,12乡时跟父亲学过“绵掌拳”,至会未忘。早晨跑跑步,到南郊彭园或“纪念塔”国内练练此拳。绵拳拳的主要特点是:套路短小精悍,一个路有…  相似文献   

20.
张立 《集邮博览》2009,(1):35-35
无论是对于销票的邮戳,还是用于免资的特殊戳,如早期的军邮戳、"文革"时期的"机要"戳,乃至义务兵使用的三角戳等。加盖时总会适可而止。前者如一票一戳或数票骑齿(孔)单戳、数戳,后者如一封一戳,但不包括落地戳。假如由于种种原因多了一两枚戳,可以用疏忽解释,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