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是我们“人类之家”(图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应当认识这个“家”,了解这个“家”,熟悉这个“家”。  相似文献   

2.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传统、利用传统、改良传统、传承传统,以此发展当代文化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本文从"和"与学生品格发展、"关系"与学生活动设计、"管制"与学生自主性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传统、利用传统、改良传统、传承传统,以此发展当代文化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本文从“和”与学生品格发展、“关系”与学生活动设计、“管制”与学生自主性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4.
“入世”,对中国的影响决不仅仅囿于经济生活层面,它对政治、文化、教育等上层建筑领域的辐射作用日趋凸现,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将制约、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包括小学语文教学。由此,我以为“入世”后的小语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关系的协调。一、民族性和世界性。“入世”后,西方科技大量引进,西方文化也会随之向各个领域渗进。我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科技带来的便利,这方面对西方价值观念产生认同,特别是少年儿童,他们接受新鲜东西快,可塑性强,极容易对祖国文化产生疏离感。如果在世界大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人试图进一步从数千年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反思传统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作出了非凡的成就.由于种种原因,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扬弃中,有时、有些地方我们走过头了,在对中国古典文学、古代汉语的看法上,我们有过于偏激的一面;而国民教育中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淡化处理就是一个显著的明证.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或“后现代性”,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和超越。具体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批判传统的“主体性”;(2)批判理性至上意义;(3)批判崇尚超感性的、超验的东西的传统形而上学;(4)批判以普遍性、同一性压制个体性、差异性的传统思想模式;(5)最终把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归结为人的审美生活——自由生活的彻底实现,因此,  相似文献   

7.
张霞 《天中学刊》1999,14(4):106-107
找准正确的发声方法,使声音色彩明亮、圆润、富有穿透力和弹性且歌唱者不费力、无异样感觉是声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现实生活中,部分青少年热衷迷恋一些歌星,片面模仿、高音吼0个低音抄哑、音调不准。更有甚者,舌根紧张、声音僵硬、面部畸变,从而走进误区。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当前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欣赏水平的日趋提高,加之卡拉OK的普及,MTV的推广,追求科学的歌唱技巧在各行各业乃至大、中、小学生中也较为广泛,这对我们声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十分欣慰的事。那么,什么是科学的歌唱技巧呢?首先得了解…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们学习世界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机遇,但同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的渗透对大学生也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以及网吧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开拓了知识的新领域,丰富了文化生活,但同时含有色情、暴力、赌博、愚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发展的日益繁荣昌盛,不仅物质生活的需求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高,而从古至今,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一直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充实。在近现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发展的理论支撑与科学指南,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了解,人们为马克思主义所吸引,并渐渐将其融入精神生活中,于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们精神层面进行了“会面”。为了证明二者具有相互包容性,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差异性与同一性,从而说明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包容性特征与其价值,最终希望能将二者的包容性及其价值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与国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题说明及活动目的 在中华大地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辉煌成就,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励我们去创造更大的辉煌。“寻访家乡的传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继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行程,总是行色匆匆。紧跟“读读背背、了解人意”考试要求,我们渐渐习惯了在忙忙碌碌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功利性地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人意即放之一过。仔细思索,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精华,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和孩子们一起慢慢走,欣赏其美妙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既表现为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非理论形态。华夏文化的重心在齐鲁,齐鲁文化是多元融合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以孔孟儒学为核心的齐鲁文化在中国传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学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生活的反映,是作家生活中积累的体验、感受的提炼与升华。齐鲁文化既对鲁军“新锐”小说家的价值观念、审美品格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鲁军“新锐”小说家的创作也必然打上深深的齐鲁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大家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方面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然后分头行动,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指导思想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本节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新兴工业区的特点,比较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的异同;(2)了解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解释,过去因受旧教材说法和传统史观的影响,我们对一些事实真相的确了解太少.以至于日常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解。最近读了胡军哲老师的《多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6.
2000年教育部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古文的教学量。可见这次修订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让学生广泛了解祖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品味唐诗、宋词的绝妙  相似文献   

17.
张建斌 《考试周刊》2022,(33):35-38
“四史”资源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发扬中国革命传统,擢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发扬“四史”文化既有助于铸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实施素质教育。在优秀“四史”资源的熏陶下,一定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构筑社会主义的新路程上,续写出新的宏伟篇章。广泛推广学习“四史”资源,引导学生继承、发扬传统文化资源,将“四史”教育融入初中语文教育的全过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当下,随着信息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速,网络技术也在持续发展并融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外国文化持续冲击着我们的民族文化,倘若不对我们的民族文化的基础实施稳固策略,则外国文化就非常容易侵扰我们的传统文化,影响我们的主流文化发展。而当下有些中国人往往嗜好外国文化,因此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受到极大的胁迫,“四史”资源的传承发扬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举办的号称“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媒体称此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反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寻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胆想象,开拓创新,确实具有突破传统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们认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觉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学弊端的良方,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许比传统作文教学走入了更深…  相似文献   

19.
历史教学如何落实新一轮课改精神,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病,如何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让我们的历史“活”起来,“动”起来?实施体验教学应是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两大源头,一是干百年来人类所累积的文化精华,以文本形式出现;一是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以非文本形式出现。而作文素材的累积,更显如此。文章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则作者文章中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写作素材就不可能只是单纯地从文本中获得,也就是说,作者有必要也必须从现实生活中去发掘、去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