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文坛无论是文学创作,理论评价,还是文学史的重新审视,都体现了开放、兼容、客观、理性的当代意识。中国古代文学中过多的政治意味日渐消退,学术研究的氛围则日益浓重,很多过去与时代主流意识相左的作品和评论又以本真面目在文学史中展现出来。本文主要从当代“人”与“文”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围绕着曹氏父子聚集而成的邺下文人集团直接承袭汉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其"慷慨悲凉"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后人所称道的"建安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掀起了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所以说建安文学是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在我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占有一席独特的令人瞩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文学演变的关捩点。文人的文学观念亦呈现出新旧对峙的过渡性。旧的一派以荀彧、吴质等为代表,坚守汉代文人的儒学文学观念;新的一派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使文学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标识于文人的价值观念中,且为之增添了为立德、立功、立言而立言的崭新内涵。这两种新旧观念的并存,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骈文兴盛于魏晋六朝,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其时正值中国文学进入自觉的时代.骈文充分地展现了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本质,故而随着人们对文学认识的日益深化,文坛骈风大开,进入一个骈俪化的时代,在句式的整练、声韵的和谐、辞藻的雕饰诸方面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到了魏晋时期自觉性和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其最显著的标志是自觉的审美化追求。表现为文学创作内容的抒情性、叙事性和个性化以及创作形式技巧的美学化、艺术化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魏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间诸多文人的创作具有典型的自觉意识。自鲁迅提出"文学自觉说"之后,当今学术界围绕此问题曾经发生过系列论争,进一步理清了文学流变过程中的规律和线索,从而使文学发展的脉络更加明晰。  相似文献   

7.
魏晋文化所展现出的风采与成就,被学者们誉为东方的文艺复兴.而魏晋文化中的"文学自觉"的形成,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乱世的造就、思想的解放、文学的独立、领导者的作用、寒士的不平等方面对魏晋文化中"文学自觉"的成因进行探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儒学式微,玄学兴起,较为开放的社会思想文化氛围使得其时女性具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她们的文学创作反映出这一时代所特有的社会文化意识与文学特征,即所谓“魏晋风度”;但是,另一方面,此时依然处于封建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纲常又使得她们的文学创作无法摆脱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一以贯之的“怨”之情感。她们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史平添了一种细腻如丝、绮丽如画之风格。  相似文献   

9.
鲁迅说过:"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Art for Art’s Sake)的一派。"他指出曹丕的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期,据此,本文指出了建安时期文学自觉的一些表现,希望能够找到文学自觉的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继汉开唐的转折时代,位于这段时期开端的建安文学呈现出了由不自觉转向自觉的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当时的文学独立意识、文人思想解放以及文学创作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参照魏晋辞赋发展的清晰轨迹,本文分三个阶段考察了魏晋辞赋观念的产生、演变等问题,同时也对导致其产生、演变的原因以及它在不同阶段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探讨与分析。探讨与分析虽主要是根据魏晋辞赋观念的固有内涵来展开,但也充分考虑到了相应时期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条件。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主情与尚丽这两大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左右了魏晋辞赋观念演进的大部分行程,而当其行程结束时,占据支配地位的则是美与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汉末以来,由于社会离乱,仕途暗淡,文人开始关注于个体生命,因感人生短促而产生深重的生命忧患意识。因此,他们在诗文创作中大唱生命哀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忧生心态和创作思潮引发了文学理论界对文学创作之由的理性思考,他们自觉地将文学创作与作家个体生命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文学创作缘于作家对生命的珍重。在他们的眼中,文学创作是作家延续个体生命的一种方式,故谓“不朽之盛事”。  相似文献   

13.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魏晋士人个体生命的飞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呈现着由情向理的发展过程,个性觉醒的最初冲动表现为聚焦生命意识,张扬个体价值,这是生命意识的核心。由此魏晋士人就以生命的本真状态去体验赤裸裸的生命:以汉末无名氏的集体喟叹——《古诗十九首》为先声,到魏晋之际则表现得更个体化,至两晋就慢慢地走向哲理化,希企通过理性思考来消融对死亡的恐惧。这样魏晋士人就以种种自觉的方式寻求着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儒学的精神超越、玄学淡释、及时行乐等。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作家们自觉地疏离男性作家所热衷的政治、历史、社会之类的宏大叙事,回归女性的经验领域,专注于女性意识的书写,在林白、陈染、王安忆和张沽等女性作家的作品中,体现了鲜明的女性意识:反抗和颠覆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世界进行重新书写;强调人的私人化的精神空间,以个体的生命意识来展示文学的审美追求;回到直面现实、自由书写的女性空间里,使女性主义文学进入全面关注都市女性生存命运与个体体验的新阶段;深入到情感的内部对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在作品中表达了对爱的质问与怀疑。  相似文献   

16.
文笔之分与六朝文学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朝时期的文笔之分自阮元重提以来,引起了近现代许多学者的关注和争论,至今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六朝的文笔之分只是当时人们对日益纷繁的文章制作为便于称引、学习、品评而采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其中虽有对文学审美性、抒情性、娱乐性的体认,具有强化文学本质特性认识的理论倾向,但这种认识还只是局部的而非整体性的,且并没有形成文学与非文学的自觉区分,更没有今人所谓的纯文学观念的产生。因此,六朝的文学观念在本质上仍是传统的。  相似文献   

17.
魏晋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文学特征与之前之后的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后世论者或着眼于传统诗教,或着眼于艺术形式,褒贬不一、论说纷纭。从其与前后文学的比较看,其总体特征在崇文、重情、求美、尚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朝文学自觉性成因繁复,不可枚举,然挈其主者,则有社会动荡,思想解放,文人学士弃道缘情;庄园、南方经济的发展培育士人清客并为其从文提供物质保障;曹魏等任人准则与各朝君王崇文助推文的自觉;玄佛思想的兴盛则为文学自觉性发展奠定了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曹植的《神农赞》《黄帝赞》等一系列作品将炎、黄二帝的形象分为圣人君王、神灵仙人、英雄领袖、典故人物四种。这些作品赞颂了炎、黄二帝厚生爱民的丰功伟绩,反映了曹植作为贵族阶层的炎黄观,暗合了他厚德爱民的思想,也寄托了他政通人和的愿望。同时,曹植创作的《黄帝赞》,为后世赞体确定了范式。曹植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和赞美,反映出魏晋时期士人们的炎黄观和民族共同体观念,为炎黄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