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翟军 《农村教育》2006,(9):62-62
美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其中形象化是其最大特点。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美,无论是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都是以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出来的,而美育恰恰是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感染人,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的。感悟美的形象所展示的内容,能给人以情绪情感的感染,使人通过自身的情感经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进而产生共鸣,受到熏陶,而这种熏陶又是在愉悦中潜移默化地、不知不觉地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中越来越受关注的问题。本文简要论述了阅读的意义,并根据英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三种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及学习策略,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培养其良好的阅读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师,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领悟之源光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言论。因为给人鱼吃,不如教会他如何打渔。所以,教师在新素质教育形式的倡导下,要以学生作为核心点,对其适当指导其猜词和阅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4.
风中的回味     
明天就是写字等级考试,吃罢午饭,我骑车去买毛笔和墨水。刚出门,一阵狂风直扑而来,把我的衣角掀了起来。十分钟后,我来到书店,选好了毛笔和墨水拿出二十元结账,店员找给我一张十元,一张  相似文献   

5.
郝振华 《考试周刊》2010,(33):45-45
诵读是加强语文感知学习的前提,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理解文本,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中的人物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信息整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语言文字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手段去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一、创设情境以激情。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是写首都百万群众在凛冽的寒风中仁立街头自发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因小学生在心理上对周总理有一种时代的隔膜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便通过让学生收集周总理的事迹图片和有关故事的活动为学生学好课文做好感情铺垫,上课时,我又紧紧抓住一个“情”字,配以哀乐  相似文献   

7.
审题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课题是课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般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辟概括。课题像“窗口”,读者往往可以透过这个“窗口”去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中心。因此,重视审题,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其次,在学生作文中,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写出的文章“扣题不紧”,甚至“文不对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学生缺乏审题能力,没有认真审题的习惯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抓好审题这一环,无疑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应在…  相似文献   

8.
指导学生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激发朗读兴趣、明确朗读目标、运用多种朗读形式、给足朗读时间等四个方面切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我接受了一个一年级新班,共60人。从高段教学突然降到一年级,这个落差可真不小。再加上六十个小孩年龄参差不齐(五岁到七岁),有上过学前班的,有没上过学前班的,基础知识相差很大。第一个月的拼音费劲地教完了,就到了识字部分,麻烦接踵而来。有的孩子记不住字,有的会认不会写,有的会写不会认,拼得慢,拼得太快,生字单独会认,放文中不会认……真让人头痛。有一天下课,我无意识拿起头排学生放在桌上的一本童话故事书,只看  相似文献   

10.
11.
杨晓铭 《云南教育》2001,(20):31-31
一堂课蕴含精湛的艺术,教师点拨得法就会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生疑、质疑、释疑,勤于动脑善于思维,把同学们带进一个好学、乐学的胜境。启发式阅读就是通过教师适时地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活起来、动起来成为阅读的主人。我上阅读课时遇到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我不注音,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如课文《扁鹊见蔡桓公》的“桓”容易读成“恒”,《论语》的“论”lún会读成lùn,默而识之的识zhì会读成认识的识shí。教学时先让同学们读,读错时让同学们从注释中找出正确读音,并表扬说:“同学们的眼睛像侦察…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本选编的文章大都文质兼关,因此,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内质去深入挖掘和分析,理性指导与点拨,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吃透课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并进而通过对艺术形象的欣赏,在思想感情上受到美的感染,领悟到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思想意义。而要让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感觉描写进行分析,则是重要的一步。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就必需具备“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等等属于“人的享受的感觉”。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所描绘的形象直接看得见,摸得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而学生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中必然会产生很多差错。这种差错与他们学习过程相伴而生,无法避免。同时,它又是学生获取真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使差错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激发培养儿童的自学兴趣,对于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做法是:一、解题生趣。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一般准确、鲜明、深刻。通过解题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例《大海的歌》解题中,我首先问学生:“你们见过大海吗?”接着又问:“你们见过大海唱过歌吗?”“大海的歌到底是什么呢?”这样使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去读课文,搞清大海的歌到底是怎么回事。再如《高大的背影》我让学生先想想:“背影”是什么?然后再说说“高大”是什么意思。课题《高大的背影》是说这个人的背影或身  相似文献   

16.
整体把握与整体感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它们是教育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把握要经历"初始整体把握-局部深入研习-深入整体把握"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概括能力、综合阅读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需要保护学生的初始整体把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生识别语言符号,并指点学生注意文体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严国俊 《考试周刊》2010,(48):42-42
最近,我听了一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与同行探讨,深有感触,觉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失误颇多,现列举几例,供同仁们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小学高学段要培养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本文以《最后一头战象》为例,谈阅读教学的方法渗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体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阅读教学应真正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让阅读教学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优美的文学语言体现着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它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而各种要素在表情达意中又分成作用上的不同层面对语言的鉴赏,也应从这些不同层面上去把握。诸如语言、词汇、句式以及辞格等。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鉴赏词汇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