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和健康的心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特点,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培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班主任作为小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角色,应当利用这一特殊地位和身份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本文将就我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特点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进行探讨。一、引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  相似文献   

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的教育方式.它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笔者结合新课程改革实践,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期,他们可塑性强,随意性大,正是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这一重要的教育阶段,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学习,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现状,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行为状态,帮助小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为之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由于在当前的小学学生德育工作中缺少一定的形成性评价,导致小学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缺乏效率、质量,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科学、合理设定小学学生德育工作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参与德育教育的自主性与积极性。笔者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较为关注德育教育,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形成性评价展开分析,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爱国主义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引导小学生了解、热爱祖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他们从小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奠基工程。因此,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心环节来抓,列入了学校工作  相似文献   

5.
小学是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小学生的心理不成熟,具有可塑性,而小学生特有的向师性,使他们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另一方面,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需要老师给予及时、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蔡学飞 《考试周刊》2014,(37):51-51
正小学语文的教育对象是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所有小学生的语文科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要一改以前被动、盲目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优化导语设计小学生的心理尚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小学美术教学在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基础上要为其打下开拓创造性思维的道路。主要从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引导小学生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几个方面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巢丹 《知识文库》2022,(16):70-72
<正>小学美术教育是目前小学生最喜欢的一门课程,而且美术教育中的许多活动是十分吸引小学生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美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是目前的应试教育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新时期,美术教育者应对教育教法不断探索与革新,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竭尽全力的教好学生。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把握学生心理,巧用教学内容;将美术活动融入生活、调动氛围等等。而基于生活美学视域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应借助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知识教学和情感培养,真正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纪美丽 《亚太教育》2019,(10):88-88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心理素质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不少小学开始探索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但在实践过程中,心理教育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心理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正是基于此,试图通过研究探讨小学生心理教育中的家校合作,进一步提高小学心理教育的水平与质量,帮助小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体和心理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