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当代中国读者的需要的复杂现状看,中国现代诗歌确实存在生存危机。今天的中国新诗的确面临了一系列的挑战,与中国古典诗歌比较,读者与作者的适应关系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新诗已经前途丧失了,相反,它正在通过文化转折的关口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李蕾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0(1):14-15
中国现代白话诗的生发源头并不来自于一两个诗论家或诗人的身先士卒,也不仅仅是一个两种西方理论思潮的引入,其根本原因在于“五四”发生之后,沉寂的中国社会在阴影和光明,计谋和良知中复活了,圆融和谐的古典诗歌吟唱已不再适合现代中国人的情绪表达了,这必然导致人们自觉的寻找新的诗歌方式以传达一样的生存感受。 相似文献
3.
丛鑫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9,25(2)
中国现代诗歌的情感特征受到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群体关怀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中国现代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群体关怀在历时性与共时性上都有压制乃至压倒自我情感的倾向并形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传统的内涵之一;群体关怀是晋察冀诗歌情感的突出特征,这既是对现代诗歌传统的继承,也以自己的个性参与了这一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王本朝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1):148-153
在中国当代文学对读者的设计、利用和想象的层面上,当代文学读者在理论上被置于一个有决定权的地位,但实际上却处于被给予和被利用的存在状态,成为一种想象性的文学力量。由于文学功能和作用的被设定,文学的价值取向也被规定下来,文学阅读变成了文学教育,文学读者成了一个虚构的符号,读者的需要成为一种政策预设,成为政治意识形态想象和设计的产物。由于文学阅读的统一,文学感受的一致,最终会带来文学创作的趋同化,形成文学生产的循环和等质现象。 相似文献
5.
郑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3)
中国的新诗与古诗有着诸多差异,但二者间的血缘关系仍很明显,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一些根本传统仍贯穿其中,意象艺术就是其一.中国现代诗歌对古代诗歌意象艺术的传承,主要表现于四方面:以象表意,以象谋篇,以象造境,以象言理.这些传承体现了本民族某些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6.
7.
8.
Lian Ya-hui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4)
五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诗歌以其独特的神韵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本文将以中国现代诗歌为例,简要的分析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诗歌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较之古典诗歌更具自由性,意象丰富,善用修辞,直接陈述,自由奔放,感情细腻却又热烈真挚。与学生之间更近的距离也使得学生的学习与理解更加容易,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应当立足诗歌文本,进一步探究解读与教学方法。一、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投入程度,因此,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首要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于 相似文献
10.
理解现代诗歌的字面意思是简单的,但从什么角度去透析诗的思想情感和主题,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难点。当代诗人王家新就深有感触地说道:诗意的呈现,尤其是诗歌可能性的呈现,总是伴随着对某种难度—有时甚至是一种‘看不见的难度’的克服。 相似文献
11.
李凯霆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80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诗歌元文学倾向渐渐显现 :对诗之为诗的本体性追索 ,悄悄溶解于对写作自身、操作技巧和语言的重新考量 ,一些诗歌成了“文本中的文本”。对这种元文学倾向的内在动因、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潜在意义进行探讨 ,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
蔡明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0)
在中西文化交融中,中国新诗从传统文化群体本位的观念中走出来,通过自我追寻来建构新的精神家园。新诗抒写自我情感,创造自主意境,体现悲悯情怀、终极关怀,追寻彼岸世界,它们直达心灵深处,真正歌咏灵魂,具有全新的文化特征,丰富了新诗的精神色彩。 相似文献
13.
刘怡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2,32(1):28-33
加西亚·洛尔卡的诗歌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的现代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总的来说,一方面是对中国新诗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也具体地影响了中国现当代重要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4.
戴建业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2):101-105
本文阐释了著名诗人余光中对中国现代诗歌的理论构想——在“中国诗的现代化之后,进入现代诗的中国化”,前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逻辑起点,后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历史归宿,并进而分析了余光中诗论中有关“现代诗的中国化”的特征、途径、步骤及其诗人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5.
普丽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0(2):113-118
早期现代长篇叙事诗是现代叙事诗最初的花朵 ,不可多得的菁华之作。它不似现代抒情诗一刀挥断与传统诗歌的脐带 ,而是以较为亲和的姿态 ,表现出与传统叙事诗同源的民间情结。本文试图揭示其情结之处诗人以现代立场和眼光对传统的承继和发扬、创新与丰富 ;展示民间的滋养所给予叙事诗的色彩、芳香和情味 相似文献
16.
艾青站在哲学的高度,把新诗艺术和世界、社会、国家、民族、人生紧密联系起来,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新诗的美学本质。艾青认为诗是真善美的结晶,并对真善美的内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17.
探讨语言展开方式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学内部的决定性因素。现代汉语诗歌的自由赋予了叙事以方便,而叙事在现代汉语诗歌中则作为钙质甚至骨架而成了硬度的象征。诗歌同样可以成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如果能够建立一门“诗歌叙事学”,则现代汉语诗歌的理论言说将会获得新的锐利眼光和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泽龙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3(6):103-110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经常讨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文体以及创作的影响,却往往忽略了处于二者之间的译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两个层面论述了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文体的中介;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创作的中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新诗及创作的发展对译诗的促进作用,由此也突出了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吕周聚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1):33-41,135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