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守儿童的数量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逐年增多,而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权益正在逐步丧失。从博弈论角度出发,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留守儿童权益的措施。从而提高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避免产生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大量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到大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农村生活。这些留守儿童不仅得不到父母精心的照料,而且其合法权益也没有可靠保障。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赋予法律效力显得十分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许多数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外出到一些大城市打工。这样他们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农村学习,不仅得不到父母精心的照料,而且对于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也得不到可靠保障。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赋予法律效力显得十分的重要。笔者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进行全面论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教育权的破坏、受监护权的转移、发展权的限制,已出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严重;心理问题突出,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后果。法律保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问题的重要路径,具体解决途径包括:对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的缺失,以实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和政府部门以及各方社会力量应该予以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的出现,作为祖国年轻一代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权利保障问题迫在眉睫.农村留守儿童权利的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生存、教育、发展、受保护等权利.而该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法制角度看,主要是因为针对留守儿童进行专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完善,不能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留守儿童的合法权利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需要全社会共伸援助之手关爱这个脆弱的群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总数的70%以上。与城镇老年人相比,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令人堪忧,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歧视老年人,侵犯老年人人身、财产、住房和婚姻等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全社会应对农村老年人权益保障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人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从法的渊源的角度看,作为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属于广义的法的范畴,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笔者拟从法律的角度,结合《纲要》的内容和特点,就中国儿童发展中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论留守儿童人权保障的缺失及法律救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家庭保护屏障的缺失,学校保护的片面性,法律救济的有限性等问题严重制约其人权保障体系的建立.因此我们应当增设法律援助的事前预防机制,加强公安机关行政保障机制,完善刑事诉讼起诉前的司法救济,实行农村社区联动保护机制.真正做到:既要事前法律预防也要事后法律救济;既要私权自治又要适当国家干预;既要具体明确责任主体又要全民总动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留守儿童的人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保护农村留守儿童权益是我国依法治国法治进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我国业已形成以《宪法》为主体,《未成年人保护法》等部门法及相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综合性法律保护体系。由于受家庭责任缺失、法制教育碎片化、监护监督不力等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明显滞后。如何强化对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保护,事关家庭的稳定、新农村的建设进程与社会的和谐。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培育法治生态、深化法制教育、优化法治路径,呵护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助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型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国内人口流动频率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进城经商打工。2001年,我国农村外出的劳动力已经占到农村劳动力总量的18.6%。据推测,2001年中国农村有8961万人外出。农村劳务输出作为广大农民摆脱贫穷、增加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也促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其它产业转移,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然而,在广大劳动力外出进城的过程中,却导致了另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表现: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弱化甚至缺失;在学校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有效保障:在社会教育方面,表现为社会教育效果差,甚至失控.主要成因有:家庭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理念未及时更新,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尚不完善.要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寻找其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自己留在农村由父亲、母亲、祖辈等照顾的农村儿童。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各类教育机构中学习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实践能力的权利。由于制度不完善、法规不合理、行政执法不力、救济制度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受教育权法律保护缺失的问题。应从教育立法、行政执法、司法救济等出发,建立留守儿童受教育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留守妇女现象在我国各地农村非常普遍,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必须重视.平原地区由于交通便利,经济相对发达、重视推广农业机械化,那里的留守妇女生活现状、权益保障现状与山区留守妇女都有较大不同.调查平原地区留守妇女的基本情况,了解她们的养老、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婚姻家庭、农忙季节时等方面的权益保障现状,发现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根结,给出合理适当的对策和建议,使她们的权益保障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对于稳定平原地区农村社会,促进平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出现的一个新名词,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中由其他亲人照顾的。尚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适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年龄大多在十六周岁以下。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农民进城务工现象的最直接产物。正因为他们身份的特殊性,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已普遍受到社会关注,而处于该年龄阶段的孩子理应适时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以学校自然成为了留守儿童教育的主要场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便成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间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这种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然而,由于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大多是中青年,而且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基于此,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业成就感不强,失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性格形成出现偏差和情感交流欠缺,道德品行产生偏离等不良表征.法律救济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受家庭教育权利实现的重要路径,通过对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给予法律救济;制订父母返乡就业的相关法律和保障制度来补偿家庭教育权利的缺失,以实现西南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与妇女权益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家庭暴力的概念特征、原因,以及提出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提高保护妇女的法律意识,加强对妇女受害者的援助(庇护所)等措施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是因父母在外地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行为失范,是指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不适应现象,如违反校纪、逃学、打架、盗窃、侵犯财产、性侵犯等。留守儿童行为失范影响了其健康成长,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从法律权益保护的视角出发,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的法律原因,探究解决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法律路径,是教育者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受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不力、社会管理缺乏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越轨、违法、犯罪等行为失范问题.为此,应从法律保护视角审视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表现形式,从监护权缺失、教育权保护不力、法律制度不健全等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成因,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管、强化法律帮扶等方面探究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范问题的消解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