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学记》是唐代编撰较为精良的一部类书。李玲玲所撰《〈初学记〉引经考》首次将其中所引1566条经注与今本《十三经》逐一比勘,并对相关异文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考辨。书中对《初学记》编者的考证、体例的总结、异文的考辨、价值的抉发、疏误的揭示等,多可信从,可谓类书引经研究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红曲的起源年代至今存在多种不同观点,缘于中国红曲史源文献信息的晦暗不明。对红曲产生于东汉时期的种种质疑,与对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有关记载是否可靠有关。《七释》是否真实存在?《七释》所言的瓜州在哪里?不同版本《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瓜州红曲”)还是“瓜州红麥啇”?通过综合考证与推理,可知:《七释》应是真实存在的;《七释》所言的瓜州,应是敦煌地区;《七释》所言的是“瓜州红麦匊”而非“瓜州红麥啇”。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所言“西旅游梁,御宿素粲,瓜州红麦匊,參糅相半。软滑膏润,入口流散”应是真实存在的。红曲和红曲酒名称出现很早,而红曲和红曲酒制作技法在古籍中相隔较迟出现,这不是质疑《初学记》中《七释》篇有关记载可靠性的充分理由。因为有关现象与红曲制作及酿酒工艺技术复杂性、技法传承保密性、制作地区环境气候以及红曲应用的普及程度有关。总之,唐《初学记》中王粲《七释》诗篇实为目前所见最早的记载中国古代红曲的历史文献,中国古代红曲的史源应不迟于东汉时期。  相似文献   

3.
《檀弓》的内容,当时是为说明礼制所记的现实社会生活片断,我们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生活故事集。《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一书,据徐坚《初学记》说,为戴圣根据其叔父戴德的《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所删定的,而《大戴礼记》又是根据东海后苍所撰《后氏曲台记》一百八十五篇所删定。后苍是汉宣帝时人,据此,《礼记》的成书最早是在汉宣帝的时代。但这只是就全书而言,若论其单篇,时代还要早。《汉书·艺文志》注说:《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隋书·经籍志》说:“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初学记》说:“《礼记》者,本孔子门徒共撰所闻也。”以上三条材料,说明《礼记》各篇的撰定是在六国时期。《檀弓》所记载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4.
《鬳斋考工记解》是现存最早的《考工记》插图单行注本,在《考工记》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以图解经,形象生动;文字"明白浅显,初学易以寻求";援道解经,别具一格;批判继承,敢于疑古,另立新说。这些特点使该书具有很高的价值:普及《考工记》,居功甚伟;集宋代《考工记》研究之大成,独树一帜;解经方式方法,为后世所效法;学术观点影响深远等。  相似文献   

5.
《初学记》卷二十四作《奉和立春游苑》,《岁时杂詠》卷三作《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有崔日用、李适、马怀紊、韦元旦、阎朝隐六人应制诗,前有中宗《立春游苑迎春》,均为七律。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引用了陶潜《挽歌》的末四句,对其中的“死去何所道”,吴海发同志作了新的校勘和释义。他根据《初学记》引《挽歌》,认为末二句应是“死去何所适,托体同山阿”,意思是“人死了,去的地方在何处?让身体埋在山野(托体),跟山陵作伴儿(同山阿)”。他觉得这样校释才连贯通顺,而部编教材第一册注解似是而非,应按《初学记》校勘。(见《关于“死去何所道”的释意与校勘》,载《天津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六期)。笔者对他的新的校勘  相似文献   

7.
《檀弓》的内容,当时是为说明礼制所记的现实社会生活片断,我们可以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生活故事集。《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礼记》一书,据徐坚《初学记》说,为戴圣根据其叔父戴德的《大戴礼记》八十五篇所删定的,而《大戴礼记》又是根据东海后苍所撰《后氏曲台记》一百八十五篇所删定。后苍是汉宣帝时人,据此,《礼记》的成书最早是在汉宣帝的时代。但这只是就全书而言,若论其单篇,时代还要早。《汉书·艺文志》注说:《记》百  相似文献   

8.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9.
《千家诗》按春夏秋冬顺序分类编排的编辑体例在文体上继承了《文选》分体、分类、系时的编撰体例,在理念上主要来源于蒙学读物《初学记》"先天地,后君王、人事"的敬天,崇尚自然的分类思想,其诗选自然景物、人事等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本关怀,注重自然诗教,注重蒙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不加点”的意思是写文章不用涂改就一气呵成。(古人竖行书写,写错了的字就在右上角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初学记》卷十七引汉·张衡《文士传》:“吴郡张纯,少有令名,尝谒镇南将军朱据,据令赋一物然后坐,纯应声便成,文不加点。”  相似文献   

11.
<正>《初学记》卷十二引《魏略》曰:帝尝大会,殿中御史簪白笔,侧阶而坐,上问左右:“此为何官?何主?”左右不对。辛毗曰:“此谓御史,旧时簪笔,以奏不法;今直备官,但珥笔耳。”  相似文献   

12.
喜霁赋     
《初学记》卷二引《魏略·五行志》:“延康元年,大霖五十余日,魏有天下,乃霁,将受大禅(《艺文类聚》作“祚”,是。)之应也”,丕斯赋云:“厌群荫之至愿,感上下之明神”,显然是就准备受禅而言。据此,赋当作于延康末,将即帝位之日。  相似文献   

13.
唐代僧人清彻著《金陵塔寺记》一书久佚,通过《建康实录》所引《塔寺记》及《寺记》、《太平广记》所引《塔寺记》的辨析,可知即是《金陵塔寺记》的佚文。由此进一步可知清彻《金陵塔寺记》在《建康实录》成书前已成书,系清彻早年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晓育同学问:《幼时记趣》我读了几遍了,但仍然觉得没能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趣”,这是什么原因?又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并不复杂。要理解文章的内涵,前提是读懂文句,而我们初学文言文,恰恰缺少这个前提,自然觉得读  相似文献   

15.
1.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是一则远古神话."嫦娥"亦作"常娥",是神射手后羿的妻子.《准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初学记》卷一引古本《准南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理学的反思,清初学风由空谈义理转向崇实黜虚、讲求实证,毛奇龄即是这种新学风的代表人物之一。毛氏不仅对《论语》《孟子》进行辨析,提出新的解说,而且对朱子《集注》多有考辨。尤其在解经风格上,他注重名物训诂,旁征博引地进行考证,并以此对朱子理学进行了攻驳。毛氏的《论语》《孟子》之辨反映了清初学风的这一转变,可谓对清初学风的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17.
<正>褚遂良所书《雁塔圣教序》(见图1、图2),又称《雁塔圣教序记》《三藏圣教序记》《大唐三藏圣教序并记》《慈恩寺塔圣教序并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碑文内容由唐太宗李世民撰《大唐三藏圣教序》及唐高宗李治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组成,永徽四年(653)十月至十二月间立碑石于京兆慈恩寺,两碑共计1463字,万文韶刻字。《金石萃编》卷四九记"碑高六尺三寸,广三尺五寸。"序"共二十一行,行四十二字,正书。隶额";记"共二十行,行四十字,正书。左行,篆额。"  相似文献   

18.
《北使记》为刘祁的成名之作,记事涉及中亚、南亚、西亚、南欧和北非等地区的地理气候、风俗人物、物产状况等,并记录了西辽帝国的历史,为近代研究中西交通史及中亚史、蒙古史者所注目。然而,由于诸种原因,目前对于《北使记》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北使记》是《归潜志》的一部分,甚至将其与刘郁的《西使记》相混淆等,故对《北使记》的写作及流传情况进行梳理甚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苏轼散文名篇中的“五记”是指《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石钟山记》,本文较为细致地分析了这“五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香囊记》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很重要的一部戏曲作品,自问世以来,学界对其思想性及艺术性多有指摘,就《香囊记》文本而言,这些指摘是中肯的。但由于朝廷的戏曲政策及部分文人的推崇,《香囊记》仍然在民间舞台上搬演了300余年。文章将考索明清以来《香囊记》在民间舞台的演出,并探究其流传因素,以求对《香囊记》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