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敏 《上海教育》2010,(18):20-20
从2005年开始,上海3所民办高职院校首次试行自主招生,到2010年上海高职自主招生院校已达24所。 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在上海率先进行了“面试说了算,高考作参考”的自主招生新探索,并实现了自主招生比例从5%到10%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据2008年11月10日的《新闻晨报》报道,随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自主招生方案的陆续出台,高校“生源大战”即将打响,一些高校将陆续突破教育部“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不得超过5%”规定的限制,适当扩大自主选拔考生的录取人数。  相似文献   

3.
6:1的平均录取率,超过98%的报到率——去年上海3所民办高校的首次自主招生改革收到了出人意料的好效果,也让更多的人对今年的自主招生报以更大的期望。继2月25日、26日各校咨询会出现火爆场面后,3月4日、5日的报名现场再次出现“扎堆”现象,只招300人的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一个上午就迎来了四五千名考生、家长。考生和家长的需求,是自主招生的风向标。改革进入第二年,宏观政策的修订,各校招生方案的调整,都预示着自主招生改革将稳步开辟“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从1977年恢复高考起,高考制度已经施行了40多年。在这40多年里,高校的招生录取方式发生了很多变化,除基本的统招之外,许多高校还实施了部分“自主招生”计划。2020年,“自主招生”计划完成了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紧跟着上场的是“强基计划”招生办法。  相似文献   

5.
事件     
《上海教育》2009,(5):5-5
中招:原有的“推优生”和“自主招生”办法被整合为“提前推荐自主录取”办法,即在初中学校推荐或学生自荐的基础上,由招生学校根据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情况和推荐(自荐)意见自主择优预录取,学生参加中考后正式录取。提前推荐自主录取: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40%,其中推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30%,自荐生招生计划为学校招生计划的10%(面向全市招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校招生》2003,(1):10-10
1、告别“七月高考”简要内容:经国务院批准,2002年的“七月高考”成了我国恢复高考20余年的最后一届。高考,从此与酷暑告别。 2、高校实行“自主招生”简要内容:“自主招生”就是允许高校在同批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上,不受1:1.2调档比例的限制,自主提出调档比例,择优录取。2002年,江苏省在自愿申报的基础上,选择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6所院校进行了“自主招生”改革试点。 3、全国全面实行“3+X”考试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复旦、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及上外5校都举行了自主招生笔试。上海纽约大学迎来了为招收首届内地生而举行的“校园开放日”,也算是该校的第一次自主招生。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以来,自主招生已经悄然走过10个年头。10年来,自主招生从定位、选拔方式到规模、规范都在不断调整。初衷是为高校选才育才,探索多元录取之路,但一路走来自主招生风波不断,曾被质疑为“掐尖儿抢生源”,指责为“小高考”加重考生负担,更曾因去年年底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被查曝出的贫腐丑闻而遭受公众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9.
卢雁 《上海教育》2007,(4B):18-19
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从最初的3所民办高校到今天包括两所公办高校在内的11所高校参与专科层次的自主招生,简单的数字变化足以说明上海自主招生改革3年后赢得了各方认同。政府推进上海高校专科层次的自主招生,让高校都尝到了“甜头”,既能够招到他们想要的学生,考生也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最近北京大学出台2007年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简章。与去年有所不同,今年对招生对象不再设限在“著名重点中学”中,而是“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这意味着北大自主招生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高中。今年北大继续采用统一笔试和面试,保送生和自主招生一起考试的办法,在最后的候选人中具有保送资格的同学可以保送录取,其余则按照自主招生录取。而申请原则仍是“中学推荐为主,个人自荐为辅”。据悉,明年北大全国自主招生人数将达到三四百人。第一轮笔试将于2006年12月10日在各省同时进行,笔试科目包括文科:语文、数学、英…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高校自主招生“扩版升级”。教育部公布了《高校学生司2006年工作思路和重点》。新增上海财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1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使自主招生高校总数达到53所。同时,允许生源质量好的高校在计划总量5%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自主选拔录取人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赵锋 《上海教育》2008,(5):22-22
自2005年3所民办高职院校“试水”专科层次高校自主招生改革以来,参与院校、招生计划数、报考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短短4年时间,这一由学校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改革便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改革进程也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3.
日前,上海市11所高校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文化测试同时举行,近1.9万名高三学生和“三校生”参加考试,争夺5660个名额。自2005年上海3所民办高校试行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改革后,上海专科层次的自主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去年6所扩大到今年的11所。三年专科自主招生拉出了一根漂亮的大“阳线”,在学校和考生利益都得到保证的前提下,专科层次自主招生正成为一条另辟蹊径的成才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一次“突破”,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高校发展特色化大学的积极探索。然而,随着自主招生的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高考自主招生公平性的“质疑”。导致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公平缺失的成因有权利破坏公平、经济制约公平、漏洞影响公平、感情破坏公平。为此,要使高校自主招生权力法治化,加强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指导解决区域经济限制,建立自主招生合法程序以及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应自觉树立社会公共责任的意识。  相似文献   

15.
06年的高校招生刚刚曲终人散,07年各大名校的自主招生旋又拉开了帷幕。所谓的“自主招生”,便是由各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档次,“量身定做”出一套有本校特色的招生条例和优惠政策,以将那些钟情于本校且“条件般配”的优秀生源(数额一般不超过该校新生录取总数的5%)预先锁定于自己录取的“势力范围”之内。当然这些学生须在高考之前接受校方组织的种种考查、测试,若“门当户对两情相悦”,便由校方与考生签下合同,考生填报入学志愿时须以该校为第一志愿,在录取时便可享受到降低10到30分,甚至只要不低于当地重点院校最低控制线即可录取的优惠。  相似文献   

16.
这几天,中国政法大学招生办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每天咨询自主招生的电话接连不断。“你们5%的名额是怎么定的?”“是不是不用经过考试,学校自己可以决定要哪个学生?”……在这次教育部宣布22所高校为自主选拔录取的试点后,很多学校的招办电话与政法大学一样,成了热得不能再热的热线。“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招生原则。”一些学校先后给媒体打来电话,还把自主招生准则上了网。谁会成为5%所谓自主选拔录取,顾名思义,就是高校有权自主决定招收学生。同样,高校也有权力划定自己的招生范围,不是所有的中学所有的学生都能成…  相似文献   

17.
从试点到逐步推行,我国大学自主招生改革已经走过了10年历程。享有自主招生权限的大学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得自主招生的形式、内容、公平性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即便如此,社会对于自主招生的指责和改革期待仍显高涨。公众从自主性、科学性、公平性和效率性方面充分表达了对改革的期待。作为招生主体的大学应积极回应社会期待,尊重社会建议,通过明确招生理念和目标、通盘设计和提高招生能力优化自主招生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招生考试通讯》2011,(10):22-22
2011年,继“北约”“华约”“卓越”联盟之后,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5所高校携手组成了“第四方面军”——“北京同盟”,至此,参加自主招生“多校联考”的院校已经达到34所,这些院校将在各自的“同盟”内统一命题和阅卷。2011年的全国自主招生工作因多个同盟并存的局面,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河北自学考试》2011,(3):14-15
经过两个星期的“鏖战”,包括“北约”、“华约”、“卓越联盟”、“北京五校联考”以及其他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的2011年自主招生考试落下帷幕。随之而来的是对自主招生笔试题目的聚焦。  相似文献   

20.
王淦生 《师道》2010,(5):15-15
邻家小孩参加了今年的“五校联考”自主招生,考的成绩还不错,先后取得了清华大学的10分加分和上海交大一本线录取且满足第一志愿的优惠。考不好难受,这考好了也会犯难:因为按国家现行的自主招生政策,考生只能与一所大学签订自主招生优惠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