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生本教育视野中的高校德育课教学模式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本教育是一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它正在走近大学课堂.而目前高校德育课教学仍然是一种师本教学模式,且教学效果不理想,有必要进行生本教学的改革.高校德育课走向生本要实现教学观、教师观、学生现、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从而形成生本德育课堂.完成德育课教学目的、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构.  相似文献   

2.
<正>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而传统教学设计观相对滞后,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广度,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在无形中阻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生本教育教学设计中,教师必须认真领会生本教育的精髓,紧跟课改步伐,调整教学设计观,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反思完善。下面就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做法。一、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  相似文献   

3.
潘翠玲 《甘肃教育》2013,(21):60-60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其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由此衍生出生本教育的伦理观、行为观等。伦理观为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决定了教师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在生本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张丽 《广东教育》2007,(9):71-72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师授生受的二级教学法,采用四级教学法,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的教育质量观,以组织学生自主活动为本的教学观,由此构建了一种对话、质疑、合作的新型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第79期在淄博的举办,生本教育实验改革在淄博市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展开。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在此,笔者结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际,对初中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在英语课堂上建立生本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塑造,科学地安排、组织教学,体现生本情怀,创设生本环境,形成生本课堂。郭思乐教授认为,生本理念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和内核生成。  相似文献   

7.
见习教师在见习期的学习、工作和研究,对他们的教师职业生涯具有导向和定位作用.促进见习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行动研究就是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帮助他们树立生本教育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掌握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技能和方法.为此,我们构建了课题研究、师徒帮带、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等校本培训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育走向生本已是必然,变"适合教师教的教学"为"适合学生学的教学",关注学生,关注个体,是生本教育教学观的基本理念。生本教学主张"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作业前置,小组讨论;课堂展示,评价激励"。导学案作为生本教学实施过程的重要物质准备,在整个生本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案,生本教学的导学案更侧重于"导",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习的内容、方法和效果,把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现在的学习让学生身心俱惫,在这种情况下,我校在几年前大胆并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生本教学.生本教学满足了学生的需求,令学生能放飞思想,创新思维.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创造性活动、放飞思想、大胆质疑等方式,贯彻生本教育的思想理念.一、生本教育的理论1.生本教育的理念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及其效果的评价判定,从而控制和调整体育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生本教育认为,教育本质在于实现生命的提升,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因而,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我们要贯彻“生本理念”和生本教育评价观,把评价权还给学生,充分尊重、信任、依靠学生,变控制生命为激扬生命,这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1.
张红娟 《考试周刊》2013,(11):131-132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是"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如何才能走出师本课堂,构建生本学堂呢?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可以从"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营造和谐的学堂氛围"、"添加足够的学习动力"、"创设多种自学途径"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郭思乐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了定义: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支撑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个基本理念是: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笔者在工作中结合郭教授的生本教育理念,结合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一点浅显的探索。一、生本教育,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为本的教育。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师生关系是融洽的、互动的、平等的,生本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深入认识了生本教育之后,我就浅谈一下自己在实施生本教育过程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生本教育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业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宗旨,它倡导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提升学生主体价值.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生本教育理念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为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视野,“以生为本”、“健康第一”无不透射出生本教育理念.由此可见,揭示生本教育思想理念,并积极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对推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生本教育的基本观点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理想是"上教不教,不教而教,激扬生命".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这样的理想呢?我们通过初步探索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教育真谛的深度追寻,教学价值观念的嬗变,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既有的教学观,重构具有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观。生本教育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是没有预知的,是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课堂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7.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并在实践上做出了与之相呼应的行动.生本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教育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凸现素质教育的生命发展意义的教育理念.初步的实践与研究表明:生本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根本立场和教育的根本规律,从根本上改变了师本教育的旧局面,带来了一种教学上的新气象,带来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资源、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转化人,发展人,提升人性,促使人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们对教育真谛认识的不断追寻和探究的深层化,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也随之从传统走向现代,因此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使教育从师本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发扬民主教学,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活化课堂教学,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设情景,开展小组合作,使课堂讨论常规化等方面浅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的探讨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我们所说的生本,除了反映学生的利益、学生在学校社会中的独立的自主存在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学生来进行教育,把教育的全部价值归结到学生身上,以学生发展为教育的本体.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本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学生的外部地位,更在于学生的内部自然天性和潜能的发挥.这也是教育对社会的根本贡献所在.为此,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强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依托学生来进行教育,"借力"让教育获得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郭思乐教授指出:"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育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生本教育的伦理观为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学生将在某种教育生态环境中蓬勃发展.如今的学生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应艺术地调动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发展;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我们所研究的、实践的,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研究,重在操作层面,以期给区域教师在实践上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