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纵观印度发展史,可以看出教育与印度现代化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教育不仅揭开了印度现代化的序幕,而且为印度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促进了印度崛起,使印度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程美东 《天中学刊》2001,16(1):20-23
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要有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理论为指导.近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之所以一直在步履蹒跚中徘徊,其中的重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的现代化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之所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就是因为我们有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基本目标、宏观的方法论等问题都作了科学的规定,从而保证了中国现代化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
试析印度现代化分期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英 《历史教学问题》2003,(2):42-44,48
印度现代化经历了各有特点的三个阶段。英国殖民统治整合了印度社会,开启了印度现代化历程;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政府担负起了现代化建设的使命,尼赫鲁及英·甘地母子开创了一条在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政治、经济渐进变革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印度经济发展新的立足点,印度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印度教育现代化大致经历了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和独立后至今这两大阶段。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拉开了其现代化的帷幕,这其中包括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伴随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20世纪中期印度教育现代化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以印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在肯定印度教育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以期在如何看待印度教育,把握印度教育发展轨迹等方面提供些许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农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农村城镇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在当前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江泽民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演变 现代化理论,现在通常叫发展理论。它的本义,或者说从狭义上看,指研究第三世界或后进国家如何发展的理论。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当时发展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书中,他探讨了诸如中国、印度等为什么发展不起资本主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色列社会学家与比较文明学者爱森斯塔特(S.N.Eisenstadt,1923—)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文明史观念与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国际学术界自成一家,影响广泛。他从新的角度阐释了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观念,建立了现代化研究的文明历史观,并且通过文明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国与日本、欧洲与印度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化的基础上,认为不同民族文明对于其现代化模式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他的学说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现代化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现代化“为何”、“是何”和“如何”的基本问题,对中国现代化目标的立体设计、对中国现代化动力的重新定位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全方位把握是这一理论的创新之处。邓小平现代化理论不仅为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基础,而且对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印度现代化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是侧重现代化进程和政治发展的政治现代化;关注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和农业现代化的经济现代化;反映传统文化和人的现代化的社会现代化。印度现代化研究还有深入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斯琴塔日哈 《考试周刊》2014,(20):193+31-193,31
在现代工业社会应对环境危机的过程中,生态现代化理论逐渐形成、发展,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而言,这一理论同样适用。本文阐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主要含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了当前生态现代化的紧迫性,简述了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化理论视角透析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认为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线 ,并系统阐述了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邓小平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体育教育思想和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为基础,以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为目的,研究探讨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内涵,提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本依据、素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的基本理论。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关系,对于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印度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历史、政治、经济、情感和国际形势等因素,使印度的宗教问题难以根除。印度的宗教问题主要表现为锡克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各教派主义的挑战与政党大打教派政治牌的负面影响。通过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民族习惯、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可以促进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应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培养人才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法国现代化计划的制定者让,莫内曾经指出,搞现代化,应该"先化人后化物".同样,就教育的现代化而言,应该是先化教师,后化学生,即以现代化的教师去培育现代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印度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历程中,走着崎岖坎坷的道路。众多的现代化先驱者、思想家探索着、思考着,也历经困顿、迷惘。巴·干·提拉克(1856—1920),是印度杰出的民族主义者,也是现代化的先驱者之一。甘地称他是“现代印度的缔造者。”但是也有人认为,他是“印度政治上的急进与社会上的反动之灾难性结合”的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数学教育的现代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界关注的中心问题,在我国,要把数学教育改革深入进行下去,就不能不对数学教育现代化道路的一些重要理论与实践的问题作一番探讨,本文仅就以下两个基本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对数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认识 1.1 现代化道路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当前,数学教育实践活动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展开。 我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逻辑的现代化及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看,当代中国逻辑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关联首先发端于1978年提出的"逻辑为四化服务"与"逻辑现代化"等口号.如果说后一口号更多地是在强调逻辑教学与研究自身的现代化,那么前者注重的则是逻辑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关系.在20余年的时间里,当代中国逻辑自身的现代化已取得积极进展,但由于逻辑学界对逻辑之工具价值的偏爱与对"现代化"、"现代性"等概念的片面理解,逻辑为现代化服务遭遇了严峻困难.为此,必须高度重视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通过深入反思现代逻辑在规范性、合理性等基本问题的所见与所蔽,为推进逻辑现代化的健康发展以及参与现代性的构建与批判扫除理论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