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课堂教学不是任何流于形式的“作秀”,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序地“动”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等.让课堂热热闹闹、活而有序地“动”起来,这就是我们所期望实现的。但课堂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笑声越多越好,那样往往会使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一团散沙。本文探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经历新课改     
高欣 《华章》2011,(33)
新课改迎面而来,面对种种质疑和问题,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理念,动用自己的智慧,解决了许多课堂中的问题.新课改让学生活动了起来,参与到课堂中.但是真正的学生活动,不是“身动”而是“神动”.这就需要强大的课堂评价来支撑.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参与知识的学习.主动参与并体悟知识的形成.是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本人从学生如何才能真正“动”起来作了以下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所以,数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如何充分利用好短短的45分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认为,应该让教材“动”起来,学生“动”起来,教师“动”起来,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敢“动”,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动”,拨动兴趣之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获得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教学活动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动”起来。长期以来,很多的教师都喜欢安静的学生,听话的学生,传统的课堂都是由教师讲,学生记,结果课堂经常变成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9.
为了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欣赏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而拉近课堂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让素质教育在课堂主渠道上得以真正落实.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使课堂生要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1.
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对思品重视不够。为改变这一局面,关键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要让学生在课前“动”起来,主要是要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资料,参与到课程准备之中;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三是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让学生的心灵“动”起来;四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这里所说的“动”,最根本的还是思维的动。预习充分、课堂高效、课后巩固是学习的三个主要环节,牢牢抓住了这三个环节,全程齐“动”,学习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里介绍我的催动三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将《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欣赏学生,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从而拉近课堂与生活、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温馨和谐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改,把舞台的展示和创造还给了学生,课堂成为师生开发潜能、发展个性、实现创造和创新的时空,让学生在课堂的水解中,互动、联想、共生、润泽生命。作为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通古论今,而且要蹲下身来看学生,挺起胸膛进课堂。所谓蹲下身来,指的是卸下承重的包袱,抖擞精神,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美”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取于学生的是否参与,这就首先要求学生有参与意识。自主学习真正确立了学生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在“动”中获真知。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 ,学习必须做到“眼、耳、口、手、心”五到。在推行素质教育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培养创新人才的今天 ,教师更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 ,使它们积极地“动”起来 ,充分发挥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发地、积极地“动”起来呢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一、故事引入 ,能让学生动起来。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课堂上 ,只有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真正地“动”起来 ,也才不会“人在曹营心在汉”。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对学生说 :“今天 ,…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培养好语言能力就离不开识字,那怎样学会读书识字呢?首先要学好汉语拼音.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我利用了下述的方法. 一、“活”,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 在备课中既要备自己钻研教材的技能,又要备好学习在课堂中学生的兴趣.每上一节课要使学生有创新思维,真正“动”起来是不容易的,特别是汉语拼音的教学.如合作学习、同桌交流、讨论活动、角色扮演、简笔图画、故事引入,促使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嘴、动手,调动各种感官愉快参与.  相似文献   

18.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高年级学生具有通过具体的活动和体验来进行思考这一发展特点,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理念,我认为,品德与社会课堂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加强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科学运用引“动”策略,努力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把课堂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让学生“动”起来,让课题“活”起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自主是数学课堂标准的核心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作为教育学生的主渠道,必须真正做到自主,让学生在课堂有限的空间和时间中动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学习,把学生所有的感官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他们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