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悍然袭击民用设施和电台、电视台。5月8日又对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野蛮袭击,造成我使馆被毁,三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不幸遇难。这一严重事件,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狼子野心,遭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新闻媒体迅速、全面的谴责和声讨。然而,一贯标榜“新闻自由”的美国主流媒体,却反应迟缓,力隐瞒事实真相,封锁真理声音,而且公开为侵略暴行辩护,充分暴露了美国所谓“新闻自由”的虚伪本质,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和深思。 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坚决拥护我国政府的严正立场,进一步谴责以美国为首北约的侵略行径的同时,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励全省人民完成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重任,做到:  相似文献   

2.
此文原载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世界新闻报》今年6月9日第3版,本刊特予转载。美国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对新闻舆论的控制,充分暴露了美国自诩“言论自由”的真相。美军攻占伊拉克以后对伊拉克媒体的管束,是美国“言论自由”的又一次自我揭露。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媒体一向以“新闻自由”的卫道士自居,竭力给它们的报道披上一套“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的漂亮外衣。然而,自今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联盟发动空中打击以来,特别是在它们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使馆、造成馆毁人亡的惨剧之后,美国的主要媒体拼命掩盖事件真相,封锁真理的声音,公开为美国的侵略暴行辩护,极力鼓吹政府的战争政策。它们拙劣而丑恶的表演,不仅暴露了美国“新闻自由”的虚伪性,而且证明美国的新闻媒体已堕落为霸权主义者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服务的得力工具。  相似文献   

4.
1988年1月1日,法国电视一台主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电视大联播——“世界青年聚会”。当时的苏联、美国、中国、法国、巴西等几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和对话。苏联:我们试图结束阿富汗战争……美国:我们很难相信苏联的诚意……法国:我们也怀疑美国的善意,它侵略了尼加拉瓜……代表们身处各自国家电视台的演播室,侃侃而谈,仿佛坐在一个会议厅内。“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几千年前诗意的想像变成了眼前的现实。和平、生态、风俗、恐怖、毒品、疾病等总是成为共同关心的话题,大家彼此交流着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万防 《青年记者》2016,(21):97-98
旧有的殖民主义体系瓦解之后,赤裸裸的暴力和强权政治已被国际社会所唾弃,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甚至断言,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方面的差异成为冲突的主要根源,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在这场“文明的冲突”的交锋中,西方尤其是美国被迫采取更隐蔽的、间接的殖民侵略手段.而通过电影媒介隐性实施文化霸权,是美国话语表达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编辑絮语     
殷红的血迹给本应鲜花绚烂的5月带来了悲愤与哀伤,野蛮的暴行又一次让善良的人们震惊,也彻底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所谓的“人权”、“人道”只不过是肆意侵犯他国主权的借口。  相似文献   

7.
1931年(民国20年)世界书局第11年(一)国内形势:本年2月及7月,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第三次“围剿”。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东北沦陷。世界书局的《世界杂志》第2卷第5期,封面印黑边志痛,并刊印日寇侵略的照片,还请马相伯写《为日祸敬告国人》一文,号召共赴国难,抵抗暴日;另出版《日本侵略满蒙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等书。11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建立中央工农民主政府。(二)该局资金财务方面:自1930年7月至1931年6月底为第十届会计年度,营业额  相似文献   

8.
李桂树 《兰台世界》2007,(8S):58-59
1949年8月18日,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向世界宣告了美国侵略政策的彻底破产,司徒雷登作为这一重要历史事实的代名词开始广为人知。尤其是文章结尾处的“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预示着新中国全新外交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应变大数据     
“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才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早在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他的著作《第三次浪潮》中这样说道。而在30年前,由于科技水平的局限,大数据对于人类而言似乎还十分遥远。直到2009年前后,“大数据”一词开始逐步受到信息技术行业的重视,托夫勒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也随之得到印证。世界,终于做好了拥抱大数据时代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与好莱坞梦工厂年度大作《功夫熊猫2》上映同时出现的,是一股抵制它的风潮,抵制的理由是:好莱坞披着中国文化的外衣赚中国人的钱,是美国人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据了解,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上映时,一举拿下两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功夫熊猫2》上映首日,票房便超过6000万元。这就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国人对于美国的“文化侵略”来者不拒,心甘情愿被“征服”呢?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呢?  相似文献   

11.
美国飓风灾害报道中的大特写照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特写--频频出现在重大灾难新闻摄影中 印度洋海啸才过去不久,“卡特里娜”飓风又在八月底席卷了美国南部三个州,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称是美国有史以来损失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9月初,世界各大报纸头版以及各新闻网站上的新闻照片多是有关这一灾难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期微信“刷量”工具崩溃,导致一些微信公众号“大V”变成“大伪”,再一次暴露了微信的诚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微信在功能上也不断“开疆扩土”.从即时通信、朋友圈、公众号、点赞等简单的信息分享功能,发展到支付、购物、游戏、植入广告,以及“摇一摇”“扫一扫”等众多商业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一向自诩是有充分新闻自由的国家,西方国家也一直强调他们是高度尊重新闻自由的。多年来,世界人民通过西方的新闻报道,早已领教了他们的“新闻自由”的真正含义。自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对南斯拉夫联盟狂轰滥炸以来,美国当局对待新闻报道的做法,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成为西方“新闻自由”的又一次自我诠释,使世界人民又一次看到了西方“新闻自由”的真正面目。西方主流媒体怎样报道对南联盟的空袭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例。——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动武制造舆论。1998年9、Ic月,西方媒体…  相似文献   

14.
1949年8月18曰,毛泽东的一篇文章《别了,司徒雷登》向世界宣告了美国侵略政策的彻底破产,司徒雷登作为这一重要历史事实的代名词开始广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距离1987年年终尚有十天半月,报刊、电视台就紧锣密鼓,纷纷推出“全国十大新闻”、“亚洲十大新闻”、“世界十大新闻”等等.当时就有人议论:怎么能保证余下的时日,偌大个世界不再发生大新闻! 不幸而言中。12月20号,菲律宾两艘轮船相撞沉没,2500多人不幸遇难,“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海难”。毫无疑问,这是条震撼世界的大新闻。如果重评“世界十大新闻”,它具有跻身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周刊》2007,(45):14-14
“世界大企业联合会”近日的一份经济评议报告显示,虽然人民币低估对于中国的贸易顺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却并非主要原因,而且,和美中贸易逆差基本无关。“世界大企业联合会”是总部位于美国的一家国际商业组织。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连续不断的狂轰滥炸,炸死炸伤大量无辜平民;5月8凌晨又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20多名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受伤,并有3名新闻记者罹难!这一滔天罪行赤裸裸地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残喘脸及其霸权主义本质。这一丧心病狂的罪恶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最强烈的愤怒和谴责。我国漫画家义愤填膺,迅速及时地赶制出一幅幅抗议北约暴行的专题新闻漫画,把他们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强烈抗议和谴责注入画笔,揭露侵略本质,呼唤世界和平,表达出…  相似文献   

18.
1903年,英国发动了第二次侵略西藏战争,大批英军越过咱利山隘口进入藏境。由荣赫鹏(F.Younghusband)率领的英国侵略军于翌年8月攻占拉萨,并以武力胁迫西藏地方签订了非法的“拉萨条约”。英帝国主义赤裸裸的侵略行径,遭到中国人民强烈的反对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谴责,英国不得不将其侵略军从拉萨撤出。英军撤离时,留下荣赫鹏“使团”的秘书鄂康诺(W.F.Oconnor)上尉,带领两个连的侵略军驻扎江孜,其中骑兵就有50名,大炮两门。  相似文献   

19.
一次组版时,看到大样上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国城市圣地亚哥。我印象中圣地亚哥是智利首都,美国怎么也有个圣地亚哥?核对原稿,是“圣迭戈”,被看稿编辑改为“圣地亚哥”。孰为正确?我赶紧查了几本书:1958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有“圣地亚哥”;1978年出版的《世界地名译名  相似文献   

20.
3月24日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维护人权,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了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制造了真正的人道主义灾难,他们炸毁了南联盟的电台、电视台,妄图扼杀南斯拉夫人民的正义呼声。5月8日,又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我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我人员伤亡,3名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面对如此骇人听闻的野蛮暴行,美国和北约控制的主流媒体却一反常态,千方百计掩盖北约集团动武的真相,百般为北约的侵略行径辩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了他们标榜的“新闻自由”的虚伪性,给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上了生动的一课。我们要抓住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