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报告文学的一篇奠基作品。它写于1935年,发表在1936年6月出版的《光明》创刊号上。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从我国东北伸向内地,国民党反动政府开门揖盗,沦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人民在受难中觉醒,革命斗争正向新的高潮发展。作者选取了黑暗现实中的一角,揭示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真相。作者写的虽然是局部的社会现象,没有从正面来描写光明和黑暗两大势力的搏斗,但是,它却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阶级矛盾的本质特征。作品里的包身工,她们身受日本资本家和带工老板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日本资本家,是他们日本侵华势力的体现,带工老板,是中国封建邪恶势力的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构成了罪恶的共同体,他们大量地吞噬着人  相似文献   

2.
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鲜明而响亮地提出了文学主体性问题,有如一声惊雷,激起巨大反响。围绕这个问题,学术界、理论界、创作界争论之激烈、影响之广泛,是空前的。尽管众说不一,有的同志甚至持激烈反对态度,但这争论本身就意味着文艺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兴旺,也足以证明刘再复文学主体性命题提出的重大意义。这场论战的发展方向不仅标志文学观念总体变革的方向,而且将加速变革步伐,深化变革内容。我们相信真理将在论争中越辩越明,正确的、新兴的,充满生命力的观念必然为实践所证实并日益扩大其影响。保守的、僵化的、陈旧的观念必然丧失现实性而退出历史舞台。我认为,尽管刘再复某些提法值得商榷,某些论述尚欠周密,但它不失为一篇富有探索精神,给人以很大启迪的文章,它在促进我国现代文学理论结构发生变革方面的功绩将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党集团,我国文艺界得到了第二次解放。被“四人帮”的“文艺黑线专政论”压抑得濒于窒息的文艺界又重新活跃起来了,文学艺术的创作日趋丰富和繁荣,一个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春天即将来临。上海工人业余作者宗福先同志创作的话剧《于无声处》,可以说是文艺界报春的一声“惊雷”。话剧《于无声处》的创作和演出,轰动了上海,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不是没有道理的。作者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准确地抓住了现  相似文献   

4.
《今日中学生》2023,(32):46-47
<正>悲伤里藏着复杂的记忆,有的关于欢笑,有的关于泪水,有的关于相遇,有的关于离别……而有一些记忆我们甚至再也不愿想起。那么,我们是应该消除悲伤还是接纳悲伤呢?本期,我们邀请了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的同学们来讨论这个话题。他们有怎样的见解呢?一起看看吧。  相似文献   

5.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土著作家拉里萨·贝伦特的小说《家》,通过剖析遭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一家三代土著女性在20世纪一百年来的悲惨遭遇,探讨她们寻回自己的声音、重构自己身份以及再现自我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请你去钓鱼"是一种多么客气、亲切且随意的说法,但背后却是步步惊心的恨和无奈。曹军庆以此为作品之名,用张弛有度的调性展开了叙述,作品中人物命运的缠绕在一项娱乐休闲的活动中隐秘博弈,最终秘密消解,惊雷响起。库贝尔曾说过路旁的石工、乡间的葬礼等等在他看来,比宫廷化、贵族化的神话题材、历史题材更为重要。他这是强调文学创作中现实性的重要性,普通的人和普通的事件包含着历史的真实,以此强化揭示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7.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8.
<正>李少君的《自然集》是一部有野心的诗集;不是对自然的野心,也不是对诗的野心,是对人类书写中自然的位子进行再思考与再探索的野心。而没有什么比诗歌能更好地承载这一使命: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如此密切,以至于我们可能忽视了在诸如"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经典论断中隐藏的问  相似文献   

9.
《春天里的秋天》是以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通过一幕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专制的罪恶,否定了爱情至上的理想主义,它在巴金作品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有诗一样的语言和结构,以及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  相似文献   

10.
春天来的时候,没有动静。我们在一个早晨,最好是一个雨后的早晨,忽然就看见树上有了嫩芽,感觉风有了一点柔和。这就是春来了。要知道,春是从冬天的冰天雪地里钻出来的,是从势力很强的冬天中一点一点抢得地盘的。冬天对春天没有办法,虽然有过一次一次反复,但还是节节败退,最后无影无踪。春天走的时候,也是无声无息的。有一天,我们又忽然发现,阳光强烈了,我们身上的衣服少了,其实这就是春天走了,夏天来了。春天顽强地打拼出来,春天又是心甘情愿地离去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季节,坚定而柔顺,无声而有力,冷静而热烈,把一切都开始了,把一切都…  相似文献   

11.
黄科安先生的专著《延安文学研究》突破了传统延安文学研究的规范,以一种"新的思维观念"来考察延安文学,挖掘出延安文学"新的价值和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一、返回"历史情境"的"知识考古学"式文学史研究思维方式;二、对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本土话语体系的价值意义与历史地位的理性评判和"高调"肯定;三、凸现延安文学的复杂化建构;四、建立在延安文学"接受史"基础上的主体评判。  相似文献   

12.
同学之间“借钱”的一件小事,作者却写得波澜起伏,让“薇”的家长如同经历了一场煎熬,如同经历了一次战斗。相信这位家长在读完这封信长吁一口气之后,会不由赞叹那位作者非凡的写作基础。本文能够达到这种意料之外的效果,主要是作者在写作时注意了几点:一、全文用一封信来展开,信读完了,文章的故事情节也就结束了,形式新颖。二、作者采用多次设悬念的方法收到了不同寻常的效果。作者巧妙地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放在家长会这种特定的环境,让矛盾集中在短短的时间里来展开。信中先称“薇”为“我的宝贝”,继而大肆渲染信中颇为“肉麻”的内容,尤其…  相似文献   

13.
善与恶的关系是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一般来说,善总是战胜恶,但是,《人言可畏》却告诉我们,恶有时也能战胜善。  相似文献   

14.
解放区文学的革命叙述涌现了众多扬眉吐气、翻身做主人的农民形象,形成了一曲曲翻身欢歌。但是,孔厥的《受苦人》表现了农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翻身的同时,依然面临的复杂文化生态,提出内在心灵深处的人性解放问题,体现出了一种迥异的、可贵的精神文化需要与主体意识,构成了解放区文学翻身欢歌中的“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15.
一次 ,我教《村居》 ,采用的是“以读代讲 ,以疑促思”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有学生说喜欢“忙趁东风放纸鸢”一句 ,这是意料之中的 ,孩子们爱放风筝嘛。也有学生说喜欢“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句 ,也不足为怪 ,草啊 ,莺啊 ,都是春天里美丽的景物。冷不丁 ,一个学生说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 ,问其为什么 ,却道不出所以然。我便诱导他联系旧知 ,于是便有了下面放飞学生思维的片段 :师 :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生 :(异口同声)《咏柳》。师 :(不失时机地)是啊 ,《咏柳》写出…  相似文献   

16.
17.
“导”的艺术——兼评《落棋有声》教学实录天津市红桥区教研室刘荣地张莹是我区的一位优秀青年教师,她讲的《落棋有声》非常成功。老教师们听了这堂课无不慨叹:后生可畏!这堂课,如一条涓涓的小溪,清新而活泼;又像一幕精心导演的小短剧,错落有致,跌宕多姿,热烈而...  相似文献   

18.
由河清教授撰写的《艺术的阴谋》一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美术界的广泛关注,让艺术学界人士对当代艺术进行了重新考量和定位。该著作从世界大格局的角度入手,揭示了当代艺术的现状与未来、规律与内幕,并爆料了美国用当代艺术称霸世界的这一段历史。在当今世界"当代艺术"到底是什么?美国制造的所谓"当代艺术"又是什么?探究当代艺术的渊源,英国艺术史家赫伯特·里德把西方19世纪的"实验艺术"称之为"现代艺术"。20世纪60年代,西方出现了一些"后期"的或"极端"的,被美国艺术评论家称之为"后现代"  相似文献   

19.
<正>《飘》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为畅销的小说之一,同时也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女主人公郝思嘉所经历的感情纠葛和成长历程。郝思嘉是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位社交名媛,她出生在塔拉当地一个富足且颇有名望的种植园主家庭,母亲温柔和善,父亲爽朗能干,仆人忠心耿耿,她自己美丽动人,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可郝思嘉心里却一直爱慕着一个求之不得的人——英俊潇洒的卫希礼,可他要与他的表妹媚兰结婚。于是,郝思嘉打算在他宣布订婚之  相似文献   

20.
读戈悟觉的短篇小说《列车离去时一声长啸》,掩卷沉思,心头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驱走。作家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娴熟的文笔为读者塑造了尹莎、何廉、刘立荣等几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一曲美的颂歌,而且也是一根鞭笞丑恶灵魂的鞭子,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作品主人公尹莎,一个美丽、善良、才华出众,集外在美与内心美于一身的女舞蹈家。工作清闲、经济殷实,生活舒适,但这不是她人生的唯一目的。象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的:人除了有食物、睡眠、性欲这些生理需要,及安全、感情需要外,还有理想、抱负、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