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典诗歌中"景""情"关系,如果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用王国维的话来说就是"隔"与"不隔")的角度来说,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如果从感情色彩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常被误解为:诗歌所有的形象都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塑造的。事实上,王国维反对或质疑把"景语"和"情语"截然对立的二元区别,而强调两者的交融合一。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国传统对于人与物、情与景关系的认识,以及"以景寓情""借景抒情"的历史内涵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3.
<正>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情与景的关系有三类: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所以情与景是密不可分的,情与景的关系,我  相似文献   

4.
"国家不幸诗家幸。"表明诗歌多半是诗人情绪化的产物。诗人的情绪或缘起于事、或缘起于景、或缘起于境遇。缘起于事的称因事抒情;缘起于景的称为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对于写景诗词的研读和分析,我们常常采用"找景物"——"寻意象"——"析意境"——"明情感"的范式。应该说,这是由点及面、由表及里的解读形式,很受用,也很有效果。但这种方法对有叙事元素或在写景之外渗透一些简单情节的古诗词,却不见得很灵验了。那么,对此类诗歌怎么分析研读?可不可以  相似文献   

5.
<正>1925年秋末,毛泽东准备去广东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故地重游,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即兴写下《沁园春·长沙》一词。一、上阕与下阕中寄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法的解读1.词的上阕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表面上是描写枫叶如火之美景,实则是诗人抒发心中火一般的革命豪情。红色的枫叶象征着革命、烈火、热血、光明。"万山红遍"正是诗  相似文献   

6.
【考点解说】表现手法泛指写作上的方法,通常就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而言。以写作的内容分,常见的表现手法有: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咏物类——托物言志;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等。  相似文献   

7.
景与情是影响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或情因景生或景为情变,或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作家在处理二者关系上采取的大都是或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在创作实践中也存在着有景无情、景小情俗和景情乖隔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因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永州。作为一个有抱负的正直知识分子,心中的愤懑需借排解,方能一吐为快。欧阳修借酒消愁,醉翁之意不在酒;柳宗元借景抒情,愚公之意不在景。二殊途同归,如出一辙。然而,细细品味,两又别具特色,各有千秋。现就《愚》出神入化的曲笔运用,仅作举隅性的赏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针对诗歌鉴赏中借景抒情的方法展开阐述,举例说明了情与景关系诸多形式的具体特征和情与景性质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选编的四篇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情志融于景、托于物,篇篇含蓄蕴藉。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他还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上两句可视为本单元课文写作手法的哲学基础。学习本单元,不仅要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还要启迪心智在与自然万物的对话中,倾听自然的灵韵,深悟自然的智慧。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有两个:一个是为本单元编辑一本课外阅读手册,  相似文献   

11.
李国栋 《快乐阅读》2011,(13):124-125
众所周知,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就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两种不同的抒情方式展开讨论,以陆游和李清照两首梅花词作为切入点,具体分析二者表情达志的不同,甄别景与物、情与志的不同,从而达到区分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两种表现手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古诗以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进入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成分。古诗之美,美在意境,情趣,韵律。古诗重情与景,但以情为重,往往是借景抒情、以景传情,它是诗人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想象力是诗歌的翅膀,通过诗歌"美境"再造,可充分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意兴。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试卷中所选的一些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大多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或喜或忧、或悲或愤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的。换言之,优秀的作家总是赋予他们笔下的那些自然景物以更多的“灵性”,也就是常说的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意思很明白,写景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即所谓情景结合。实际上,情景结合的方式也多种多样,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把握好情与景的关系呢?一、即景生情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在这类作品  相似文献   

15.
【能力定位】借景抒情是作者借助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而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的能力。在这里 ,“景”已不只是单纯的画面 ,而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寓含体。作者以浓烈的感情围裹着它 ,从而达到情景交融 ,创造优美意境的良好效果。所以 ,借景抒情的重心在“情”而不在“景” ,其要旨在于绘妙景、发实感、抒真情。写作记叙文一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点 ,借景抒情能力正是写好记叙抒情类文体的一项基本功。写作这类文章 ,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充分表达情感的能力 ,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景物的鉴赏审美能力 ,从而整体培养…  相似文献   

16.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两种。或日“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陆机《文赋》);或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相似文献   

17.
心中的美景     
1.心中的美景(新人教版) 提示:文章的题目既然是“心中的美景”,那么要求同学们写的就不是客观存在的、用眼睛捕捉到的实景,而是经过了情感和心灵过滤的、存在于同学们脑海中的虚景:童年的记忆,理想的世界,甚至梦中的幻境,等等。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紧紧扣住“美”字,进行大量的、细腻的、诗意的描写,力图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境界,并借景抒情,含蓄巧妙地将自己的理想、性格、情感、心理蕴含于其中。  相似文献   

18.
知关于情和景的关系,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与情景交融等等,本文对这三种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诗歌鉴赏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张怡 《现代语文》2008,(6):26-28
"情景交融"是李煜词作的一大艺术特色,亦是他词作的主要艺术魅力.纵观李煜三十余首传世之作,里面有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也有借景抒情,发弦外之响的;还有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更有因情造景,景为情生的.除此之外,李煜还运用正面烘托和反面映衬的方法,或以悲景写悲情,或以乐景写哀情,总之,李煜词的情景妙合无垠,堪称神笔.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绘画风格及其美学理论的形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中国文人画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尚意、尚趣、追求"逸"格,具有诗、书、画、印相结合的外在表现形式.以借景抒情为创作目的,谋求景情合一,"尚意"是文人画的美学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