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是指相当数量的个人、群众和组织,对公共事务所发表的倾向性一致的意见。新闻舆论是舆论的表现形式之一,在一切舆论中,它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充当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领袖角色作用,是新闻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那么,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在新闻舆论导向中要时刻牢记党性原则。 在社会主义国家,传媒是党的喉舌,担负着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政治任务。因此,传媒在新闻舆论的传播中,必须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为首要任务,使新闻舆论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舆论中,始终起着领导和领袖的作用,而不能盲目地跟着其它舆论转。在群众舆论和社团舆论等其它舆论与党的方针政策相吻合时,要善于将这些舆论集中放大,造成更大的舆论威力,以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引导社会潮流朝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群众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普及化和大众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导和关怀下,认识到新闻事业是为党、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要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就必须在普及化、大众化方面下功夫,创造出方便人民群众的新闻传播形式;同时又必须请人民群众参  相似文献   

3.
新闻价值论     
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望,我们把“新闻价值”视作资产阶级新闻观加以批判和扬弃。然而,在我们具体的新闻工作中,记者的采访、写作却不是有闻必录的——他要用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去衡量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从而决定取舍;而编辑对记者稿件的处理也不是一视同仁的,他同样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愿望去衡量记者的稿件,从而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编排的位置——这就是说,尽管我们在口头上、理论上否定“新闻价值”论,却又摆脱不了“新闻价值”理论的要求,并且不能不根据这种要求去指导我们的新…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每天通过报纸向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各种知识,为了使宣传更加有力地打动读者的心弦,需要认真地在语言方面下功夫。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里,号召我们一切从事宣传工作的人,要下苦功学习语言,首先是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5.
记者要有多种功能,多掌握几手本领,它是新闻工作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多功能记者’这一内涵。正确引导记者在新闻工作岗位上,勤奋敬业,心无旁鹜,开拓进取,真正把记者塑造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的概念 ,是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这次会议的政治报告中指出 :“要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和宣传工具 ,增加对政务和党务活动的报道 ,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 ,反对官僚主义 ,同各种不正之风作斗争。”1997年 ,党的十五大报告再次指出 :“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 ,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各级党和政府的“喉舌”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它既要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人民群众中去 ,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去贯彻执行 ,又要将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出来 ,是连接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7.
一江泽民总书记在省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的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他特别强调,新闻宣传要激励人民群众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振奋精神,同心同德,战胜困难,把我国的建设和改革不断推向前进。李瑞环同志在研讨班的讲话中也指出:新闻宣传如何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做到既有利于稳定,又能够鼓劲,只能帮忙,不能添乱,确实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大问题。新闻宣传要有利于稳定和鼓劲,多帮忙,不添乱,必须注意提高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二所谓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广大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等的认识、接受能力。也就是一系列方针、政策、办法对群众造成的心理振荡  相似文献   

8.
新闻工作是一项与人进行交流的活动。记者通过新闻报道向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又把积极、健康向上的情趣和各种有益的知识传播给广大读者。从这个角度上说,新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报道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施加影响,以达到或鼓舞干劲,或警示世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评论工作中,忠贞不渝地坚持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既是搞好评论工作的重要一环,又是改进和加强媒体工作,提高新闻传播质量的根本前提。那么,在我们的新闻评论中.如何坚持和体现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呢?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说:“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闻工作的职责应当是更好地架起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桥梁,把党的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也正是我们电视通联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大体可以概括为桥梁纽带、协作支持、团结创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贴近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性质所决定的。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而无产阶级的新闻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要贴近群众,报道群众中的新生事物,歌颂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真正发挥新闻报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提到新闻工作的任务和作用时指出:“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新闻报道怎样才能贴近群众?现根据自己实践谈一些探讨性的看法。一、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主题。把群众利益作为报道的立足点,就能取得最佳社会效应,受到群众的欢迎。八十年代初,我到萧县黄口采访,当地群众向我反映:黄口铁路立交桥建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工作,把新闻工作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党通过新闻工作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动员人民群众起来为解放自己而斗争;向人民群众传播党的路线、政策和任务,使之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道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群众理解党的重要渠道之一。正是因为这样,刘少奇同志1948年《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中,谆谆告诫我们党的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一个话题总是在困惑着地方党报的业务人员:怎样使自己的报道既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又具有可读性、独创性?不用讳言,作为地方报纸,在全面、及进了解中央政策方面,与中央新闻单位比,处于明显劣势地位.但在及时了解实际工作(尤其是所在地实际工作)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基于此,笔者认为:大题小作,这是地方党报新闻选题的优势所在.所谓“大题”就是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大政方针,工作的大局、所谓“小作”,就是记者深入到一线,采撷那些生动活泼,又独具特色的事例形成文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我们的编辑记者:转变作风 心中装着大众转变什么样的作风?就是要转变“唯上”的作风.作为一张地方党报,当然应该为地方党政部门的中心工作服务,但这种服务,决不是机械地充当传声筒,而是要起到“沟通渠”的作用,既灵活、生动地把政策传播出去,又及时、准确地把群众的呼声、经验反映上来.  相似文献   

14.
党报记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到群众当中,和广大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很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群众的呼声,才能写出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多少年来我们  相似文献   

15.
报刊文摘     
我国新闻改革出现四个新特点据新闻界信息调查表明,我国目前的新闻改革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第一,新闻体制已从单一机关报的体制转向以党报为核心,多层次、多样化、面向社会的体制;第二,报纸的宣传思想从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主转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为经济建设服务,反映公众舆论,传播信息、知识,满足群众多方面需要并重;第三,新闻机构从以报纸为主转向报社、广播、电视、新闻摄影、新闻电影互相配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湖北省荆州报社在办报工作中,紧紧把握住这样一点:牢记党报的宗旨,全心全意为全地区1,010万人民群众服务。除了加强政策服务,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加强信息服务,广泛向群众传播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信息;加强知识服务,向群众提供各种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热情为群众释疑、解惑,解决具体困难。群众有了看不惯的事,想不通的问题,或日常生活中遭受了不幸,遇到了困难,总爱把报社当“贴心  相似文献   

17.
电视新闻在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等方面具有重要舆论导向作用,如何在新闻节目中,克服平庸化,搞好深度报道和综合报道,一直是电视采编人员积极探索的问题。为了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闻栏目,必须随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告知广大的人民群众,让他们随时了解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实现这一目的,就需要一支有高瞻远瞩、敢于奉献、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高素质电视新闻人才队伍。而负责这个新闻栏目的新闻制片人,则是这支队伍的中心。作为新闻节目的制片人就必须做到胸有全局,能审时度势,新闻敏感性要强。有与省委、省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建立起来的密切的联系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获取大量准确的新闻信息。舆论导向是新闻栏目的灵魂,而收视率则是新闻栏目的生命。管理者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也就是要不断的按照党和政府…  相似文献   

19.
凌晨 《中国广播》2006,(11):28-29
一十多年的工作实践让我对“记者”这两个字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把她归纳为四句话: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传播者,新闻的发现报道者,人民群众心愿呼声的反映传递者,历史事件的忠实记录者。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这是记者的天职,也是对记者政治素养的根本要求。具体讲就是要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报道的形式准确、有效、及时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传播,让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要有宏观意识,大局观念,即使像我  相似文献   

20.
2011年8月,中宣部等部门召开会议,要求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时间,全国各新闻单位记者深入到基层一线采访,发回了一篇篇新鲜、生动、感人肺腑的报道,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一、从思想的高度上,认识"走、转、改"的重要性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党连接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用新闻的行话说,就是通天接地。通天就是宣传好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让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