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通过师生阅读与表达成为文化传承的基石.语文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更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精神上的归属感和文化上的认同感,体悟语文学习的终极意义.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先找到自己的文化归宿,借由文化渗透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与创生,进而实现教师文化身份的自觉.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自觉是民族教育在文化全球化浪潮中的必然 全球化作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事,还关涉文化领域。文化可以超越不同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分歧,打破时空、种族的限制。当代信息技术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更为文化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提供了载体、工具、渠道,文化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既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加剧了各民族文化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  相似文献   

3.
民族精神形成于民族的历史生存和长期实践探索,是民族文化共同体在历史实践中尽情营造、并在精心恪守中与时俱进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它作为民族心理、传统文化、思想情感和民族时代使命的综合体现,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当代中国探讨构筑民族精神的途径包括: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强化民族自觉意识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以创新民族文化;抓住民族精神构筑的特点,找准在和平、发展时代及社会转型背景下民族精神构筑的内在规律;着眼于社会和谐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创新其文化实践形式和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是语文教学的命脉,语文教学的过程就应是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的过程,语文教师必须是高度的文化自觉者。语文教师必须以文化自觉理解和开发语文课程,以文化自觉承传与创新课堂教学,以文化自觉发展与提升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它需要民族化的总体自觉意识作为推动力。20世纪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宣传和科学运用,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相继形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由于民族化自觉意识不强,时代主题转换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中的种种困境。新时期先进化建设有利于培养明主体的民族化自觉意识和促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  相似文献   

6.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其民族精神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针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与解读,从红色文化自觉视角着力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本文就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如从艺术设计教育对传统的继承、在现代经济体系下的适应及其文化自觉等几个方面来对其在国家和谐社会经济大发展中的关系进行一些审慎的理性思考,从而把我国当代艺术设计教育放到文化自觉观的范畴进行剖析与梳理,并对其理念,模式,内容等方面作一些可操作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的文化自觉,体现在通过对高职教育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认知,在高职教育的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通过对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文化的认知,在遵循教育规律上高度自觉;通过对高职教育文化发展趋向的认知,在担当文化使命上高度自觉。高职教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淀的过程,需要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育高职教育特色文化,注重文化服务社会,提升文化影响力,从而引领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9.
慕课平台的建立开启了高等教育的新模式,也推动了汹涌的教学改革浪潮.基础教育中教师文化缺失是制约课改深入发展的瓶颈,而语文教师的文化自觉意识,有助于教师其实现教书育人和专业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文发展氛国,需要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和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自觉促进语文学科的文化认知、自觉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文化行动、自觉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文化方向,从而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发挥慕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教育国际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着中国各个方面,在大学校园感受尤为深切,多了外籍教师和不同肤色的留学生,还不时地见着某些学科专业的国际会议、中外同行交流活动等。教育国际化有其深厚的经济技术和文化发展背景,历史地看,它在不同的重要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效应;从社会视角看,它又有其内在要素及其结构模式。本文把教育国际化这个宏观主题,与教育自觉这个微观主题搁在一块,意为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各主体的教育思想与行为自觉。  相似文献   

11.
所谓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其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人文精神教育不被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成了职业训练所,不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培养。厘清大学的本质及使命,改革教育体制,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发挥经典阅读课程在人文精神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培养出能够融通中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文化,兼具科技人文精神的现代化新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需要开辟和践行文化范式。文化是教育的根基,人是文化的人,教育和教育研究应该高扬人、人文和文化的主旋律。教育研究的文化范式的应用需要文化自觉;需要辨证融通。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应当具有历史使命感,为教育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努力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和工具,需不断改革以适应文化发展的需要,但它的改革不能超出民族文化本质所能存在的限度.语文教育是借助语言文字使人在与文化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的最基本的手段,是推动文化发展和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具.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种文化软实力。民族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特性。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贯穿于人类历史各个时期的民族精神又会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唤起“民族自觉”,是凝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为此,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精神各层次内容的关系、个体精神和群体精神的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平时与非常时期)民族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人们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危机和民族认同挑战.文化上的自觉可以给人以身份的认同和民族同一性的确认.学校教育既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文化传承、发展与创造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走向文化自觉既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育的现实诉求,又是其内在的本质性规定.突显人文主义教育精神、确立教师的文化使者身份、注重课堂教学的文化自信教育渗透、营造浸润式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走向文化自觉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如何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历史性地成为一项重大的研究命题.文章以文化自觉的视角,从高职教育文化自觉的路径出发,对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