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阅读教学呈现多元化特征,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入涵泳式阅读教学,这是阅读教学的全新实践。通过发动自主阅读、优化课堂互动、拓展阅读阈度,能够形成阅读教学的激发力量,促生学生多元的阅读体悟,从而成功构建学生的阅读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2.
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我们将如何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所有语教育苦苦探究的问题。虽然很多人提出了关于这些问题的卓见高识,但无论哪一观点都没能让人们普遍接受。所以,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该教些什么,当下的教学是否真的有助于学生语水平的提高。我想,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语教学太复杂太“感性”,仅一个语“性质”之争就有千说万论;二是语教学的任何一套理论似乎都还未能现实地解决“少、慢、差、费”的积弊。笔无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语教学的苦恼,在这里仅就美学的视角,提出一点关于突破语困境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备课的妙悟     
林忠港 《阅读与鉴赏》2009,(1):49-49,64
为什么许多语文教师基本功不错。而课堂却屡有败笔?或杂乱无章,千头万绪;或面面俱到,平均使力;或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或画蛇添足,劳而无功;或买椟还珠,以次充好……这些败笔绝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课堂学习模式的深度探索,辅以经典诵读、个性化阅读、微写作等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以及乡土文化寻根、剧本表演等多种体验式语文教学,建设开放性、系统化的大语文课程,使学校语文教育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语文深度学习以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需要师生围绕适切的话题,与学习内容、言语情境、作者以及自己进行对话,对文本内容进行全新建构。话题的选择应指向言语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话题设计的策略有:整合琐碎点、揣摩空白点、发现矛盾点、聚焦疑惑点、关注生长点。  相似文献   

6.
7.
"悟性"顾名思义就是感悟的能力,也就是从学会到会学。它不同于直觉思维,但与其有一定的联系,悟性对于学生非常重要,且鉴于当前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创造型人才,应该大力培养学生悟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妙悟是佛学术语,为禅宗所重,指对佛法的新解和觉悟。而在严羽的《沧浪诗话》中,他借用禅法来讲述诗歌创作的原理,他认为所谓“妙悟”是针对“兴趣”而说的,也就是现代人说的灵感。妙悟在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诗歌创作的萌芽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胡继林 《文教资料》2008,(28):65-67
"悟"、"妙悟"是严羽诗学的一个核心范畴.是表达自身文学观点的核心方式.而历来研究各家对其理论内涵的阐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缺乏条分缕析的阐释.本文试图从妙悟的主体特征方面重新来阐述"妙悟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热点话题为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育人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核心课程,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在落实核心素养育人目标上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小学语文课程的建构与实施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探寻其落地生根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是以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师生围绕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中适切的单元主题,通过共同的语文学习内容、言语实践情境、自身语文经验进行对话,使学生与语文文本中的语言内容建构全新关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探索语文核心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实践运用,理解语文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体验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其价值取向表现为:语文教育思维由"演绎"走向"归纳",语文学习内容由"蓝本"走向"文本",语文教学文化由强调"德性"走向尊重"个性"。其核心特质是:知识有宽度,情感有温度,资源有广度,文化有厚度,结果有效度。其基本实践路径是单元主题教学。  相似文献   

12.
13.
阅读教学深度对话是在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具有共鸣、困惑或分歧的问题为话题,以反思或批判性等高阶思维为路径,以厘清问题的思路、认识或缩小分歧为目的的言语活动。阅读教学深度对话的基本条件有:民主、尊重、协作,倾听、表达、应对,质疑、探究、批判。阅读教学深度对话要有问题讨论、比较辨析、话题辩论等情境策略,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引领课堂对话走向深度。阅读教学深度对话中,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中强势主宰课堂现状,将角色定位为对话情景的创设者、对话支架的搭建者、深度对话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程中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出现,是给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带来的新挑战。基于教学团队的实践反思,建议教师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建构标准驱动的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和实施理路;分析语文教材体系体例,探寻语文教材与跨学科学习衔接的有效路径。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相关事项,明确跨学科学习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建构跨学科学习的教研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16.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兼具高人文性和强工具性的学科,在小学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培养小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带领他们进行深度的学习探索,语文学科有着重要的责任。而通过语文去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需要教师们在设计教案与教学方法时,结合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去进行具体地分析引导,做出真正契合学生学习现状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学习,可以引导他们自发地去构建学习单元,确定学习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严羽"妙悟"说意在指导创作。但以师古熟参为途径,方向错误;并且,在从"识"到"透彻之悟"中间,严羽"妙悟"说恰恰遗漏了最重要的部分:即从学习诗法到最终悟入之间最关键的因素——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语文课程视角出发,根据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社会情感学习渗透课程,旨在为社会情感学习在中国的自下而上的本土建构提供借鉴。研究梳理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和国际社会情感学习渗透课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文课程的社会情感学习渗透路径:关照核心素养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重、课程学习和同伴互助学习共进、学生自我评价和嵌入课堂式表现性评价并举。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是一种语文课程资源,关于其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这是由大众文化的两面性特征所造成的。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大众文化在语文活动课程中的有效应用要注意符合语文性、综合性、生活化、个性化等问题。应用大众文化资源的途径有,以口语交际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以“读”、“写”为活动主题进行大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网络时代的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教学方式逐渐失去魅力,但学生的学习并未随技术发展而自然走向深度。网络时代的课堂,学生出现了对技术的依赖性和学习浅层性的特征。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学生导向深度学习。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相对于表层学习和浅层学习而言更高层次的学习,这种学习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深度学习具备整体性、深入性以及实践性的特征。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要通过教师的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通过合理"增负"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而"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导向深度学习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