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新课程(人教版)实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从故事的深层看,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二、教学流程第一环节,自主学习,自能读书,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意思。1.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使学生喜欢读书,乐于读书。读书的方法要灵活多样,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可朗读,可默读,可分角色读,可分小组相互评读。2.提出读书要求,学会读书方法。jiaolipin…  相似文献   

2.
阅读课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将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文字材料转化为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过程。"阅读课文"的重点在于让学生自主地读,通过学生自主地读课文感悟文章,并实现自动的内化,这就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导"很大程度体现在组织指导学生的读。指导学生读书要避免走入"死读、硬背"的怪圈,避免学生在读中将其思维发展定死、礓化。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贯彻《课程标准》中读的要求,让学生在读中悟意,读中悟境,读中悟情,读中悟法。  相似文献   

3.
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教学《白杨》时,摈弃了繁琐分析的套路,加强了学生读书的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他读讲课文的一个片断: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形容白杨的一个词语找出来,看谁找得最准.(学生读书、思考)生:高大挺秀.师:对.“高大挺秀”是什么意思呢?要想理解这个词语,就得认真读书.我请一个同学从第3自然段读.(指名读)  相似文献   

4.
设计说明《泉城》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的是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本设计根据中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课标的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流程一、读题导入1.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泉城》,读题。谁能读出此城的特点?指名读,齐读城因泉而负有盛名,此城就是———济南。2.人们为什么称济南为泉城呢?  相似文献   

5.
《槐乡五月》是一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  相似文献   

6.
《大熊猫》是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阅读课文。编排阅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把在讲读课中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它与讲读课文不同,主要是凭借课文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同时,又把思考练习题作为衡量学生阅读效果的依据。在阅读中,教师要善于针对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启发、诱导,或组织学生对论,以疏通阅读障碍,从会读到读懂。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要读征文章,白先必须会读文章中的字。因此,思喜练习第1题明确要来学生“蕾讲章读课文’。同读课文中的字,绝大多数是…  相似文献   

7.
要让学生学会读书,就必须加强阅读指导。怎样利用课本资源,指导学生读好一整本书?下面就针对笔者在校“我读书、我快乐”读书节中执教的《鲁宾逊漂流记》读书交流会的收获,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心中的丰碑》是一篇既可以教学生记人叙事又可以用来激发学生情感、塑造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好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质疑,领悟思想感情,掌握写作方法.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在释疑解难中学会合作与探究.  相似文献   

9.
《苦柚》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第八册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学中 ,要注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演迁移来激趣、想像和感悟 ,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一、熟读课文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苦柚》通过记叙一位老华侨买柚子的经过 ,赞扬了买柚子的小姑娘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文章语言质朴 ,贴近学生 ,从对话中透出小姑娘独特的个性品质 ,学生一般都喜欢读。因此 ,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预习导入后 ,首先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提示学生 :1 .你读懂了什么 ?你是怎样读懂的 ?2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修订课本第四册新课文《读书四法》,是一篇以介绍读书方法为内容的说明文。文章短小精悍,不仅语言简明准确,而且篇章结构完整严谨,对于初中生学写说明文是很好的借鉴。本文仅从其过渡方法的运用上加以分析,以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总体构成。过渡,古人称之为“文章筋节所在”。(唐彪语)顾言思义,是说过渡是一种“连”的艺术。“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篇成”(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而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总是要求衔接紧密的,如果在该连接处而没有连接,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这就需要过渡。《读书四法》中的过渡的应用大致有这样两个特点:一是在“总——分”和“分——总”的开合关键处运用了过渡。《读书四法》是一篇阐释与介绍并用的说明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自学体会,对点线读书法、比较读书法、预测读书法、存疑读书法进行了分析与综合,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并掌握四种读书方法从而指导读书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荔枝》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真挚感情”,要求学生阅读时要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特别是要抓住重点语句、段落,多读、多想,从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荔枝》反映了母子、祖孙之间的亲情,这种亲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感受,教学本课,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使这种情感得到升华,这是“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丰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在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赞颂了红军将士那种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揭示了红军能战无不胜的重要原因. 设计理念: 1.情境营造,激发兴趣 本节课在设计时体现信息技术营造情景的特色.通过多媒体展现了被冻僵的军需处长的画面,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教师充满激情地引读,把学生带进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带进风雪弥漫的红军征途中,诱发学生追踪故事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2.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本节课时,教师在各个环节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教给学生"品读—体会感情"这一读书方法,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最基本、最核心的原则之一,阅读教学的所有任务都必须通过读来完成。阅读教学要以读为主,就是要将科学、高效的读书指导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最终学会读书。因此,就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感悟,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指导学生读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透过这个窗口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也就是说,只有先读懂了题目,才能进一步读懂文章。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课时,先出示课题,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再让学生说说读了题目后想知道…  相似文献   

14.
《坐井观天》(人教版第三册 )是一则趣味性较强的寓言故事 ,内容简单 ,童话色彩较浓。全文以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形式构成 ,其中第二次对话是三次对话中的中心部分。通过本课教学要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及寓意 ;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何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组织教学呢 ?结合本课特点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在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想读、多读、会读 ,就应在读书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 ,老师应注重读的方法 ,读…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那么如何让低年段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读得快乐、有法、有效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些都告诉我们,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活动的伴生者,是作者情感活动的外观和升华,甚至有人把文章形象地称之为是作者的"心电图",如何把作者所体现的情感传达给每一位学生,这就首推"读".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学生的情感就能在教师情感的推动下和文章情感产生共鸣,达到升华.在教学中,我着力用不同层次的读"弹奏"语文课堂的情感"乐章",从而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7.
《煮书》是一篇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的应用性课,于老师创造性地组合教材,课前让学生自学《煮书》,课上让学生运用“煮书”的方法“煮”读《荷花》,还学生以真正的“读”地位,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把发现留给学生”,使其在创造性的阅读中展现个性。学生“煮”中见悟、  相似文献   

18.
读段、写段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这是读写结合和作文起步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要求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渗透于文章的内容之中的,在阅读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反复读书,读写结合,一步一步启发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9.
王丽 《云南教育》2005,(32):30-30
[《升国旗》是苏教版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小韵文,押韵上口的三句话描述了校园里升国旗的情景,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王丽老师执教该课,注意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书,以趣促读,以读激情,读中感悟。]  相似文献   

20.
《半夜鸡叫》(五年制语文第八册第18课)故事性强,学生银爱读,可让学生根据下列提示自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想边议边写,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自学提示如下:一、读课文,填空(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主旨):1.周扒皮半夜学鸡叫,是想让长工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