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唐诗宋诗唱主角16套试卷共涉及诗词曲20首,其中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所选古诗从形式上看主要以七绝为主,18首古诗中七绝13首,五绝2首,五律3首。与前几年相比,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唐诗宋诗几乎平分秋色,宋词遭遇冷落,元曲依旧孤掌难鸣。唐诗由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现实主义和不同倾向不同色彩的浪漫主义创作,形成了流派纷繁、名家辈出的局面。或简直,或繁密,或雄浑,或柔婉,或平淡,或富丽,或谨约,或狂放,展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个性。鲁迅先生甚至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这就是这些年来高考古诗鉴赏中唐诗备受…  相似文献   

2.
一、试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在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言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如果有人问语文卷哪道题难,相信有不少同学会选古诗鉴赏题。中国的古诗实在是太辉煌灿烂了。唐诗、宋词自不必说,就是乐府诗、清诗、清词的佳作也是层出不穷。高考可以考查的内容浩如烟海。  相似文献   

4.
如果有人问语文卷哪道题难,相信有不少同学会选古诗鉴赏题。中国的古诗实在是太辉煌灿烂了。唐诗、宋词自不必说,就是乐府诗、清诗、清词的佳作也是层出不穷。高考可以考查的内容浩如烟海。湖南郴州市二中的部分老师就如何应对高考古诗鉴赏题,为我们分析了设题的几种角度,提供了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并大胆预测今年高考可能出题的方向,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
何更生 《学语文》2002,(4):30-32
古诗鉴赏题(第17小题)是2002年秋招高考语文试卷中新出现的一种题型。该题主要用于测量考生对我国古代诗词的理解和评赏能力,进而探测考生的人文知识积淀和文学素养状况。与其它题型相比,该题主观性强,对考生能力要求明确,赋分不高(6分,占总分的4%)。本题所选的文体为我国古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春夜洛城闻笛》,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辞通俗,语句平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语言障碍制约考生鉴赏能力充分发挥的现象的发生。那么,考生对这种新型试题的答题情况如何呢?笔者对安徽省考生的语文试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表1即反映了考生对该题的答题情况:  相似文献   

6.
吴长青 《新高考》2010,(9):15-18
从2010年各地高考古诗鉴赏设题的角度来看,有几种答题思路总结如下:一、赏析诗歌的形象这类题目包括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物象特征、景物特征的分析和概括等。解答此类题目,关键在于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人物、物象和景物的特点。一般的方法是从具体的诗句中找出具体的描写,然后用  相似文献   

7.
倪同刚 《语文知识》2005,(12):34-35
一、考查修辞类 诗歌创作中经常用到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对偶、双关、借代等,涉及这方面的题型主要是让考生根据所给的修辞手法在诗词中找相关的信息,或者要求考生分析诗词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例如: 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  相似文献   

8.
9.
于爱国 《考试》2004,(6):8-9
为了进一步考查学生的能力,2002年高考古诗第一次以主观笔答题的形式出现,2002年诗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高考物理第20题别具匠心,精心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相似文献   

11.
从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古诗鉴赏设题的角度来看,有四种答题思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古诗阅读鉴赏题一直是困扰广大师生的难点问题,尽管考生掌握了许多名词术语和答题套路,也觉得诗能读懂,但总拿不到高分。如何应对高考中的古诗鉴赏题呢?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抓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2.抓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考中的诗歌鉴赏出现了一种新题型,要求就诗歌中的一句或几句进行赏析,用几十个字写出自己的意见,即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  相似文献   

14.
2011年全国高考十七套语文试卷,在古诗鉴赏这道题的设置上,一如既往地呈现出平和良性的运行态势,显得中规而又合情。整体上看,设题上既保持了与《考试说明》要求的贴近,又保持了与考生学习实际的贴近,同时也保持了与考题发展递变需要的贴近,不能不说是值得肯定与称道的。较之于往年,今年十七道考题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既定的普适性,诸如选材上以唐宋诗词为主(共12题,占71%),体例上以诗歌为主(共14题,占82%)等,  相似文献   

15.
一、清诗异军突起,七绝风骚独领2006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共涉及诗、词、曲20首,其中清诗5首,近代诗1首,唐诗4首,宋诗4首,宋词2首,元曲2首,晋诗1首,元词1首。所选古诗从形式上看主要以七绝为主,14首近体诗中七绝11首,七律2首,五律1首。与前几年相比,可以明显看出2006年唐诗、宋词、宋诗遭遇冷落,清诗异军突起,江苏卷的元词更是旁逸斜出。清诗之所以能在2006年的高考中后来居上,除了命题者趋冷避热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命题者试图引发人们重视清诗,改变对清诗价值的轻视与误解。其实,对清诗的评价历来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话题,而这…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古诗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是中华学子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更是中国文学组成中的精髓部分,犹如一颗颗明珠,闪耀在历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试题的必考点,考生在复习中并没少费力气,  相似文献   

17.
18.
每年高考过后,总会引发对高考试卷的评点,本期特约北京第11中学资深高中教师雷其坤对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点评,因篇幅所限,本刊仅选用了雷老师对古诗鉴赏题的精彩点评,欢迎教师朋友就高考的其他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在实验题的设计上,越来越灵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频现一类新题型——探究性实验题。这类探究性实验,突破了教材实验的局限,却又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取向,不偏不怪,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与应用的灵活性,不失为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笔者收集了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中探究性实验试题近十道,由于篇幅所限,试以两例评析之。  相似文献   

20.
认真分析2002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不难发现:它和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相比,增加了深层理解题的题量,充分考查了学生综合阅读理解能力。2002年高考阅读理解题有下列新举措,预示了未来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