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兆萍 《天津教育》2014,(11):54-55
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为追求,以老实做人、踏实做书为信条。宋兆萍作为区教研员,深知担子之重,责任之大。因此,扬鞭奋蹄,苦练“内功”成为她工作的主旋律。十几年来,在教研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她像燕子衔泥一样,做窝筑巢;像园丁栽花一般,修枝剪叶!这就是宋老师给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国医学院校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已有十多年的实践历程。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分析借鉴国外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做法,结合医学生未来职业目标的客观要求,对构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框架,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3.
顾玉玲 《成才之路》2009,(26):41-41
歌德曾经说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将生活充实到语文课堂。可以让孩子们感触到语文的亲近与美妙。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人文艺术类课程是高校为培养大学生人文艺术修养专设的课程。在素质教育理念统领世界教育领域的今天,这类课程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笔者以为,高校人文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为"三位一体"化结构,即:知识普及与专长辅导训练相结合的多层立体式、知识的延伸与互补相结合的学科交叉式、必选与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放式三者的有机组合。  相似文献   

5.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建立符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支撑点。阐述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课程体系的组成,探索与构建高职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体系,开展现代学徒制,需要找到适合我国的发展模式,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林春珍 《广西教育》2008,(16):33-3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当让学生学会什么?除了使他们具有初步的“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之外,还应当为学生打造人文精神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现代课程价值取向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建构现代课程体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课的边缘地位,甚至陷于被取缔的危机之中。通过对《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语文学科特性的解析,结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进行教学定位,并尝试提出大学语文在高职课程体系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听黄爱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这是在没有亲眼目睹过黄老师、没有亲耳闻过黄老师的课之前,所听到的众人对黄老师的"同声合唱"。他呈现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之精妙、语言之精辟、指导之精巧,自不用多言,尤其他的课堂时时彰显的人文关怀不得不让人认为"做黄爱华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然而看我们的身边,看我们的课堂,又有多少人文关怀在无声地流失。新课程呼唤的新课堂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我们  相似文献   

10.
11.
齐文俊 《学周刊C版》2010,(1):151-151
“博尔赫斯问:什么是天堂?” “博尔赫斯答:天堂是一座图书馆。” 这是摘自北大著名教授曹文轩先生的《天堂是一座图书馆》中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人类的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美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是美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等教育中重科学、重知识传授,轻人文、轻情感熏陶的问题,通过作为人文精神集中体现的审美教育实施“人文精神”补缺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语文界多从语言出发,只把表达与交流的形式因素视为语文知识,而视表达与交流的内容因素外在于语文知识体系。然而,语文毕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所以我们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出发,强调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地位,并整合语文的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以建立起科学、实用、高效的现代语文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河南省济源市融合体现愚公移山精神起源、发展、实践的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计,建构了以愚公移山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对增加中小学生的实践体验,深刻理解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内涵,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研学旅行课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阐释学认为,任何理解都是历史的,一切理解永远只是相对的。因此,圣陶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本文,在过去的文化语境里,我们对它是熟悉的:而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下,它对我们又有些显得陌生。哪里有陌生的东西.哪里就需要阐释,是谓重读。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现有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偏重于学科性、教育实效性不强、评价方式简单化、师资缺乏、地位边缘化,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内外通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通专结合"人文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现有的高职人文素质课程设置偏重于学科性、教育实效性不强、评价方式简单化、师资缺乏、地位边缘化,导致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内外通识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通专结合”人文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曾经说:“当一个孩子忘记了他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知识,剩下的才是教育。”如果说知识与技能是教育的肢体,那么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才是教育的灵魂。数学教育无疑是偏重理洼的思维活动,但仅有机智的思辨和理性的烛照是不会闪耀夺目的光辉的,因为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数学自身不乏美学元素,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的人文之美进行应有的关照,从而构建学生新的数学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德育,必须重视人,关注人的精神性。现代德育应以人为本,把握好民族性与国际化的协调,自然、社会、道德的和谐和主体性与发展性的统一,并以此建构现代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信息时代的技术作为一种具有自主逻辑性的"人为"的技术,已经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它在不断满足和实现人们自身对语文教学需求的同时,也通过隐性的技术性思维影响着语文教学,导致当今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技术化倾向,面临价值迷失的问题和困境。因此,对技术时代的语文教学进行人文审视,反思技术时代语文教学价值取向偏离的原因并为其纠偏,使教学技术成为充满人情、人心、人文之美的教学艺术是当今语文教学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