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古以来,各种文艺作品中存在丰富的李白形象书写,大多集中于李白傲岸、潇洒的个性和不可超越的才情。然而民族舞剧《李白》在塑造李白狂傲、洒脱等形象的同时,深入到李白内心,以诗、乐、舞相结合的形式,塑造了一位从“人”到“仙”转变的形象,表达了李白对于政治仕途的渴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2.
庄姜是《诗经》学所关注的主要人物之一。古今《诗》学对庄姜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分析《诗》学界关于庄姜形象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 ,对历史人物庄姜的一些基本属性试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庄姜是《诗经》学所关注的主要人物之一。古今《诗》学对庄姜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分析《诗》学界关于庄姜形象认识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历史人物庄姜的一些基本属性试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董方伯 《宜春学院学报》2020,(4):96-100,106
王充是东汉时期独具个性的文人,他的《论衡》一书直接引《诗》共19处,这些诗句或取自古文经,或取自今文经,或与传世文献文字有异。从王充引《诗》的情况可分析,他采取“以我为主”的写作方式,将《诗》与其他儒家经典按话题类别进行引用,从而说明问题,并且取意不拘泥于《诗》的通行解说,而采用自己的阐释方式。同时,他所引述的诗文大多来自于《大雅》《小雅》,可以看出他强烈的现实政治意图,并往往将诗文引作反驳的靶子使用,证明了他“善与人异”的性格和“疾虚妄”的特点所言非虚。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祝福》作为经典篇目,选入中学课本已经将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对《祝福》中人物、主题等基本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解读。在现行的教参中,编写者给我们的教学提示大多集中于主人公祥林嫂形象的分析和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源上,教师和学生的关注视野也大多集中于这些方面,而对于小说中重要人物“我”则分析很少,  相似文献   

6.
从“大逻辑”思想出发,以新视觉对张淼森先生现代讽刺诗《挑剔姑娘》进行了逻辑分析尝试,指出在诗中巧妙运用逻辑推理,能较好地刻画人物的个性,善意地讽刺现实生活中的错误倾向,并将哲理寓于其中,给他人留点空间而双方有利。从而论证了诗中也有逻辑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是一位主观的主情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的抒情形象很鲜明.一首诗往往既有主体抒情形象.又有与主体抒情形象相结合的客体抒情形象.过去人们只重视抒情形象所表达的“个性解放”和“五四时代精神”的意项.而对于抒情形象意蕴的多项性重视不够,更没有人指出抒情形象所显示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8.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品,作为经典篇目,学生在感受巨大戏剧艺术魅力的同时,也从中结识了几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周朴园这一形象,虽说早被贴定了标签,但这些标签大多是先人为主,没有从真实的“人”的角度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情感,所以,难免有失公允。为了还原人物的真实面目,引导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这一形象,在此浅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写人物诗不自白居易开始,但白居易写了很多人物诗,其内容之丰富,是古代诗人中少有的。这里不准备谈他有名的《琵琶行》、《长恨歌》叙事抒情的人物诗,也不准备谈新颖别致的《有木诗八章》、《李都尉古剑》等托物寄情的讽人诗;只是摘取其塑造老人形象的《杜陵叟》、《卖炭翁》、《新丰折臂翁》、《上阳白发人》、《不致乐仕》、《江南遇天宝乐叟》等篇来谈谈其人物的典型性。并借以讨论所谓“白俗”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学《香菱学诗》,应以小说的“三要素”为线索,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在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整体感知后,再选择一个切入点落实文体知识.其教学步骤主要包括:诗意导入、整体感知、讨论赏析、延伸阅读等.学生通过体验式阅读,体会香菱学诗的情感体验,找出塑造人物的方法,归纳香菱这个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纯文学的鼻祖。千百年来,人们为分析里面的人物不知花费了多少笔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诸如诗中的“剥削阶级及其统治者的丑恶形象”“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形象”“富于阳刚之美的男子形象”以及“富于阴柔之美的窈窕淑女形象”等,皆为前贤精辟的论述。本文不想再就前贤早已定论的形象问题加以赘述了,仅拟就《诗经》中的妇女形象本身的丰富多样性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正于大方之人。  相似文献   

12.
杨智慧 《文教资料》2011,(30):12-13
米切尔和曹雪芹在《飘》与《红楼梦》中分别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斯佳丽和王熙凤以富有自主意识、务实精神等新特征成为世界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两位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人物既有很多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她们都是东西方小说中“女强人”的形象代表,她们为权力而奋斗的故事是“女强人”的成功之道:但文化和时代差异引起的性格的差异和处事方式的不同,使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琵琶行》诗序与诗正文的矛盾差异以及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霓裳曲》的演变等分析中,认为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悲歌,并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得出了是“共鸣”而非“同情”的看法。另外,还认为音乐演奏过程旋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心理状态紧密结合是该诗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千百年来该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晴雯是《红楼梦》里描绘的众多女性形象中一个个性比较鲜明的人物。但同时也是生命历程最短的悲剧人物。该文试图以晴雯的言行为切入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她“心比天高”而“白矜与自傲”;她“身为下贱”却“不善自藏”地“任性高鸣”:最终“风流灵巧招人怨”,而这些是造成晴雯悲剧命运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方山子传》是苏轼为数不多的传记作品中的名篇.本课从“人物之异”入手,从“形貌之异”“生活之异”“际遇之异”三方面着重分析和挖掘方山子的外在形象特点及内在的个性内蕴.作者表现传主之“异”的过程中运用了一些诸如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奇”笔,使方山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学生对方山子的形象特点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后,再分析作者“传人见己”的写作意图.本课的最后对方山子的精神内涵作一适度的拓展,从而让学生能在本课的学习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16.
<正>读《红楼梦》时,最是感慨这群小儿女们时不时就要作诗一首。他们以文会友,以文抒怀,组织了海棠社、菊花社、芦雪庵联诗和桃花社四次诗社活动,真真将斗诗当成雅趣。甚至在平日生活中也常常乘兴而诗:赏花、赏雪要写诗,吃螃蟹、吃烤肉要写诗,游园、聚会要写诗,开心、郁结也要写诗。真真让作诗成为情韵。这些诗的主题大多以写物为主:《咏白海棠》《咏菊花》《螃蟹咏》《咏红梅花》《咏月》《柳絮词》,诵读时不但能感知人物的悲喜,还能感受到人物的个性与情思。  相似文献   

17.
《殽之战》中的秦穆公历来被分析成“独断专横”,“刚愎自用”的形象,他在秦晋殽之战前后的言行,也被认为是“前后判若两人”.这些评判乍看似乎有理,但深入探究,便觉似有不当。《左传》虽说是对《春秋》中的历史大事,将其经过加以详尽的描述,但对人物的性格刻画,仍通过对言行的记叙而保留孔子“微言大义”的寓意.秦穆公是秦晋殽之战的发动者,作者对这个主要人物的刻画不能不尽心尽力.因此,对作品中秦穆公的形象分  相似文献   

18.
小说《黄金时代》塑造的是一种个性叛逆和张扬的形象,一种“另类”和颠覆的形象,具体体现在王二和陈清扬两人的个性魅力上;还有一种与时同行、与时代同样病态的群众形象和“领导们”形象,亦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他们的“时代狂欢”心态。且前后两种不同类型人物之间形成一定的叛逆与施虐、压制与受虐交替更迭的不对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母亲是诗歌歌咏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母亲的形象又大多定格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类似的画面,仁爱、慈祥、勤劳,是母亲形象的几个关键词。从形象特点上说,舒婷的《呵,母亲》和江非的《妈妈》两首诗中的母亲形象并没有超出这个范畴,但两首诗却有着迥然不同的风格——一首中规中矩.一首则写法别致。先请静心细读这两首母亲颂歌。  相似文献   

20.
音乐电影《歌剧魅影》自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本文通过对其音乐、光和色彩进行多维度的深入挖掘和研究,发现不光具备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风格、与剧情紧密结合的音乐剧诗,还要在此基础上塑造与人物角色特征符合的音乐形象,并具备表现人物个性的独特的演唱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