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莉亚 《考试周刊》2015,(24):64-65
思维是心灵和情感在行为处事方面的外化,数学是客观事物高度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产物。数学思维是通过有限反映和把握无限。在课堂上通过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寓教于乐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动手动脑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增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优劣。积极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享受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但是我们发现有些课堂气氛沉闷,“活”不起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反应迟钝,注意力涣散,使得正常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因此,如何改善课堂气氛,让沉闷的课堂“活”起来,是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听评课活动中的几个案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此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并发展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向数学家的思维结构转化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互动参与者,需要以活跃的教学氛围来促进双方的互动与交流。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打破传统教学沉闷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在活跃的学习环境中,大胆地探索、不断的思考。让他们在尝试探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形成对应的认知、构建相对的框架,深入浅出的学会探究与思考,充分的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形成坚定的学习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智性是数学课堂的特点,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教学资源中的“悟点”,有针对性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真,润泽学生心灵,从而达到知识与智慧共生,能力与思想同步提升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6.
不是滞留在文本平面上的课,而是努力追求思想深度的课;不是教师机械讲解的课,而是要唤醒学生主动探寻的课;不是烦琐花哨的杂乱之课,而是走向简洁明晰的朴素之课。读完王建老师的《拿来主义》教学实录,我就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一堂想“立”起来的课。  相似文献   

7.
唐玉娟 《考试周刊》2011,(79):69-69
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活"起来的课堂,"活"起来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并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起来的课堂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对此,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可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便需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智力成长或是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均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传统PPT已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的要求,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无形之中给新课改带来了福音。它通过及时批注,当堂反馈;拖放重组,互动自如;遮挡隐藏,情境再现;图库资源,增调灵活等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真正体现师生互动、探究和自然生成,使历史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而我们的课堂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努力地去探索点燃学生思考的火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学会思考,让课堂在思考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11.
王春雷 《考试周刊》2013,(25):119-119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认识水平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探索创新精神的需要,那么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动"起来呢?一、点燃兴趣的火花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兴趣,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才会积极地认识和探索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发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1.在故事中设置悬念。历史学科故事性较强,所以我根据  相似文献   

12.
拙文《历史教学应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4期上发表后,引起一些同行的兴趣。有的老师评价说,文章颇有新意,富有启发;有的年轻朋友还通过各种渠道询问,这篇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主要观点是怎样形成的?现将该文写作前前后后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旨在与同行交流,也权作对年青朋友所提问题的一个答复。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活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李红 《考试》2009,(2):67-67,75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相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录像、实验、计算机、游戏等方式,让物理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和关心事物的主要动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无兴趣,决定了他对学习的爱厌和执着追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课堂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直接接触交流的第一场所,是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我认为,应该让课堂真正"动"起来。究竟如何"动",下面我就从教案的准备方面谈谈我的想法,供大家一起学习和讨论。一、教案设计的主线好的教案可以从中看出教师上课的思路、方法以及教学的目标。要推进素质教育,教案设计首先要围绕"素质"这一主线,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主要目的,而非多做几道习题那么简单。所以在设计教案之前不仅要考虑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于洪青 《成才之路》2012,(14):70-70
正从教十余年来,我一直不懈地探索,追求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但每次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总觉得课堂活力不足,呆板有余,师生之间缺乏一种真正的互动和交流,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我在迷惘中不断反复思考: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潜能,让课堂"活"起来呢?为此,我在讲授初一新课改教材《能追上小明吗》一课时,大胆地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否真正“动”起来,与课堂主体——学生有很大关系,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动”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指课堂教学期间学生长时间、不间断地“动”,大数量地“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要高质量地“动”。长时间是指在课堂教学总时间中所占的比例应较大。不间断指的是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出现学生无所事事的“无效”时间,要让学生始终有事可干。要更多地发动学生,要发动更多地学生。课堂教学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合适的内容就让学生去做,能让学生分析的让学生分析,能让学生判断的就让学生判断,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总结的就让学生总结。应尽量多地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这才是真正地“动”,若只有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动”,不论其思维有多大的深度和广度.也不能称为“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 1.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的机会。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参与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因此,创造性地改变教材,让教材变的图文并茂,使学生学会观察,并尊重他们的兴趣,先让他们随意看,然后提出数学问题,使他们主动支配自己的感知觉,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定的现象上,学会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王培龙 《考试周刊》2012,(58):124-124
高中地理课程是学习地理科学的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新编教材中,编写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式活泼,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尽管目前高中地理已是高考科目,但是一直在教学实践中处境尴尬,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因此.如何进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课题就摆到了每个地理教师的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