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2.
一、感知猫心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及它们在“我”家的地位,熟悉了“我们”一家人与三只猫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走进猫的心灵,去感受它们的内心世界。假如这三只猫在“我”家都有写日记的好习惯,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在“我”家的最后一次日记会流露出的什么样的心境?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把握情感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先别坐下,我们一起站着恭恭敬敬地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我的母亲. (师生读题目.) 师:经过预习,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对于文中“我的母亲”有什么了解? 生(杂):慈爱、勤劳、平凡、可爱、能干、很早就去世.  相似文献   

4.
(师板书并屏显课题.) 一、出示学习目标 师:今天,我们要上一堂《精当描写人物》的写作课.学习本课的目标是学会精当地描写一个人物.首先,“精当”是什么意思呢? 生:精确恰当. 师:很准确.描写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那人物写谁呢?同学们推荐一位同学作为这节课的写作对象好不好? 生(齐):温馨. 师:好,温馨同学请起立!你最好面向这方,让观课老师也认识一下你.你姓什么?  相似文献   

5.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第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齐):蝉.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 (生举手.) 师:那就你来写一下课题.还有谁的字也写得好?不敢举手了吗? (生举手.) 师:好,你俩比比看. (生先后上黑板写课题.) 师:好,请回.哪个课题写得好? 生:右边的.  相似文献   

6.
一、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塘荷韵》. (师板书“荷”.) 师:荷花大家太熟悉了吧? (生点头,微笑.) 师:美丽的夏日之花,一到夏天,我们学校就被荷花所围绕,荷花朵朵,荷香脉脉.荷还有另外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生:莲. 师:对,莲,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师:我们年级每学期都开展“亲近文学,走进经典”阅读活动.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分享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哦!大家在阅读名著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呢? (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真有妙招.今天,我们就一起上一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课,学习由读节选到读整本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2016年7月份的欧洲杯不少人认为东道主法国队能够夺冠,除了球队实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法国队占有“天时”“地利”“人和”. (师板书“天时”“地利”“人和”.) 师:那么,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两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是如何据事论理,来阐释“人和”与“仁政”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0.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17日 授课地点: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 (师生问好.)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老王》.我想知道同学们之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你读了几遍? (师询问身边的一位学生.) 生:三遍. 师:三遍之后你的感觉是什么?给大家说一下. 生:收获很多.老王虽然没文化,但很善良.我们不能歧视这种没文化但是很善良的人. 师:好,这是读了三遍的同学的感受和感悟.读了两遍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11.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三颗枸杞豆》.大家注意一下,课题中“三颗”的“颗”是哪个“颗”? 生(齐):“果”“页”——“颗”. 师:“三棵枸杞树”的“棵”呢? 生(齐):“木”“果”——“棵”.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齐):小说.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齐):注释①——选自《小说林》. 二、把握形象 师:很好.同学们读书很善于利用注释.这篇小说同学们预习时提了很多问题,老师梳理了一下这些问题,发现主要有两大类.这节课,我们主要根据同学们课前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先看第一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 生:好! (文体委员站了起来,准备起音,老师请他坐下.) 师:今天能不能由老师点歌,老师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4.
教例《翠鸟》师 :(打出翠鸟图)这是啥?生 :这是一只翠鸟。师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呢?生 :这是一只漂亮的翠鸟。师 :你说话时精神很饱满。生 :这是一只色彩美丽的翠鸟。师 :你的声音很洪亮 ,很甜美 ,老师特别愿意听你说话。生 :这是一个小巧玲珑的翠鸟。师 :今天 ,我们学习《翠鸟》 ,请同学们抬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写课题 ,注意“翠”上面两个“习”都没有钩 ,最后一竖不要伸得太长 ,要用心写好每一个笔画 ,这对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今天 ,我们重点研究翠鸟的外形。我刚刚见了同学们 ,发现同学们都很聪明 ,都有能力学懂课文。…  相似文献   

15.
一、遇见上帝: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 生(齐):植树的牧羊人. 师:大家说,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哪个中心语来分析课文呢? 生(齐):牧羊人.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学习.那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吧. (屏显.) 请用三个词语分别从不同方面概括主人公艾力泽·布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来了很多听课老师,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我们以凤鸣山中学的热情欢迎所有老师,好吗?(热烈掌声.)谢谢同学们.我们今天上《皇帝的新装》.(师板书课题.)哪位同学告诉我你最早看《皇帝的新装》是什么时候? 生:我第一次看这篇童话是六岁时. 师:这位同学告诉我们它是一篇童话.他六岁就看了,真不错.你说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相似文献   

17.
银川一中数学教师王玉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里,我们“摄取”她一节数学课上的几组“镜头”以飨读者.(铃声响了.王老师从容走上讲台.)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啦?生:(齐声回答)分组分解法.师:应该说因式分解的分组分解法.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口语交际”课——《假如我是导游》.这节课我们将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同时,作为一节“口语交际”课,这节课整堂课我们都将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不使用纸和笔. (生好奇.) 师:今天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导游词”,第二部分是“关于导游”.现在,我们先进人第一部分的学习.同学们先观看大屏幕上的景点画面,然后介绍你所看到的画面.  相似文献   

19.
课堂回放 《猫》教学实录(节选) 一、品味语言,把握感情 师:同是小猫,在“我”和家人看来却有天壤之别,接下来请男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一、第二只小猫的内容,女同学自由诵读文章叙述第三只小猫的内容,并说说文中“我”和家人对它们的称呼有什么不同,表现了“我”和家人对它们的感情有何不同. (生读并勾画相关内容,师巡视并俯身轻声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有答案了.男生先来. 生:第一只小猫我们叫它“相伴的小侣”,活着的时候,它让“我”感到“生命的新鲜和快乐”,看得出我们都很喜欢它;病死后,“我”感到“一丝酸辛”.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8 ̄99页。教学目标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会初步的概率思想。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玩一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会玩吗?想不想赢老师?生:想!师:好,我们就来玩一玩。师生比赛三次。师:刚才有没有三次全赢老师的同学?全赢的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