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颖 《语文天地》2012,(23):27-28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一读叹其人初读《金岳霖先生》,读到的是金岳霖的  相似文献   

2.
顾琴 《语文天地》2012,(12):27-28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笔疏朗清淡,诙谐幽默,寥寥几件事就勾勒出一位别具个性的教授形象。有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初读似水,再读似酒”。酒是需要细品才能体味出其芳醇的,汪曾祺先生的文章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正>写人散文怎样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实现人物的形神兼备呢?"典型性"的选材和描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汪曾祺先生深谙此道,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描写典型性的特征,塑造出一个典型的独立自由的西南联大教授。  相似文献   

4.
在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相似文献   

5.
一、初读感知 师:金岳霖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67岁的汪曾祺在金先生去世后为他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着汪曾祺的回忆走进金岳霖先生的人生世界。同学们都预习过了吗?  相似文献   

6.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收入了汪曾祺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金岳霖先生》一文,课文后面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说说作品从哪些方面写出了金岳霖的‘有有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1,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也明确说:"第1段有总有领有全有文。‘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一位’,这是有全有文有的有核有心有句,其中‘有有趣’有二有字有是‘有文有眼’,全文就是围绕这两个字生发、展开的。"2  相似文献   

7.
<正>《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为金岳霖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淡质朴,充分体现了汪氏散文风格:拆开来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就很有味道。这个"味道"的品读过程,就是学生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促进思维提升和发展,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正《金岳霖先生》是一篇语文平实又不乏真情的人物散文。这篇课文从内容上看,简单易懂,学生易于抓住主要人物形象。但从情感把握上看,学生易于停留在"有趣"、"好玩"的层面,不能真正品味汪曾祺先生笔下所流露的隐隐约约的"苦味"。鉴于此,本文设计"四读"引导学生理解金先生身上所凝结的"名士"精神,品味汪曾祺先生言语中的"一剂苦味"。一、一读勾形象本环节主要采取"默读",让学生初步了解金先生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特征的"怪"来串起全文,引发学生兴趣。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二段,用一句话来勾勒一下先生的  相似文献   

9.
更正     
<正>本刊2014年第2期《文本阅读,追求学生生命的成长》一文,所引课例中提及汪曾祺写作《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时"已经80岁"。事实上,《金岳霖先生》文末标注文章写于"1987年2月23日",根据百度百科的资料,汪曾祺先生出生于1920年,如此推算,写作《金岳霖先生》一文时作者应为"67岁"或"近70岁"。特此勘误,并向读者表示歉意,同时向来信指正的江苏省高邮市第一中学缪真义老师表达感谢和敬意。  相似文献   

10.
刘培育 《教育》2011,(26):49-50
1987年,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个颇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金岳霖先生》的文章,在知识界引起了反响,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金岳霖热。据说,这篇文章还收入了中学课本。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说,他和王浩是好朋友,"相当熟",王浩是国际知名学者,而他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岳霖的"。接着,汪曾祺发表了  相似文献   

11.
散文是和小说、诗歌、戏剧并称的一种文体。散文的基本类型包括写景抒情散文、记人叙事散文和哲理性散文。苏教版必修一、二中有三篇记人叙事散文,分别是杨绛写的《老王》,汪曾祺写的《金岳霖先生》,孙犁写的《亡人逸事》。这三篇文章,事中有情,寄情于事,两者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语言干净、平易、真挚,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善于运用抒情与叙事并用的方式,在娓娓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中国哲学第一人”的学问大家金岳霖先生,知识渊博,学贯中西,但在生活中却是一个“有趣”的人。汪曾祺先生有一篇文章专门写了这位“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被选人苏教版高一第二册。这篇文章写了金岳霖教授许多“有趣”的方面,读来令人捧腹。“有趣”是解读全文的关键词,也是通向金岳霖先生内心世界的窗口。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刘久娥) 设计思想:(淦岳霖先生》是国学大师汪曾祺先生晚年所写的随笔性的散文。作者用其一贯的亲切生动、自然朴实的笔触描述了金岳霖先生生平“趣”事,表达了他对金岳霖先生由衷的喜爱与敬仰。如何通过教学让文本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情感培育、生命顿悟产生作用,以及如何发生作用,是本教学设计的追求与目标。本设计主要运用叶圣陶先生“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故事情节与生命世界,走进作家的艺术风格与语言天地,在广阔的语言世界与精神世界中独得生命的感悟与素养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正《金岳霖先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的一篇课文。该文是作家汪曾祺以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对另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泰斗级人物——金岳霖的精神关爱和深深的怀念,浅白平实的文字背后隐含着一种淡淡的人生况味。在教学之前,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90%的学生在预习文本之后,只是简单地认为金岳霖是个有趣、好玩的人。这也难怪,学生的阅历有限,生活大都很幸福,因此难以体会金岳霖先生"有  相似文献   

15.
孙春雷 《考试周刊》2010,(52):48-48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是苏教版必修二的两篇课文。两篇文章均为写人叙事的散文,尽管语言都是那么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不愧为大家手笔。这样的文字,浅极淡极,意味却隽永无比,哀婉千重,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如茶香氤氲,久而不散,所谓浅语寄深情是也。  相似文献   

16.
苏惠芳 《现代语文》2011,(12):43-44
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是苏教版必修二的两篇课文。这两篇文章均为写人叙事的散文,虽然语言质朴无华,却感人至深,不愧为大家手笔。这样的文字,浅极淡极,意味却隽永无比、哀婉千转,读之令人荡气回肠,如茶香氤氲,久而不散,正所谓浅语寄深情是也。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的小说以“闲美”著称,读他的小说如在丛林中徘徊漫步,惬意无比。他善用“闲笔”,自然天成,别有一番情味和意蕴。譬如汪老的《金岳霖先生》,这是一篇十分寻常的回忆性散文,但由于闲笔的运用,使散文旁辟小径,曲径通幽,尽显自然洒脱的“散”文之美。请看课堂上关于“闲笔”探讨的四个镜头:  相似文献   

18.
魏晋风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世说新语》是一部魏晋风度的故事集.1000多则丰满鲜活的故事,刻画出众多魏晋人物的形象,无论是士族大夫,还是垂髻幼子,都个性十足,彰显出强烈的人文价值.在其中可看到魏晋人的觉醒,虽然这样的觉醒由于阴暗的现实而不得不以隐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来表达.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出隐士精神、生命意识以及自然性情是魏晋风度的灵魂,是魏晋时期特殊的政治、社会背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正>《金岳霖先生》似浅实深:浅淡文字中蕴藏深情,质朴故事中暗伏隐痛。这样的文本,可能就是作者立的一块无字碑:为了纪念一段岁月和人生,为了感怀一种美好。这是一篇写人的现代散文,我们要关注作品中所写的人物。"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再现了魏晋风度。谢安是《世说新语》重点记述的人物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谢安的形象来领略魏晋名士风范,并对谢安的隐居与出仕行为所反映出的魏晋士人心态作了初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