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双减”的现实背景,笔者思考构建高效、创新、深度学习的语文课堂。在学习型生态课堂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创设构建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范例。以《背影》教学为例,思考学习型课堂模式的生态特征,从主问题引导下的主题式教学、微型群文阅读的探索与实践、读写共进的语文能力实践训练、多重维度的文本分析与解读等四方面研究教师教学设计的生态导向,从而得以实现学生活动设计的生态呈现,并在学情分析、核心素养、思维训练等方面生成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的生态互动。  相似文献   

2.
孙玉富 《文教资料》2013,(27):141-142
“生活即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德育.“生活化”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生活中发展自我,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生态课堂”强调让学生健康成长,努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个性,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生态课堂”是“生活化”课堂的追求.打造“生态课堂”,是落实品德教育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姚秀芝 《教师》2012,(25):50-51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发展.一直是学校管理者思考并不断实践着的命题。近年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教科院对全州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作出了整体规划。我们结合本校教学实际,重点对州教科院提出的课堂教学中“学习与交流”这一核心板块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环节进行了具体研究。提出了“四步促学构建高效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四步促学”的基本含义“四步促学”即在课堂学习中采用四个基本学习环节促进学生学习。这四个基本学习环节依次为自主学习——对子互学——小组促学——师生释疑。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四个基本环节的呈现形式为“材料+问题+学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江苏省连云港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建构式生态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是指: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充分尊重地域与学校特点、学科特色、教师个性等,追求实现“建构式生态课堂”的地域性实施、校本化实施、学科化实施、教师个性化实施.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的基本理念是:“营造数学课堂生态,促进学生数学发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数学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调研以及文选的查阅和实践的体验,构想了数学课堂生态的四个特征:动态性、生成性、真实性、发展性,并围绕这四个特征进行了数学课堂生态的调查,反应了目前数学课堂生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设想,进行了构建数学课堂生态策略的探讨,对以后的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学的基本原则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教师以此为原则将课堂打造成开放的、具有活动价值的生态课堂,把课堂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里展现兴趣爱好并获得快乐。课堂学习行为是建构式生态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要成功构建生态课堂,达到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效果,就有必要研究在“建构式生态课堂”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表现,及其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不利因素,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行为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程的初中语文教学具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和感悟语文,已经成为新课程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方法。语文学习的生态课堂是以活动的形式为学习的载体,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课堂。在生态课堂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使课堂具有明显的活动性,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学生在生活中的主动探究,生态课堂实现了语文教学的活动化和生活化.生态语文课堂教学为语文课堂的活动化提供了条件,也使语文教学的活动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8.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制定完善的课堂学习活动,有利于教师快乐授课,学生快乐学习,以提升课堂教育的有效性。以“营养物质的作用”一节为例,探究如何设计与运用学习活动,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缺乏积极参与意识,被动学习英语的现象严重。本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四个教学策略,将课堂还给学生,阐述了教学策略的创新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颠倒的课堂”是对当前国内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一门通识教育活动课程“欧亚读书沙龙”,从“颠倒的课堂”学习模式的理念出发,运用“颠倒的课堂”学习模式的基本理论,结合网络平台Blackboard与Blog技术的协同辅助功能,构建了“欧亚读书沙龙”“颠倒的课堂”学习平台,设计了网络学习导航系统。“颠倒的课堂”学习模式适合个性化学习对网络技术的要求,通过设计制定学生学习行为目标、学生学习表现行为、学生学习评分计划与测评方式,尝试运行“欧亚读书沙龙”“颠倒的课堂”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动性,优化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组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操作活动,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开展辩论活动,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引导小组探讨,促进学生沟通交流.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达到幼教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将生态教育理念运用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从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多元多主体将评价等四个维度,提出构建思政课生态课堂的策略:坚持“内容为王”,突出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信息环境,促进知识内化;开展多元评价,激发师生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变化,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呈现以下特征:教学内容为多学科整合的学习;师生活动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如何设定问题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是两个关键环节;教学策略以有效的协作学习为主;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和探索的工具;教师更多地关注并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前以“研究性学习”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是近几年国外较为盛行的数学教学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于大大小小的数学问题是构成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成分,而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能生成一次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因此,要想高质量地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必要对“课堂数学问题的设计分析”作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经线和纬线"内容抽象,学习难度较大,教师可设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密切联系的趣味课堂探究活动.文章设计了四个活动,并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实物、平面图、立体图向虚拟知识的转化,达到从感性认知向空间想象、理性思维的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英国小学在课堂教学方面极为关注学生和教师的观点和期望,师生关系、知识设计、观念导入、教与学的技巧、学习态度等都会通过课堂特有的呈现方式出现,并推动着教师所期望的课堂学习。英国小学课堂生态包括活动与交往、课堂监控、课堂倾听"技术"及其教学反思等。  相似文献   

17.
“建构武生态课堂”是指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适切,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运用恰当,学习活动设计合理,学生在师生共同营造的适宜的课堂生态环境中,自主学习、互教互学、质疑释疑、共同建构、迁移应用等,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课堂。“建构式生态课堂”倾向于建构主义学习的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相似文献   

18.
杨亮 《海南教育》2014,(22):44-45
一、主体性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概念厘清王秀小学十二五课题提出了“生态课堂”这一概念,“课题中的‘生态’,主要指课堂中师、生、环境各要素之间和谐共长、动态平衡的样态。”“‘生态课堂’,指在课堂上,在教师导引下,师生生态地(和谐融通、动态平衡)从事各种教育学习活动。”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体性生态课堂强调开发未成熟主体的主体性,所以必须要学生主体呈显性而教师主体必须“隐去”。但教师的“隐去”并非一闪而退。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49页。二、设计理念1.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认知基础;2.有效的数学课堂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有效的数学课堂要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了解新知,掌握新知,运用新知。三、教材分析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教材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其中,前三者占据了大部分的课程内容,“综合与实践”好似那冰山一角,毫不起眼.但这一隅之地却是学生们开垦学习沃土、播撒兴趣花种的园地.虽然,每册数学课本中都会安排“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但是学生们对于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特别是进行实验、猜测、计算、推理等综合活动学习知识的渴望远远超出教材安排的期望.作为优秀的数学教师,应当发掘数学教学中学生有兴趣的亮点,主动查找资料备课,并在数学课堂中让学生实践探究,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收获更多的数学知识.本文借“祖冲之”和“π”设计了一次颇有趣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体会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