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光辉 《今日教育》2007,(7S):53-54
孩子们害怕语文学习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尝试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很少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这可能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曾几何时.我们把语文教学变得神秘了.变得让学生敬畏了.在标准答案的掩映下.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可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认真阅读有助于写作。"那么,怎样从阅读教学入手,学习写作方法呢?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教育思想、教育能力、教育素养、教育风格、教育机制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坚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中心,突出规范、科学、民主、争优的主题,使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课文是个例子。”正因为要起到“例子”的作用,所以我们的教材都精心选取了思想性强,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富有时代感,内容贴近儿童的经验和想象世界,插图活泼、可爱,体裁多样,课后练习形式多样,语言有启发性和亲切感,拉近了小学生与书本的距离。而我们就必须深刻理解教材的资源优势,发挥其特点和长处,紧抓可“开发点”,让教材成为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刚性的“教材权威”观念,教材的单一性、封闭性、稳固性和恒定性,制约着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性,造成教学过程中过强的规定性、封闭性、绝对性和僵化模式,使得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对教材的解构过程,无法体现知识的综合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教材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能动作用的生命体之一,拥有鲜明的主体性。中学语文教材必须破除“权威”观念,摆脱工具地位,真正成为具有能动作用的、多层次多元的、具有主体意识和综合性、开放性、可读性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场”系统。  相似文献   

7.
当前,新形态教材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当前教材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发现民族院校教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教材思政建设比较薄弱、教材检查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教材建设滞后于专业课发展等问题,尝试以新形态教材建设为契机,探索解决民族院校教材建设困境的策略,提出教材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教材是现成的珍贵而丰富的资源,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语文教师应以教材作为载体,立足教材,把握教材,善用教材,扩展教材,走出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为学生服务,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从教材出发,向课外拓展,引领学生阅读整本书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教材功能有如下认识:1.语文教育不能等同于政治教育。以往的语文教育混淆了对两者的认识,往往把语文教育的功能单纯理解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价值,语文在学生人格的形成、心灵的陶冶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大大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教育功能和情感教育功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一轮统编教材建设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新时代重启教材统编是强化意识形态教育、支撑素养导向课程改革、走出教材多样化实施误区的历史诉求,统编教材意涵中的统一编写、审定、出版、使用蕴含着统编教材建设的实践逻辑。以此观之,十年统编教材建设实践成效卓著,同时也亟待理性审视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明晰发展路向:一是补齐适应性短板,探寻增强统编教材适应性的应对方略;二是基于结构与行动的二重性,平衡统编教材的统一要求与二次开发;三是面向素养导向的统编教材,实现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教学转化。  相似文献   

12.
各地语文教材对于不同文化的选择因不同地区的教材受众而有所不同。通过对人教版、鲁教版、鲁人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几大版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与山东文化因素有关的篇目在五大版本教材中所占比例差异较大,在内容的呈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鲁教版、鲁人版教材作为山东省的地方教材并未较好地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借鉴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山东语文教材应该自觉汲取本土丰富的生活资源,建立“生活化教材”体系。  相似文献   

13.
徐云 《考试周刊》2009,(46):16-17
现在,一些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两种极端:一种是照本宣科,不敢逾越教材半步。于是就有教师说:课文编得太短,我十五分钟就讲完了,怎么办?也有教师说:要讲的内容太多了.而课时安排得又太少了。另一种则是大刀阔斧地改,往往置“语文教材”于不顾,另起炉灶“自编教材”,或为综合性学习,并美其名曰“大语文”。  相似文献   

14.
王芳 《学周刊C版》2020,(13):109-1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广泛普及,学校的教学重点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转向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就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在立足教材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学习能力、运用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等多个方面进行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巧用语文教材生成资源,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语文课应当是依托教材这"例子"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阅读其他类似文章,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要让教材的内容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6.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确保学生语文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语文教材,通过教材中编写的框架和体例结构组织多种活动来展现语文课程的价值,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生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结点。语文教学应在学生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丰富和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有这样的文化追求,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准备坚实的精神底蕴。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诸多学生文化建设的优秀资源,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资源,为学生文化建设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8.
司翠娟 《河南教育》2006,(7S):69-69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语文新教材注重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注重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潜心研究、正确运用新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是语文教师应该着重思索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高水平教材建设工作为基础全面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水平教材建设是对“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建设的基础。结合“精品课程”建设需要,通过以电子教材建设为先导,创建教材规划与建设新机制,强化教材编写队伍建设等措施开展教材建设工作是推动“精品课程”全方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教材建设工作应有的重要目标及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20.
肖洪 《教师》2020,(11):32-33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如下方面探讨:提高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认识水平;转变语文育人理念;用阅读撑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片蓝天;研读统编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资源,重构语文教材;以学定教,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