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漫漫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选有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一文,文中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一语。对句中的"漫漫",课本没有单独注释,《教学参考书》把它译为"没有目的"。这一翻译似是而非。如果不顾及上下文,单就这一句而言,这样的翻译似乎可通,但如果联系后文看,这样的翻译则明显不妥。因紧接着作者明确说"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相似文献   

2.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近十年来翻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在《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提出来的.归化法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而“异化法”是“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及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本文基于异化和归化的理论基础,着重分析杰克·伦敦所著《野性的呼唤》的两种译本,分析异化和归化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在翻译中应采取异化和归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张爱玲的两部译出作品——《等》和《桂花蒸阿小悲秋》以及一部译入作品——《五四遗事》为研究对象,探讨张爱玲在译入、译出两种翻译模式下,如何对作品主题进行解构与反转,将其进行“宏大化”或“世俗化”处理,藉此适应译入语的翻译生态环境,使译作得以生存。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方向性的互动关系以及翻译方向性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译文在基本内容上要忠于原文.当代语言学就语言的结构而言,将语言界定为“符号系统”.那么,英语是英语的符号系统,汉语是汉语的符号系统.因此翻译要在结构上追求对等,是根本做不到的.翻译只能是“译意”.本文根据钱钟书先生的“化境”说、以及当代翻译理论,认真阅读了《无名的裘德》三种译本.通过对比,笔者以为最新一个译本较为接近化境.  相似文献   

5.
(一)“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公输》)课本注释为:“义,理当。”这样全句翻译起来别扭。此处“义”应作“道义”、“正义”解好。翻译时,“义”按名词作状语处理,全句可译为:“我按道义、讲正义,坚持不杀人。”(二)“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忱其君。”(《岳阳楼记》)课本对“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这两个词组的翻译分别是:“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和“处在僻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早提出正负数加减法法则的,仍然是我国的《九章算术》.当时叫做“正负术”,其中说到的加法法则是“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减法法则是“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这里,“同名”、“异名”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同号”、“异号”,“除”、“益”就是“减”、“加”.加法法则的意思是说:两数相加时,若二数同号,则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转换策略,达到了尽量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而霍克斯则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其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目的。究其根本,《红楼梦》译著在言象意三方面的差异是译者受集体无意识心理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札记二则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一册第45页,在王之涣《凉州词》的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下注曰:“黄河远上一作黄沙直上”,这是一处很值得注意的版本材料.细玩此诗,“黄河远上”和“黄沙直上”似乎都表示一种空阔辽远的意境,抒发沉郁哀怨之情,但后者读起来又有点“隔”的感觉.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远”“直”二字形近致讹.“远”旧写作“遠”,“直”旧写作“直”,两字上部都是“十”字形,左下部都是包围形,框架相似,草书尤其,容易产生误会.唐怀素《圣母帖》中“远”字象“直”,怀素《秋兴八首》中“直”字象“远”.这里不论是“黄河”还是“黄沙”都应作“远上白云间”,诗意才不隔.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影产业的全球化,字幕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翻译文体,已经受到了各国翻译者的关注.字幕翻译是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对于字幕翻译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作指导,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国内远落后于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本论文从语用翻译角度出发,以电影作品《新四大名捕》为研究对象,用维索尔伦提出的“顺应论”研究和分析字幕的翻译,试为字幕翻译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古诗两首》中的《山行》,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写的。诗中“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在教材生字表中标读“xié”。依我愚见,该字在这里应该读“xiá”才正确。根据诗歌的表现形式,该诗属于格律诗。格律诗是唐代产生的诗体,讲究字数、韵脚、平仄和对仗。这首诗中“,斜”“、家”和“花”必须押韵。查看《辞源》《、辞海》,斜”字在古代读“xiá”,在现代读“xié”。《山行》是属于今体诗平仄格式中的“仄起入韵”格式,首句必须入韵。试看《山行》的平仄格式:仄仄平平(平)仄平,远上寒山石径斜·,平平(平)仄仄平平。白云…  相似文献   

11.
“富贾可为吾友乎”“吾和吾庶士伴皆惊愕”这两个充满文言文气息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则是我们很熟悉的网络热语:“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2015年1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自去年下半年来,多款文言文翻译神器在网络走红.据了解,这些翻译软件能结合收集的海量数据和翻译模型,在保证翻译结果基本正确的情况下,综合考虑古诗文的韵律、乐感、平仄声交错等规则,得出最后的翻译结果.但其翻译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比如《论语》中的名句“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翻译神器给出的译文是:“君子不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能牢固,以忠信为主,无友不如自己的人.”译句有些生硬,也不够通顺.而较为准确的翻译是这样的:“君子如果自己不能够持重,就没有威严.这样的人即使学习了,也是不牢固的.交友要立足于忠和信,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相比之下,翻译神器的答案在文字的准确性和美感上显得粗糙多了.  相似文献   

12.
1.“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这一句各注本译本多有异说。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丘的面积很小,不到一亩大,可以装到笼子里占有它。这是形容丘很小,可以一览无余。……笼,作动词用,装入笼中。”刘盼遂、郭预衡《中国历代散文选》注为:“包笼起来占有它,极言其小巧玲珑之状。”中国青年出版社《历代文选》注为:“笼:包括;笼而有之:全部占有它。”《历代游记选》注为:“整个地占有它。笼,包举。”于在春的普通话翻译为:“正好全部占有它。”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14.
唐子惠 《教育》2011,(5):40-41
天价幼儿园离大众有多远?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多认为天价幼儿园只有富贵人家孩子才会去上,但是《教育》旬刊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因幼儿园数量不足,众多平民子弟被“逼”入园。  相似文献   

15.
《论语·阳货》记载;“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可以说是孔子对诗歌特性的简明概括.在这里,我们可以把《诗》理解为广义的艺  相似文献   

16.
一、参照比较法文言文教学中运用比较手法,可以就课文本身挖掘比较源,引导学生进行篇内的用词、用法、意蕴等方面的自相比照。如教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个“醉”字的意蕴来理解作者宴游西山前后不同的心态。一句是宴游西山前:“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后一句是:“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这两个“醉”都是醉酒,其意蕴完全不同,柳宗元被贬永州只能与山水为伍,从山水中寻求慰藉,一切凄凉之感、愤激之情只能向山水发泄,只能借酒浇愁,麻醉自己,暂时忘…  相似文献   

17.
1940年,贺麟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华化西学”的观点。所谓“华化西学”,在当时的语境下,指的就是中国化西洋学问。“华化西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从文化层面道出了翻译的意义与价值,还从翻译策略的角度确立了翻译西学的归化取向。贺麟归化翻译思想一方面是源于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则出于他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使命感,他的英诗汉译中的归化翻译策略,采用通顺、流畅和地道的译文来代替原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习惯,用吴宓的话说,即是以“新材料入旧格律”。  相似文献   

18.
盛俐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108-111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联姻,提倡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文章将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探讨《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源语和译入语间的三维转换,对葛浩文这一成功译作进行解码,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期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被更好地推向海外.  相似文献   

19.
《荀子·劝学》有这么一句:“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句话的意思不难理解,但句中的“见者远”、“闻者彰”究竟如何准确地解释呢?“见者远”和“闻者彰”的结构相同,所以好多书只注“见者远”,而不注“闻者彰”.1.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看见的人很远,等于说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可以看见.2.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见者远”:意思是别人可以在很远的地方看得见,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原文看成是“绝对标准”,“忠实”是传统翻译理论的最高标准,译者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是“隐形”的.文化转向后,中西方翻译研究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性介入.探讨译者主体性,兼而分析赛珍珠在《水浒传》译本中体现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指出赛珍珠在翻译《水浒传》时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