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引用作为一门技术活,在写作中具有多重价值,能提高含金量,增强说服力。为此,本文提出4种写作句式,以供学生写作之用,并依主题分项训练,强化学生引用名句的写作意识,提高学生引用名句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引用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此手法,就是借用,将一些名言警句借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中,引用是高考作文出彩的重要路径。若是能用得巧妙,也能偷出精彩。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中说的文梓共采,琼珠交赠。用人若己,古来无懵经籍深富,辞理遐亘。翻开高考优秀作文大卷,不少  相似文献   

3.
4.
5.
引用在写作中大致有以下几种。1.总领型引用:多出现在正文前的题记中或全文的开首,总领全文,暗示文章主旨。如:你一会儿看云/一会儿看我/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顾城《远与近》不知从何时起,我和爷爷形成了这种四目相对,却又无话可说的隔膜。爷爷很爱茶,爱得根深蒂固。……文章主要写童年时对爷爷爱茶胜过爱自己的不解和遗憾,以及在爷爷去世后自己对人生的品味。引用顾城的诗起到了领起下文的作用。再如《〈梁祝〉让我陶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  相似文献   

6.
刘洪涛 《成才之路》2014,(25):95-95
有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胡编乱造,有的学生作文语言平淡乏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缺乏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情",教给他们表"情"达意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7.
8.
9.
10.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思绪:"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相似文献   

11.
卢志芬 《海南教育》2014,(22):71-71
学困生是每个班级中都客观存在的。一般说来,学困生都特别讨厌写作文,怎么也写不好作文。他们是语文老师心中的“痛”。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二次作文”教学模式。所谓“二次作文”,就是学生在第一次作文的基础上,经过教师讲评、指导后,完成对第一次作文的修改,进行第二次作文。“二次作文”可以概括为二十个字:“先写后教、当堂完成、快速批改、及时讲评、二次作文”。几年实践下来,笔者有这样深切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于漪课堂《最后一次的讲演》教学片段师:(板书)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闻一多《红烛诗序》中的几句诗.闻一多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从一名新月派的诗人,成为研究旧经典的学者,最后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走了一条爱国知识分子为国作贡献的道路.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发动内战,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将“脂膏”流向人间.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死时仅48岁,真是“千古文章未尽才”.  相似文献   

13.
又一轮高考结束,当我们掀起作文命题的盖头来,那种感觉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可以说,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从话题的选择,到话题的限制,都更加符合选拔考试的命题原则,使近几年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宿构套袭得到了有效遏制。从公平选拔的意义上说,高考作文命题应最大限度的遏制宿构。围绕命题的种种改革,都旨在科学准确地判断出考生的真实作文水平,使高考选拔更趋科学、合理、公正,更具效度、信度和区分度。始于1999年的高考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难度,在内容上不作过死限制,彻底淡化文题,文题、表达上都可自由选择、自如运用,给考生以充分的…  相似文献   

14.
考场作是选拔性作,所以一定要树立坚定的“赢”的意识。所谓“赢”.其实就是“优质满分”意识。也许有人会说,一次考试哪有那么多的优质满分作?其实不然。每个人都有获得优质满分作的机会。能不能拿满分是一回事,争不争取做到最好又是另外一回事。优质满分。  相似文献   

15.
张镇权 《小学语文》2008,(12):54-55
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引用一些别人的言辞、事例作为根据,或引进一些名言、成语、典故来说明事理。在引用时,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呢?  相似文献   

16.
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着重要地位,稍一不小心往小的方面说可以让你一次考试失败,往大的方面说也许会改变你的整个人生轨迹,那在考场中如何快速地写好一篇无论是结构还是内容上都属于中上水平的作文呢?"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高分作文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姜有荣 《新读写》2012,(9):42-44
读高考佳作,如果把眼睛仅盯在技巧的“跟风”上,那是急功近利的“羡鱼”之策。只有把眼光放在底气的“蕴蓄”上,才是功到自成的“结网”之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曹丕《典论·论文》云:“文以气为主。”蓄足智者、仁者、强者之气,自可升级思考力、感受力、破解力,铆足了“三力”,又何愁在考场之上不能居高而临下、深入而浅出、厚积而薄发呢?  相似文献   

18.
19.
引课是艺术,是手段,引课真正的目的是引领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勇于探求新知,从而提升思维能力。引课把情境设计当作开课的敲门砖,而引思的线索设计应贯穿整个课堂,具有整体性。文章论述如何从引课走向引思,达到培养学生“愿思、有思、深思”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世上万物各各不同,西方有谚: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可为什么我们的很多中学生的作干篇一律、干人一面、众口一词呢?据报载:有一年高考考《圆的想像物》,江苏省竟有3万考生雷同地把圆想像成太阳,阅卷老师每天都被上百个太阳“炙烤”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丧气令人可悲的现象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