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教学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语文教学彰显人文性,需要语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把教育教学当作一门交往艺术,创设人性化的交往空间,语文教学交往以真诚为心理基础,以倾听为实现方式,以心灵由为根本指归,实现平等教育主体间的共同完善,即“人之为人”。  相似文献   

2.
大学交往教学视教学为一种交往过程。交往过程乃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师生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交往教学追求的目标,交往教学过程是一个民主的教育过程。 在此过程中,会受到诸如化心理、教学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交往的教育价值和转变教师职责则能消除这种种干扰。  相似文献   

3.
成人教学艺术的交往本质追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人教学艺术发问源自成人教学自身的反思以及教学艺术的研究深化,这一问题的合法性的解答必然伴随着成人教学艺术的本质追问。成人教学中交往对传统成人教学艺术的解构伴随着教学领域中交往理性回归、成人教学交往价值重建。在成人教学交往合理性的追问中教学交往与艺术实现契合。在成人教学中合理性交往的生成、展开拓展了教学艺术范域。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精神交往活动,以实物(文本、自然界、社会等)、语言、情感为材料.以教学为形式.促成传递和共享.达到理解与协调.进而影响和调节主体问的桐互关系。教学是教育的核心。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体现为“有知识经验的人与获得这些知识经验的人之间的交往”(季亚琴科语).即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相似文献   

5.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得以展开、生效的前提。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是不够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师生之间是权威型、依附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模式,师生交往的性质、角色、地位以及交往的方式、手段呈现若干新特征。  相似文献   

6.
关于教学交往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交往是一个复合概念,应从不同侧面加以把握,教学交往具有主体性、互动性、互补互惠性、审美性的特征,交往与教学密不可分,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中人际交往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社会化、人格发展、心理健康发挥着显性的和隐性的教育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交往也蕴涵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而共同参与的对话、沟通、合作并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作为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交往不仅是语言的对话和肢体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和思想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得以传递,生命的内涵得以领悟,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得以解读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8.
交往教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交往这一新概念的诞生,标志着主体教育理论开始纵深化发展,必将形成交往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交往教学理论关注教学交往,并将引起教学在目标、内容、模式、质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观念转变。要真正实现教学交往,需要针对教学交往的主体、目的、媒介、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交往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交往教育实验中,我校教师全员参与,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初步建构了能体现交往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要求的、操作性较强的“交往教学模式”,并基本形成了一个学科交往教学子模式群。这是交往教育实验的一个丰硕成果。一、“交往教学”模式的建构(一)“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1.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2.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有关观点;3.德国“交往教学”流派的思想;4.我国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有关命题。(二)“交往教学模式”建构的实现依据交往教育教学理论已进入中国教育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交往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表情、语言、举动而发生的关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毫无表情的沉默,交往总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正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任务才得以完成,教育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人类文明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一、教学交往的必要性1.从教育本身的基本内涵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情感传递、知识共享和智慧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