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提出"没有处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本身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教育.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班主任,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各种激励手段都要运用,两者不可偏废。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表扬、尽可能少地批评和惩罚,但是,批评和惩罚也属于激励方法的一种。惩罚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批评和惩罚是远比表扬更难运用的班级管理艺术。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一句名言:"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现行的教育中,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常用的直接手段有: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谈话等,固然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通常以表扬奖励为主、以批评惩罚为辅,但表扬、奖励不可滥,批评、处罚不可无,运用之妙,在于适当,符合实际。 一、表扬奖励--班级管理的润滑剂 班级教育管理中,各种形式的表扬、奖励都是对学生的激励、赞赏和关爱。如果教师吝惜表扬的话,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如一潭死水,缺乏激情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手段.合理运用这个手段,可使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首先,要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要做到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第16条中的"班主任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力)"一句曾一度引发热议。教育部的无奈不过是全国中小学校长和班主任的无奈的反映。本来,表扬和批评、奖励和惩罚都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最基本手段,但近些年来一股股奇怪的思潮却让很多人把最基本的东西忽略甚至忘掉了。教育不仅需要激励,同时还需要抑制。表扬和奖励是具有正面激励学生正确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批评和惩罚则是具有正面抑制学生问题行为作用的教育手段。如果认为批评和惩罚运用不当可能带来"副作用",那么表扬和奖励运用不当同样可能带来"副作用"。严格讲,批评和惩罚,谈不上是  相似文献   

7.
“赏识“教育提倡孩子是夸出来的.用鼓励、赏识的教育方式培养孩子,固然是有效的,但在提倡肯定、表扬、奖励、赏识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批评教育的积极作用,正如教育学专家孙云晓所说:教育本就是十八般武艺,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  相似文献   

8.
在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活动中,教育干预是必不可少的,引导(肯定→表扬→奖励)与规约(劝告→批评→惩罚)是教师常用的干预策略.从学生的应急心理来看,处罚批评策略存在着一定的无用和危害,教育干预中的情感沟通与心理调控是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创新教育的呼声也日渐高亢,人们普遍倡导赏识教育,激励教育.认为表扬、奖励永远比批评、惩罚有力量,教师应该学会欣赏和悦纳学生,而不能使用惩罚;惩罚就是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不尊重学生的人格;惩罚就是变相体罚.甚至在教育心理学界也存在一种看法,认为应把惩罚作为课堂教学管理中万不得已的最后一个.惩罚是不是真的犹如洪水猛兽呢?笔者认为未必.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运用激励的教育形式最能体现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期望学生继续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  相似文献   

11.
在考察"没A没B"结构语义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没A没B"结构的语用修辞价值。"没A没B"结构所表达的具体语义内涵随着它相配合的A、B两词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征。在语用修辞价值上,"没A没B"结构具有概括性、开放性和能产性等特点,具有比喻、夸张义,带有说话人或褒或贬的感情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初中生学习投入的特点及表扬与批评对其学习投入的影响,使用学习投入问卷、表扬和批评经历问卷对464名七、八、九年级的初中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在后两年显著降低,到九年级时有32.7%的学生处于低学习投入状态;(2)来自老师和家人的表扬与批评对初中生学习投入有着重要影响,在各个年级中均能分别正向和负向预测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操之过偏,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情景创设过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少,充分张扬学生个性、缺失关注群体需求,小组合作过多、学生独立思考少,说得多、练得少,课堂环境民主过度、规范较少,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多、传统手段弃之快,表扬过廉、缺少善意批评等现象。这些现象影响着人们对课改的信服度。  相似文献   

14.
在元杂剧的爱情剧和家庭伦理剧中,出现了一批行为意识上具有极强主动性的女性形象,元杂剧作家对此表现出热烈赞美和大力批判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传统的男权主义观念以及元代这一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现实遭遇造成了元杂剧作者的双重判断。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访谈,考察在实际生活中母亲对幼儿批评/表扬使用倾向,发现表扬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52.4%;批评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14.3%;混合型的母亲占批评/表扬类型的33.3%。通过对批评/表扬类型的进一步探讨,不仅能进一步丰富、深化人们对批评和表扬的认识,而且能为教育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反馈技巧提供更具针对性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文章简要探讨了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文章简要探讨了表扬、批评和个别谈心的原理,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表扬与批评的理论依据,表扬与批评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探讨,对如何有效地进行表扬与批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有效地进行表扬与批评,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可以激发工作热情,增强集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史记》所载司马相如“琴挑“文君与文君“夜奔“的故事,历代学者对该故事乃有不同的解读,从中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取向。这些解读,或褒或贬,或有感而发,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的现象。选择不同阶段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略作点评,不失为一个有趣味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praise and blame upon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themes produced as well as upon children's attitudes toward creative writ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105 elementary pupils who served unknowingly as S'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nd given (a) praise without correction, or (b) criticism with correction for all theme writing efforts.

Results support the assumption that praise without correction in the classroom is superior to blame. While both groups improved equally, the praised but uncorrected group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work, exhibited more favorable attitudes, were more highly motivated, and appeared to be more independent than those subjected to blame and corr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