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分析表明: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有限的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尽管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是水的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大。当前西北地区人均社会用水量868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4立方米,2002年西北地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433立方米,全国为537立方米。这与该地区以农为主,农业高耗水、低产出的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农田灌溉节水是关键。只有通过大力提倡节水、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适当增加新的水源,该地区的水资源才有可能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也是我们今天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首先必须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才能充分认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也才能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曾经历了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缺乏。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西北地区稀缺的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西北地区长期发展中 ,对紧缺的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制约了西北地区开发的进程 ,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改善。本文作者针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解决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原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利用西北 91个气象台站 40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降水量、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 ,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量 .所用资料详实 ,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制约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梅其君  曹志平 《软科学》2001,15(5):56-59
本文分析了西北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提出了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青海省水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青海省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用水主要集中在西宁、海东等地区。西宁、海东两市用水量占全省总供水量的41.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如在两市建立一座10万m3/d的再生水厂,即能解决约50%的城市公用、生态环境补充等用水,节约水费约6168.5万元/年,并能减少向湟水河流域排污1825t/年,节约污水排污费约为127.75万元/年,费用效果为1.67,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水资源可持续管理与防治土地退化的区域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杜群 《资源科学》2004,26(6):77-82
详细考察了石洋河流域现行的与土地退化相关的水资源管理现状:(i)区域水资源利用形成了优先权, 工业供水优先于农业用水、中游地区用水优先于上游和下游地区;(ii)农业生产极大超用地下水;(iii) 解决水资源问题过分强调水利工程建设;和(iv)调配水资源大多依据经验和估算等。接着分析和评价了区域水资源政策,认为工业用水优先权虽然符合经济增长需要和资源利用效率原则但缺乏社会公平性和生态保护的合理性,土地退化进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与缺乏有效运行的补偿机制直接相关。最后提出了区域政策完善建议:(i)经济增长速度要受自然承载能力制衡; (ii)调整农业灌溉用水比例、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iii)建立统一的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 (iv)建立和实施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补偿机制;和 (v)加强科技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缺乏。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西北地区稀缺的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西北地区长期发展中,对紧缺的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制约了西北地区开发的进程,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改善。本文作者针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副解决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邯郸馆陶地区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以及水质进行了评价,作出了供需平衡分析,并初步探讨了水资源问题的解决途径.希望为馆陶乃至邯郸地区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然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经成为一种现实的制约。要有效地克服这种制约,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就必须首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和问题具有科学的认识,而社会功能系统的理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的途径。(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系统认识深入了解科技发展的各阶段,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系统地认识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义。依据现代的科技、经济观,当今社会发展的科技一经济一体化发展链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主要在分析、研究传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的技术,以及地空数据链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预想了地空数据链空中定位系统,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和优缺点及可行性,为研发基于地空数据链的飞行器定位系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民航VHF地空数据通信网络进行浅要介绍,该网络是目前国内覆盖范围最大的地空通信网络之一,可实现地面与飞机之间的双向地空信息交换,为保证飞行安全,推动民航系统的通信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关注西北地区制造业中试环节风险来源,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识别关键中试风险源,分析其对中试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技术风险源、生产风险源和环境风险源是中试风险的关键来源;三类风险源中技术成熟度、配套技术、资金实力、人员素质、政策支持、市场环境均对中试风险具有负向显著性影响;其中,配套技术和资金实力具有中介作用;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和人员素质等非技术性因素成为影响西北地区制造业中试风险的最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8.
苏贤保  李勋贵  赵军峰 《资源科学》2018,40(5):1016-1025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对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合理规划意义重大。针对目前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研究中存在研究重点考虑不足,研究方法存在误差等问题,以甘肃省17个流域为评价单元,从水资源和水环境的阈值入手,提出新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来量化研究区2015年、2020年、2030年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用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方法较现有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方法更符合实际;甘肃省大部分区域的水资源系统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超载的流域集中在西北,不超载的流域集中在东南,承载力、承载规模和开发潜力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综合来看,河西内陆河流域和湟水流域不具备开发潜力,黄河干流区间和泾河流域开发潜力较小,嘉陵江、渭河、洮河、大通河流域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最大,其他流域开发潜力居中;水资源对水资源系统综合承载力的影响较水环境更强;对比甘肃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和水资源系统开发潜力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发现三者的分布格局基本吻合,这一现象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系统承载力计算,以及水资源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空数据链在民航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伟  王杰 《大众科技》2012,(1):19-20,6
随着中国民航的迅速发展,民航业对通信要求越来越高。民航地空数据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对民航地空数据通信系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VoIP是使用封包在IP网络中传递语音信号的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和基于Vo IP技术的甚高频地空通信系统,对今后地空甚高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