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端珊珊 《现代企业教育》2007,22(20):152-153
中国广告业收入每年都在增长,中国广告业的水平和广告的质量处于较低的水准和竞争层次。片面追求注意力效应和短期的经济效益,漠视对消费者的尊重,使的一些广告传播具有"暴力"倾向。文中奖对这一"暴力"作深入剖析:阐述广告"暴力"定义及其表现,探究起其滋生的"温床",分析其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遏制和避免广陷入之一误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  相似文献   

3.
“暴戾”与“暴力”是一对同音近义词,在日常运用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不清,其实两者词义有区别。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2,(35)
自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之后,国内“保钓”活动持续高涨。然而,个别城市出现了打砸商铺、焚烧日本在华企业甚至打伤日系车主等事件。  相似文献   

5.
6.
7.
以影视媒体中的野蛮女性形象为依托,通过深度访谈以及小组焦点访谈,发现当代年轻人倾向于赋予女性的恋爱暴力以合理化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野蛮女友、温柔男友”的恋爱新模式及其出现的原因,从中透视当代中国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刘冬梅  李德胜 《班主任》2013,(12):62-63
小瑞最近变化很大。我决定请他妈妈来学校一趟进一步了解情况。  相似文献   

9.
校园“语言暴力”的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和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层次剖析了校园“语言暴力”的危害性、产生原因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校园暴力”的报道比比皆是,尽管“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有其社会根源,但它也直接反映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  相似文献   

11.
李桂珍 《湖南教育》2002,(16):20-20
据调查统计,2001年我国“校园暴力”情况为:10.5%的学生面临“校园暴力”的威胁,94%的孩子认为在社会中自身的安全不能得到保障。近年,各地媒体也纷纷报道有关“校园暴力”的新闻。“校园暴力”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校园安全与否,是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在我们的一些学校,侵害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向同学索要钱财,不从便拳脚相加;有的为同学间的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有的以大欺小、以众欺寡,甚至收取保护费。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现代化是各级各类学校孜孜以求的教育境界。欲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走出“教育现代化”的误区。误区之一:教育投入上重硬件,轻软件。不少管理者认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硬件建设,显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实际上,这只是教育现代化的物化形式。过于迷信物质现代化往往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误区之二:管理体制上重形式,轻个性。不少学校强化教育改革,强化师生的管理规范化和程序化,使得学校教育实施军事化或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教育管理完全按照程式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极端化的管理,对教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频发。本文在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学校应注重与家庭、社会等之间的合作,加强对有暴力倾向人员的关注、教育与控制,建设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5.
“第二反抗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矛盾和迷茫的心理状态,使得青少年容易采用暴力的方式来解决所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呈现暴力方式多样化、转移责任、实施过程中有“从众”现象等特征。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二反抗期”内的“攻击性倾向”、心理支撑系统缺乏、来自媒体的“暴力”模仿以及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等方面的原因。为避免发生在“第二反抗期”的校园暴力,要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的预防和干预系统。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校中“精神暴力”主要有以下几种,希望引起老师们的警惕: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中的“精神暴力”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无助于教师职场幸福的实现,有碍于教育真义的彰显。合乎道德的教育应摒弃“精神暴力”,唤起学生的主体自觉;提升教师的幸福实践能力,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以人为本,彰显教育真义。  相似文献   

18.
残缺的对立面是完整。在广告中采用的残缺技巧包括:残缺的故事情节,引发想象,余味无穷;残缺的图片展示,不全胜全;残缺的文案语言,暗藏潜在的信息。同时,广告中残缺技巧的运用应该符合受众的共同认知美感,不能伤害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9.
刘祥  王京 《青年教师》2006,(4):61-64
如今,校园暴力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健康肌体上的一个毒瘤,更为可怕的是,这个毒瘤还在不断地扩散,其有毒细胞每天都在吞噬着无数健康的心灵……[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育“软暴力”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暴力现象在中小学校时有发生,由此而引发的法律诉讼也不断见诸于媒体。关于教育暴力,过去人们谈论较多的是教师对学生实施的过度体罚行为,如拳脚相加、用小刀刮脸、用火钳烫手掌等。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尤其是对学生肉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教育“硬暴力”。随着我国教育法规的逐步完善和广大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硬暴力”现象越来越少,这无疑是我国教育的进步。然而,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种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教育暴力现象,那就是教育“软暴力”。这类暴力行为对学生的伤害毫不亚于“硬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