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庄子注》中,郭象试图依据个体性原则构建起为整个社会所赞同的价值与规范体系(即道德哲学)。然而,凭借个体性原则来探究道德又使其显示出伦理利己主义的倾向:以足性逍遥或满足个体的天性作为评判道德价值的标尺,其结果可能导致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利益采取行动、进行判断;无为原则所主张的放任个体天性的立场也无法形成普遍有效的行为规范;“独化于玄冥”则从形而上的层面为个体性存在提供了终极依据。正如所有伦理利己主义理论那样,郭象的道德哲学也蕴含着取消道德生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郭象是魏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他“万物独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裴頠的理论难题,其理论内容含有二重性,印既反对“造物主”的存在,又否定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他的“独化”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平等的思想,但最终走向了无可奈何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3.
无为是庄子思想的重要原则。郭象注庄,对庄子的无为观作出了适应时代要求的理论诠释。郭象对庄子无为观的诠释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对我们当前探讨传统思想的现代转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探讨郭象的“逍遥”概念,立足于梳理《庄子》郭象注中“逍遥”与“性分”的关系,即“足性逍遥”,同时指出其外在保证在于郭象的“独化”理论,“足性逍遥”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表现为自然而然,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同一。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将对古今诸家对郭象“逍遥”所作批评的代表性观点作出反驳,为郭象的“足性逍遥”做出辩护。  相似文献   

5.
郭象以性分论为基础,以"适性"论、"无为"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体系,这一体系对现代管理来说,仍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于老子"无为"概念的诠释主要有君主无为而臣下有为和顺万物之理而不主观妄为两种代表性观点。郭象则提出,君主的"无为"是顺任万物的"自为",而万物的"自为"以"性分"为依据,也是"无为"。因此,他并不认同君主无为而臣下有为的观点,所以提出"上下皆无为"的主张。郭象认为,万物"自为"则能逍遥,"无为"与"逍遥"意义一致这一点同于庄子。"性分"的主要表现是能力,万物适性的"自为"就是各当其能,这一点受到韩非的影响,也延续了"才性之辩"的思路。老子的"无为"与"自然"具有不同主体,郭象认为万物的"自然"也是"无为",这是顺着王充和河上公的思路。郭象对"无为"概念的诠释综合和发展了之前学者的思想并有创新,突破了老子对"无为"主体的限定,赋予了"无为"概念以新的意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于郭象是魏晋时期最后一位最有代表性的玄学家,他必须同其他玄学家进行理论对话。因此,他有比较强的问题意识。针对如何回应有无之辨、本体如何为人所用、如何处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他建构了一个有特色的玄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8.
《湘南学院学报》2018,(1):65-69
郭象的"独化"思想,将"有"与"无"相谐统一,用"物各自造""独化于玄冥"为物之存在找到了现实的依据,在集成和发展魏晋玄学本体论的同时,也展现出了独特的美学意蕴。在对物"性"的突显上,郭象强调了"自性"的意义及"性分""性极"的分界,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事物"以性自动"的动态生化过程。同时也以"性足"的审视及"顺物"的方式显现出"足性逍遥"的审美观照。此外,郭象还通过描述事物在"玄冥"中的完满状态、构建"无待"与"相因"的关系来表达对"玄冥之境"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9.
郭象是著名的玄学家,他的玄学思想自成体系,由独化论、足性论和命运论组成。而三者皆由“物之生也,莫不块然而自生”而来。因此,以这一命题为切入点,不仅可以深刻把握独化论、足性论和命运论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而且有助于窥见郭象玄学的致思方向和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独化论”是郭象玄学思想的个性特征,一般认为成玄英也是这一论点的赞同与继承。实际上,成玄英与郭象对“独化”的认识是有根本区别的,郭象是崇有派玄学家,否认“道”的存在与功用是其旨,他的“独化”指是的万事万物的一种生化动态过程;成玄英是道教学,崇“无”、崇“道”是其根本信仰,他心目中的“独化”指是一种境界、一种力量,也可以说是“道”的功用与化身。  相似文献   

11.
老子“无为而为”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老子的思想体系,从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和政治论等方面分析“无为而为”的各种具体含义:道无为而物为、上无为而民为、无为外而为内、正无为而反为。  相似文献   

12.
无为与养气——《文心雕龙》“养气”说与魏晋玄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详细考察《文心雕龙》中的“养气”说与魏晋玄学的关系。本文认为 ,《文心》的“养气”说与由孟子“知言养气”而来的文气说完全不同 ,它不是从精神方面而是从生理方面立论的 ;《养气》篇的基本宗旨是创作过程应该因任自然而不要强作妄为 ;这种以无为论养气的主张 ,显然受到王弼、郭象等玄学家“无为而无不为”观念以及嵇康“养生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美学是一种超越了自由的自然无为的修养美学。它由一系列对立统一的范畴构成,是一个多质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它与儒家和禅宗的修养美学虽各有不同,但又都以修养功夫为其共同的基础和鲜明的特点,这使它们有别于西方哲学和美学,而且以其修养功夫导致中国宗教最终走向了审美。  相似文献   

14.
名教自然之辩是天人之辩在魏晋时代的独特展现,因而也就是对人原则与自然原则分裂冲突问题的理论探讨。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论,嵇康、阮籍的“越名教而任自然”论,裴危页的“崇有”论,都只是片面强调了人原则和自然原则两之一,只有郭象提出的“名教乃自然之迹”论,才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理论难题。一方面,他用“自性”(性分)来解释仁义礼乐、等级秩序、社会分工的形成,从而强调了人原则;另一方面,他用“迹”与“所以迹”这一对范畴来解释名教的异化,从而突出了自然原则。在郭象看来,名教与自然、理性自觉与意志自愿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人原则和自然原则有机融合,从而为其个体道德学说的阐发廓清了障碍。  相似文献   

15.
郭象提出的"名教即自然"是对魏晋以来自然与名教之辨的调和.郭象的名教即自然,反映了知识分子对孔子以来"士志于道"的人生理想与价值追求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郭象独化论的建立在玄学发展的过程中有其内在的思想脉络可寻。当王弼确立本体之"无"的地位后,从阮、嵇一直到裴頠,都没有能够完全地摆脱这种由宇宙生成序列而来的本体论思维方式。向秀"自然"之义的提出,是对王弼"贵无论"负面影响的纠偏和修正,在有无关系上他依然提示了一个"生化之本"的存在;裴頠"崇有论"的矛头直指贵无之论,最后依然归于"总混群本,终极之道",不脱本体思维的倾向。郭象在向秀和裴頠的基础上,通过对"无"之本体地位以及达成其地位的生成序列的否定,创成其独化论,将玄学推上其历史发展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7.
郭象的和善思想建立在"崇有"、"独化"的本体论基础之上,具有个体自足、流变不常、自然无为和整体圆融几个特征。其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和善的实现基础是充分彰显个体的主体性却不失其内在的限度,在这种流变的状态中个体应该自我规制,尊重他人,最终实现整个族群和团体乃至社会的和善。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的摹仿说基于对经验的和理性(理念)的划分,对执著于经验世界的文学的本质和功用作出贬低和否定的评价;而刘勰基于中国传统哲学对道的追求认为文与天地同生,圣人因文以明道,对文学的本质和功用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9.
结合老子的思想体系,从宇宙论、认识论、人生论和政治论等方面分析"无为而为"的各种具体含义道无为而物为、上无为而民为、无为外而为内、正无为而反为.  相似文献   

20.
道家的虚静说与无为论,是两个互为因果的重要学说,也是对人生短暂、社会艰窘的另类思考。道家寓言中的微言大义,不仅是对无为论的注脚与延伸,也对今人具有反思性的警策作用。道家的艺术精神,既来自于其玄奥的哲学观和伦理观,也以超功利的精神图像,演绎着古今文人的另一种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