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与静谧的南方相比,1900年的盛夏,朝廷调任他回北方担任直隶总督。离开紫禁城的时日已久,李鸿章一时间也很难判断出这艘衰腐古老的帝国航船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偏向。做了一辈子“消防队员”的李鸿章,这一次的反应却显得相当迟钝——帝国的航船无疑已经严重偏向,但他却还不能确定,这种偏向是否已经严重到了船毁人亡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一2006年11月7日,是晚清著名政治家李鸿章(1823.2.15—1901.11.7)逝世105周年纪念日。时间倒退到整整110年前的1896年。8月28日至9月5日,李鸿章以“大清帝国特命全权公使”的身份,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访美利坚合众国。在此之前,李鸿章先后访问了俄、德、荷(兰)、比(利时)、法、英6国。这时的李鸿章已经73岁高龄。当时,中国正加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独立国家向半殖民地演化。就在李鸿章此行出访一年多前,先是他苦心经营了近20年的北洋海军被日军覆灭,继而又代表清政府在日本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也因此被革…  相似文献   

3.
纵观人类文明史,传播技术面临的"时""空"对立问题一直制约着人类信息与情感交流.正如英尼斯在关于"帝国与传播"的研究中明确指出的那样:"传播媒介的性质往往在文明中产生一种偏向,这种偏向或者有利于时间观念,或者有利于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4.
1896年8月28日,结束了对欧洲的考察访问之后,大清帝国特使、总理大臣李鸿章率领外交使团开始了对美国的访问。在美期间,李鸿章受到美国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先后与美国一些政要及群众见面,并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各大媒体记者的联合采访。  相似文献   

5.
在帝国建立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对最重要东西的垄断,而垄断背后则与权力有密切的关系。《帝国与传播》一书着眼于媒介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它改变帝国的能力。媒介的重要性使之依据自身特性转化为倚重时空的不同偏向,从而表现为一种新形式:知识垄断。一方面,媒介由知识垄断这一中间环节又进而影响社会权力结构以及文明兴衰。另一方面,知识垄断是一个不断形成又消解的循环过程,背后永恒不变的推手是权力。媒介偏向与知识垄断相互影响,文明不断以新的形式延续。  相似文献   

6.
正被誉为"中兴之臣"的李鸿章于同治四年至五年(1865—1866)担任两江总督两年。《清宫扬州御档》第十七册收录了李鸿章在任期间及其前后,与李并与扬州相关的三件御档,分别是:同治二年(1863)《奏为兵饷支绌请旨敕下江苏巡抚李鸿章勿在扬州高邮等处招募勇夫事》(附件)、同治五年(1866)《晓谕奖励李鸿章等人事》、同治七年(1868)《奏为赴扬州与李鸿章晤商并察看丹徒等地荒田等事》。这  相似文献   

7.
人们都以为李鸿章拼命做官,殊不知,其拼命做官是为了实心办事。李鸿章因为办外交背负"卖国贼"的骂名,可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耄耋之年的李鸿章一次次地以个人耻辱和牺牲来最大限度地换得时局缓和,避免了进一步的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8.
黄清 《东南传播》2011,(4):12-14
伊尼斯(Harold A.Innis)认为,媒介的物理特性决定其偏向时间或空间,特定的偏向催生新的文化;偏向及其局限性使得这种文化形成特定群体的权力垄断;理想的传播格局是时间偏向与空间偏向相互制衡,从而为帝国的稳定打下基础。基于伊尼斯的传播偏向理论,网络的技术特性容易使草根阶层掌控话语权,形成草根偏向并催生草根文化;而传统媒体的技术特点则有利于精英阶层掌控话语权,导致精英偏向并产生精英文化。当一种偏向演变到极端时,就会破坏文化生态,从而阻碍社会的协调发展。合理的应对措施是促进网络的草根偏向和传统媒体的精英偏向相互制衡,并在和谐共存中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6月15日清廷命李鸿章"迅速来京",两广总督著广东巡抚德寿兼署.18日李鸿章接到"电传谕旨"后,"宣布立刻遵旨北上".但是,事实上李鸿章并没有"立刻"动身,他公然置朝命于不顾,徘徊观望,整整拖了一个月才启程北上.  相似文献   

10.
布拉格的犹太人弗兰茨·卡夫卡在1917年初曾幻想自己生活在古老的中华帝国,是距离京城比来世还要遥远的帝国东南方的某个偏僻村子的村民。帝国的疆域如此辽阔,必然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作为帝国"中心"的京城如何与帝国最遥远的部分保持一种畅通的透明的联系,从而使帝国的每一部分、每一分子与帝国的"伟大整体"息息相通,形成一个步调一致的政治共同体,而不仅仅满足于一个无形的精神共同体。这是卡夫卡思考的起点和终点。  相似文献   

11.
五、清人尺牍之史料价值在上海图书馆所藏的大量清人手札中,有很多是已经汇集在一起的某一人物的个人手札;还有不少是已经辑集的某一名人的师友来往书札。现姑举数例: 李鸿章的奏疏、公牍等颇为当今治史者所重,至于他的尺牍亦有不少集中了保存下来,如《李鸿章致兄瀚章书》、《李瀚章致弟鸿章手札》、《李鸿章  相似文献   

12.
刘坤一与李鸿章、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重要疆臣,他们掌控地方社会、经济之大柄,影响中央内政、外交之决策,堪为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刘坤一担任两江总督时期,李鸿章、张之洞、李文田等人与他时有书信往来,且多讨论当时政治、外交诸多事务。湖南图书馆现藏有多件李鸿章、张之洞及李文田等晚清名家致刘坤一的书信。部分书信尚未公开发表,内容隐秘,文献价值重大。笔者选取其中五件进行整理,将此函札标点,并结合相关资料予以考释。这五件书札中,李鸿章、张之洞所写四件信函主要涉及中俄、中法及中日关系,从中可考察刘坤一与他们互动时的基本态度;李文田致刘坤一之书信则涉及李鸿章与刘坤一"全面对抗"时局下的朝政变局。  相似文献   

13.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章纵有回天之心,也无回天之力。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全集》于2008年1月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给学术界研究李鸿章带来很大方便.由于李鸿章是晚清重臣,社交活动频繁,因此, 《李鸿章全集》中的诗文搜集,难免有遗珠之憾.最近,笔者在查阅方宗诚编《求阙斋文钞》时,发现李鸿章为该书撰写的一篇序文,而这篇序文为《李鸿章全集》所不收,故加以迻出,并略作论述,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窃听丑闻"让默多克新闻帝国在道德上一败涂地.不过,面对全球媒体和公众的口诛笔伐,新闻集团商业运作总体上依然稳健,经营模式并未垮塌,一些批评家预期的"轰然倒地"或"像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并未出现.这个有着严重道德缺陷的传媒帝国为何遭重击而未倒塌?默多克是如何维持集团内外部稳定的?窃听危机之后,新闻集团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6.
安珊珊 《新闻界》2012,(15):39-44
本文着眼于对公众舆论研讨的学理性梳理,探讨了从大众传播情境到互联网传播情境这一媒介生态转型过程中,公众舆论研究的理论流变。通过对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网络舆论研究所采用的视角,认为西方学界对网络舆论的讨论偏向于"影响"范式,而中国本土学者的讨论则偏向于"适用"与"引导"范式。这两种不同范式下的研究取向,成为了虚拟社会里中西"公众舆论"研究的不同理论进路。  相似文献   

17.
索尼危机     
吴倩 《报林求索》2012,(4):131-133
<正>业绩下滑,外界普遍认为索尼帝国的颓势已不可避免。现在,索尼公司正式对外界公布了全新的管理构架体系,"平井一夫时代"已经到来。2000年前,索尼取得了空前成功,然而2002年之后,索尼却严重受挫。现在它不得不面对的是2011财年29亿美元的全年亏损。经过连续几年的排名下滑以及2011年的股价腰斩,这家曾创造了Walkman随身听、PlayStation游戏机和特丽珑彩电的神话公司,  相似文献   

18.
陈胜  陈胄 《兰台世界》2017,(8):110-112
李鸿章作为力主加强海防、建设近代化海军的领军人物,高度重视海军人才队伍建设,将人才视为海军建设的根本。李鸿章在创办清末海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海防急务,人才为本""、出洋学习,师夷制夷""、不定章程,难垂永久"、"中体西用,自立自强"等海军人才建设思想,这些思想认识深刻、影响深远,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冯异 《出版视野》2004,(3):36-36
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清末稗史丛书》收入梁启超的《李鸿章传》等,这对我们后人研究清史提供了一份重要史料。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尚未播完,观众就对剧中的李鸿章形象表示不满。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无论历史著作还是小说、戏剧、李鸿章都是以一个卖国者的形象出现的,《辞海》上就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日甲午战争开战之前和战争期间,清廷内部的清流派出于理念差异、权力争夺,持续地对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和北洋海陆军将领丁汝昌、叶志超等进行弹劾、参奏,对北洋海军、陆军军事行动进行掣肘。这种政治斗争的内耗对于中国一方甲午战事的进行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清末政局中有一支活跃的政治力量——清流派"。这派力量以清廷中枢的京官为主,大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传统科举出仕的官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