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月11日,西安警方通报称,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秦东陵一号大墓被盗案成功告破,七名参与盗掘的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共追缴回被盗国家级一级文物和三级文物11件。  相似文献   

2.
西安长安县秦藩国奉国将军墓出土了墓主丝织衣物。在总结了目前丝织品文物清洗加固的方法后,我们针对该文物样品采用了硼砂溶液清洗,Paraliod B72丙酮溶液进行加固的保护方法。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证明该方法确实对丝绸文物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在修建人民路施工中,发现了一处汉代墓葬群,焦作市文物工作队随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号墓为长方形砖室墓,由墓道、甬道、东西耳室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出土了大量陶器,特别是出土了一座迄今发掘出土的最高大的陶仓楼,对研究汉代超高层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5):18-18,9
鹿邑县太清宫镇隐山遗址发现了一座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它的发掘进入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从其出土文物、所处地理位置的历史变迁可以证实此墓属于历国境内。从此墓中夯土城墙的发现以及墓葬形制、埋葬习俗、铜器器形及组合综合分析,此墓有明显的商文化因素。结合长氏墓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地理位置,长氏墓当属商周时期厉国的墓葬。  相似文献   

5.
余洋 《今传媒》2023,(10):81-84
1978年,在随县(现随州)西北一处名为“擂鼓墩”的地方,考古学家发现了举世瞩目的擂鼓墩1号墓(现为曾侯乙墓),墓中出土了1万多件金玉器、车马器、兵器等文物,引发了学术界长达几十年的争论——“曾随之迷”。文物中篆刻的“曾”是否为文献记载中所示的“随”?随着曾国文物及遗址不断被发现,以曾随文物为载体的曾随文化逐渐引发中外学者关注。然而,湖北一直以荆楚文化著名,曾随文化和荆楚文化有着何种关系?曾随文化作为一种“南北兼顾”的地域文化,又呈现了怎样独特的地域文化气质?本文从曾随文化视角切入,以小见大,系统回顾了曾随文化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文化多元共生的规律,并剖析了曾随文化这一地域文化的现实价值及当代传承意义,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2001年秋季,辽宁省西丰县钓鱼乡钓鱼村村民陈立仁在小育英屯后山放牛时,发现一座石棺墓,随即揭去盖石,将该墓挖掘到墓底。2002年春,铁岭博物馆接到消息.于是派员会同西丰县文物管理所一起去现场调查,发现石棺墓的墓圹暴露在山坡上,周围散布  相似文献   

7.
8月11日多家媒体上有一条重磅新闻:马王堆三号墓主可能是“第三者”。马王堆共发掘出了3个汉墓,一号墓主辛追,是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之妻;二号墓主利苍;三号墓主身份不明。在马王堆汉墓发掘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有专家分析说,汉初人们对男女关系的看法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封建  相似文献   

8.
1975年末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发现的竹简《日书》甲种,其中有秦楚月名的对照表,早已引起学术界的重视。楚月名自成系统,如秦十月即亥月楚名"冬夕",秦十一月即子月楚名"屈夕",秦十二月即丑月楚名"援夕",秦正月即寅月楚名"刑夷",等等,学者们作了很多讨论。其间有的论著指出,楚月名可能有很早的来源,具体说,即寅月"刑夷"(其他楚文字材料或作"型尸"等)见于《左传》,作"荆尸",共有两例。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尚有可补充之处。  相似文献   

9.
《中国博物馆》2009,(3):86-86
2007年6月18日至11月1日,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举办“大越雄风——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文物精品展”。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锡山区鸿山镇开发区内的土墩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7座战国早期越国贵族墓。该展以358件珍贵出土文物及墓葬复原,介绍此次发掘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姜雪婷 《兰台世界》2016,(2):126-127
通过对马王堆3号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以及张家山西汉早期墓出土的汉简《引书》等文物进行认真的梳理,找到西汉刘安创编的"六禽戏"的源起,以及"六禽戏"创编的导引文化机理和中医文化机理。  相似文献   

11.
文物考古报道写好了,会给人以可亲、可信、可读之感,写不好,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对两年来的文物考古报道来个“回头望”,我觉得写文物考古报道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第一、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采撷最有价值、对今天最有裨益和借鉴的东西加以报道。一般说来,越久远、越稀少、科学性艺术性越高并具有文字或图像的文物,就越有价值,特别是“首次”发现的,更有采写报道的必要。比如,秦公一号大墓,由于历经2500多年,从中出土的任何文物都是珍贵的,但尤  相似文献   

12.
文物考古报道写好了,会给人以可亲、可信、可读之感,写不好,则会使人感到索然无味。对两年来的文物考古报道来个“回头望”,我觉得写文物考古报道应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采撷最有价值、对今天最有裨益和借鉴的东西加以报道。一般说来,越久远,越稀少,科学性艺术性越高并具有文字或图像的文物,就越有价值,特别是“首次”发现的,更有采写报道的必要。比如,秦公一号大墓,由于历经2500多年,从中出土的任何文物都是珍贵的,但尤为珍贵的不是其中的金器、铜器,而是铁器和带有文字的石器,因为金、铜器,比这年代久远的已经发现,而铁器,则是我国出土时代最早的(春秋时楚墓中也有)。带有8个篆字的石磐,更有考古价值,通过文字分析,不仅知道了大墓的主人可能是秦景公,而且说明早在先秦时代,秦公就承认自己受黄帝四代孙高阳的庇佑,从而回答了史学界长期以来秦人是西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12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现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林业大学校园东南部发现并清理六朝至明清时期墓葬46座,出土各类文物120余件。其中四座明代墓葬(编号2012M11-13、M46)保存完好,出土文物精美。尤为值得注意的是,M11、M12、M13三墓并排分布,方向一致,距离较近而互相之间无打破现象,且三墓形制相同,推测应属于同一家族。M46为竖穴土坑墓,墓内出土青花梅瓶一件,器形精美,较为罕见。四座墓葬的埋葬地位于明代徐达家族墓地范围内,附近区域曾陆续发现过十余座身份相对明确的徐达家族墓。综合分布位置、墓葬时代和形制特征等要素,我们推测此次发现的四座明代墓葬与徐达家族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7月8日,笔者在阳新县陈献甲村发现一处明墓花坟,其独具匠心的建筑结构及完整保存的文物,令人大为称奇,堪称鄂东南古墓花坟一绝.  相似文献   

15.
7月8日,笔者在阳新县陈献甲村发现一处明墓花坟,其独具匠心的建筑结构及完整保存的文物,令人大为称奇,堪称鄂东南古墓花坟一绝。  相似文献   

16.
边琦 《山东档案》2013,(1):64-64
1969年4月,在济南市北郊无影山南坡发现了一座西汉墓,山东省和济南市博物馆对该墓地作勘探、清理,从中出土了一件文物瑰宝——彩绘负壶陶鸠。  相似文献   

17.
张若松  石佚 《湖北档案》2002,(10):36-37
在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有一处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纪山楚墓群,郭店一号墓便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物馆》2009,(3):99-99
2008年4月30日至7月30日,由广东省文化厅、湖北省文化厅主办,广东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大型楚文物精品展“剑舞楚天——湖北九连墩战国墓文物展”在广东省博物馆隆重开展,该展是广东省博物馆自2008年3月28日免费开放以来引进的第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  相似文献   

19.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2015年12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义马市锦铺佳园小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仿木砖雕墓,根据该墓买地券内容,断定时代为金代,这种墓葬形制在宋金时期较为流行,其结构较复杂,墓主一般是家庭较为富裕的地主阶层.该墓出土精美砖雕27幅(块),内容包括竹鹤图类、仿木格子窗类、花卉类、孝子故事类和"夫妻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