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鼍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2.
汪野亭和刘雨岑同为珠山八友成员,两者分别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影响深远。以汪野亭、刘雨岑瓷板画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两者身份属性、师法对象、人生经历及审美追求的基础上分析其创作异同,认为其作品共性是兼具画工品格和文人品格,而技法上汪的逸笔草草与刘的兼工带写是其大异,并由此导致前者趋雅、后者向俗的风格差异,而这又大致代表了珠山八友乃至景德镇瓷板画创作的两种理路走向。  相似文献   

3.
汪野亭先生作为瓷板画史上著名的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瓷画,上色清朗,意境超然而飘逸,用笔细致而通畅,成就卓然,达到了山水瓷画的巅峰状态。从汪野亭瓷板画的题材中,品评其高雅的趣味,飘逸淡泊的隐逸情怀,禅意深远的佛教心境,探讨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雅趣以及其画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意。  相似文献   

4.
汪野亭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画派“珠山八友”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瓷板画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在“师古”与“师造化”的传统画理以及其阅历学识的影响下,汪野亭的艺术创作生涯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其瓷板画作品作为瓷器和绘画两种艺术门类的结合体,交融着不同艺术的文化特质,体现出独特的风格韵致。  相似文献   

5.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论述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汪野亭先生对我国传统丹青绘画的继承及其结合陶瓷特质而进行的艺术创新,探讨其瓷板山水画的绘画技巧与创作之道。包括研究汪野亭先生对虚实、结构、景物、设色等方面的独特安排与处理,以此发现汪野亭先生独特的时空意识,其所展示出的精湛的艺术手法以及艺术作品与艺术家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景德镇形成了著名的瓷艺家团体——"珠山八友",其中的汪野亭与何许人,都以山水瓷画闻名于世。汪野亭偏爱春秋山水,何许人独爱雪景山水。在空间美学视阈下观照二人的瓷艺作品,从叙事空间、抒情空间、意蕴空间三个层面切入比较,由内在画境走向外在空间进行分析,进而领悟二人作品呈现出的不同风貌——清逸与清净。  相似文献   

8.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在景德镇从事瓷上新粉彩文人画创作的10位大名家,分别是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王琦、汪野亭、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和刘雨岑.他们"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20世纪30年代."(邓白《珠山八友序》)他们的绘画,融古贯今、博采众长、自立家法,开瓷上新粉彩文人画装饰的一代新风,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瓷绘艺术流派,对当时与后世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两峰草亭图》是扬州画派殿军罗聘的中年兴到之作.通过翻检清代诗人费融的《红蕉山馆集》,梳理出罗聘《两峰草亭图》的创作背景及二人的交往始末,并纠正了《两峰革亭图》收藏单位著录的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10.
《两峰草亭图》是扬州画派殿军罗聘的中年兴到之作。通过翻检清代诗人费融的《红蕉山馆集》,梳理出罗聘《两峰草亭图》的创作背景及二人的交往始末,并纠正了《两峰草亭图》收藏单位著录的不准确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振冬 《文教资料》2012,(4):82-83,87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画风传承画派渐成,其中也有革新和突破。明代中期的写意花鸟画画风放逸,讲究笔墨情韵,无论在美学思想还是表现形式上都臻于成熟。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以"明四家"沈周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在沈周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生命内涵,讲究趣味的艺术语言,影响和启发了与他同时代以至后世的花鸟画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沈周对水墨写意花鸟画发展的进程具有革新意义,对后世影响极大,花鸟画的发展从沈周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深入了解沈周水墨花鸟画,从中学习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艺术技巧,有利于为现代水墨花鸟画的创作提供可能的帮助,丰富现代花鸟画的创作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为庶民隐者,艺术家沈周创作了数量众多的农村生活诗。它们一类讲述乡间隐居的情趣,一类诉说农村生活的辛酸,堪称反映沈周心态的一面镜子。与以往同题材诗相比,这些作品出现了作者角色及相应表现特征的变化,体现着传统文人人生价值基本取向的部分转移,具有不可轻视的诗歌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沈周的《东庄图》是以其好友吴宽的私人庄园——东庄为蓝本的。东庄是园林与村庄的典型结合,《东庄图》中处处具有江南园林的影子。沈周创作《东庄图》并非是对东庄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不拘泥于真山真水,融入想象的意境,显示出超乎东庄境外浓厚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4.
莫友芝是晚清宋诗派代表诗人,其诗以"酸涩"之风著称,既以学问入诗,又发乎真情。难得的是,在他的《郘亭诗钞》中,有一部分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如一抹明丽温润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探析其山水田园诗的创作特点,可对莫友芝的诗歌创作特点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亭在唐人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其功能由实用逐渐转为审美,亭记文遂成为唐人创作的重要文体之一。唐前文人较少以亭为吟咏对象,盛唐出现以亭为描写中心的文章,开元时期出现了以“亭记”为名之文,且在“记”的同时开始语涉议论。中唐的亭记文“记”“论”兼重,不少文章的中心已移向议论,多表达作者的理念。晚唐如杜牧与皮日休等人的亭记文甚至越过“记”而直接以“论”为重点,亭记文也在唐代完成了由“记”转“论”的历程,对宋人的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沈周,字启用:号石田,长洲(会江 州)人,出舅于书舀门第,长用从事箔画和诗文创作.不回科洪,擅画山水,后人把他和文糊明、臼自、枷为“明四驭”。他的画取景多为江南山川和园林贝物,于级图中透出雄浑的叮势,人郴“细沈”.炉山高》是沈周41岁肘为庆贸者师烁觅7O浴辰而作。图中山  相似文献   

17.
唐前志怪小说中有一类以亭为题材的故事,它包含亭、人、鬼三个构成要素,主要以亭为叙事背景,通过人、鬼的特定行为体现互助或对立的人鬼关系。亭题材小说是唐前时期特殊的社会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亭元素也因此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亭题材小说不仅是唐前志怪小说中的瑰宝,也影响了后世亭题材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影响创作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原动力.美术创作的原动力不外乎主动和被动两种,或称有意识和无意识。主动创作的美术作品其艺术表现力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动(无意识)驱动下创造出的美术作品(被动创作作品)其艺术感染力更强烈、震撼,艺术韵味更深远、悠长,是美术创作领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美术界,许多美术创作者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创作心灵的迷失。本文将从美术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出发,深入探索美术创作中的潜意识内容、潜意识状态,以及美术创作中的潜动机,并且从美术创作的个性和风格流派等方面探究潜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美术创作中“心灵创作”的回归和美术创作的真正繁荣。  相似文献   

20.
对多媒体创作工具的概念和创作系统的结构做了简要介绍,并从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出发,对当前流行的多媒体创作工具进行了模式类型及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