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汪野亭是民国时期景德镇瓷绘画派“珠山八友”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其瓷板画作品以山水画见长。在“师古”与“师造化”的传统画理以及其阅历学识的影响下,汪野亭的艺术创作生涯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其瓷板画作品作为瓷器和绘画两种艺术门类的结合体,交融着不同艺术的文化特质,体现出独特的风格韵致。  相似文献   

2.
以汪野亭的山水瓷画为对象,结合石涛的绘画作品及绘画理论,从汪野亭山水瓷画的构图、造型、笔墨三方面入手,探求石涛的山水创作对汪野亭的山水瓷画的影响,尤其是汪野亭作品中坚持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理念和坚守“我为我法”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汪野亭,近代著名的瓷艺家,在继承王鼍豪放的绘画风格、沈周清丽厚的作画特点与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精神的基础上,他形成自己独特的瓷板画创作风格,在瓷板画领域开创汪氏一派新式粉彩技法,成就了自己极高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留下无数瓷板画优秀之作。  相似文献   

4.
汪野亭先生作为瓷板画史上著名的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瓷画,上色清朗,意境超然而飘逸,用笔细致而通畅,成就卓然,达到了山水瓷画的巅峰状态。从汪野亭瓷板画的题材中,品评其高雅的趣味,飘逸淡泊的隐逸情怀,禅意深远的佛教心境,探讨他作为一个文人画家的雅趣以及其画中所蕴含的深刻的含意。  相似文献   

5.
结合汪野亭与沈周的个人经历和心理历程,从创作风格、创作题材两方面比较沈周文人山水画和汪野亭山水瓷板画之间的异同,探寻沈周的创作对汪野亭的影响,以及汪野亭自身作品独有的特色,以期进一步认识汪野亭的瓷板画创作。  相似文献   

6.
"珠山八友",是民国时期在景德镇从事瓷上新粉彩文人画创作的10位大名家,分别是徐仲南、邓碧珊、何许人、王琦、汪野亭、毕伯涛、王大凡、田鹤仙、程意亭和刘雨岑.他们"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鼎盛于20世纪30年代."(邓白《珠山八友序》)他们的绘画,融古贯今、博采众长、自立家法,开瓷上新粉彩文人画装饰的一代新风,创立了中国第一个瓷绘艺术流派,对当时与后世陶瓷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陶瓷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晶,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其中,瓷板油画作为一门独特的陶瓷艺术种类,是近代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与传统陶瓷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陶瓷艺术,还成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时代代表。一、以瓷为"纸"铸就不朽瓷板画历史悠久,往前可追溯到秦汉时期,明代开始逐步成熟,清中期走向繁荣。瓷板油画以瓷为载体,其色彩丰富,语言独特,形式多样,瓷板平整光洁,便于艺术家挥毫创作,  相似文献   

8.
绘画艺术作为一种叙事载体,古已有之。在形形色色的绘画内容和形式中,绘画叙事是以选取事件过程中某个定格的瞬间方式来进行的,这个瞬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蕴藏过去、当下和未来,具有艺术的表现张力。因此,在绘画叙事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因素和内容。由绘画叙事引申出情节性和戏剧性表现等多种艺术元素,这既是艺术家独特视角的体现,也是其注入的情感和意趣的表现,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色彩元素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当代的语境下更是成为艺术家传达自我意识的输出方式。本文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简要回顾、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基本特征、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国绘画色彩元素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商品化、娱乐化、扁平化的后现代语境中,当代艺术家蔡国强在物质文明的代表——火药与象征着人类精神之花的绘画艺术之间实现了圆融,创造出一种别具风格的审美意象。蔡氏的火药绘画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与中国泼墨画的相似性,并且将时间性特征潜藏在了空间表皮之下,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趣味,给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汪野亭和刘雨岑同为珠山八友成员,两者分别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见长,影响深远。以汪野亭、刘雨岑瓷板画为研究对象,在比较两者身份属性、师法对象、人生经历及审美追求的基础上分析其创作异同,认为其作品共性是兼具画工品格和文人品格,而技法上汪的逸笔草草与刘的兼工带写是其大异,并由此导致前者趋雅、后者向俗的风格差异,而这又大致代表了珠山八友乃至景德镇瓷板画创作的两种理路走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儒道两家思想虽然主张各有不同,但都认为"艺"与"道"是辩证统一的.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表现形式,标志着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精神."绘事后素"是"艺",即指绘画.因此,可以理解为:中国画的笔墨艺术同样体现了"道"的精神.中国画这种带有艺术家主、客观意识形态的独特笔墨观,构建了以"笔墨"为核心的艺术审美理念,成为了中国画审美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3.
范迪安先生在《图像生态变迁中的中国艺术》中将当代艺术创作的图像资源形象地称之为"图像生态",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无法回避对图像资源的利用问题,大众视觉图像资源的泛滥,提醒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应加强对绘画形式语言的试验与探索,超越"图像"品质,不应放弃"绘画性"的追求,依靠绘画自身的形式语言、造型、色彩等来展现绘画艺术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景德镇形成了著名的瓷艺家团体——"珠山八友",其中的汪野亭与何许人,都以山水瓷画闻名于世。汪野亭偏爱春秋山水,何许人独爱雪景山水。在空间美学视阈下观照二人的瓷艺作品,从叙事空间、抒情空间、意蕴空间三个层面切入比较,由内在画境走向外在空间进行分析,进而领悟二人作品呈现出的不同风貌——清逸与清净。  相似文献   

15.
任玉 《陕西教育》2009,(2):73-74
在绘画中进行创意设计其实是一种装饰性艺术,就“装饰”而言,装饰本身就是艺术。装饰性与艺术性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概念,装饰性使艺术性更趋于完善,是艺术造型的手段,也是艺术修养一种的表现。独特的装饰绘画恰当地运用装饰手段进行创作并已为众多艺术家所共识。可以说,独特的装饰性绘画的本质就是设计。  相似文献   

16.
张淑苹 《考试周刊》2010,(24):49-50
中国的陶瓷艺术历经数千年的创造和发展.其价值是无与伦比的。中外人士每每论及中国的陶瓷艺术.无不赞叹不已。中国陶瓷艺术具有独特的东方形式美,随着社会的发展。陶瓷产品的功能美和形式美呈现出顺应潮流的风格特征.这是陶瓷作品与社会与人产生统一和谐的积极要求.所以.陶瓷作品是以适应人的精神意识而存在的.而艺术家在设计陶瓷中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幢憬与想象.并以陶瓷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说,陶瓷作品对于人们精神追求和观念文化的创造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莫兰迪的艺术在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中是非常独特的,艺术家选择了一种简约主义的绘画理念,通过对画面中所描绘事物的再组合以及对平常事物的精神性本质的探究,达到了一种简约、含蓄、永恒的“智性”绘画的境界。  相似文献   

18.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审美体验的符号化.具体到绘画艺术,审美体验贯穿于整个绘画创作过程:从创作动机的发生、艺术构思的展开到绘画作品的完成、意境的生成等.绘画是画家个体审美体验的转换状态,其视觉形象所表达的是源自画家心灵的个体体验.正因为艺术独特的审美体验,才使艺术成为一种个体创造的必然存在,才使艺术作品中隐含了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中国绘画形式。当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艺术的关照之后 ,中国绘画将如何吸收西方外来文化 ,如何对待西方美术对中国绘画的创新与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需要当今艺术家给予十分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吴柯 《文教资料》2008,(32):70-71
林风眠先生创造的"风眠体",拥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反对摹仿传统的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借鉴而不摹仿是他的原则.他结合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以瓷绘、戏曲、皮影戏及敦煌壁画为形式来源,各取所长,结合东西方的绘画艺术,以中国传统文人画为题材进行艺术形式上"中西调和"的探索."风眠体"对于构图、色彩与造型的安排运用方面对传统进行了突破改造并加以运用.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使其艺术带有强烈的时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