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据说,意大利著名的艺术家达·芬奇历时7年绘制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佳作。画中耶稣和十二门徒的形象均来自现实中的人。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时,曾仔细观察过无数的年轻人,想寻找一张神圣的、能表现耶稣品格的面孔。费力搜寻了几星期之后,一个19岁的年轻人被选定为耶稣画像的模特。历时6个月,达·芬奇创造出这幅名画的主角。在以后长达6年的时间内,达·芬奇继续努力着,逐个找到适合11位门徒的模特并完成了画像,这幅画的中间留下了犹大的位置,这是完成这幅作品最后的一步。这个门徒,就是为了30枚银币而背叛耶稣的人。达·芬奇要寻找一张贪婪…  相似文献   

2.
佚名 《高中生》2009,(23):36-37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她高兴起来,达·芬奇在  相似文献   

3.
《蒙娜丽莎》画像原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让世人倾(qing)倒,因此仿制这幅名画的人不少。美国芝加哥有一家出售(shou)蒙娜丽莎复制  相似文献   

4.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我们应该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耶稣说:你们其中一个人出卖了我。众门徒脸上的表情有疑惑也有愤怒,唯犹大一脸的惊恐。原来,是他背叛了耶稣。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至今享誉世界。可是,《最后的晚餐》是怎么画出来的,大概就很少有人知道了,事实上,  相似文献   

6.
名画《最后的晚餐》背后有一个极具戏剧性且耐人寻味的故事,而与它相关的两件小事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或正确或错误的想法将会对其一生产生迥然不同的影响。《最后的晚餐》出自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之手。这幅杰作耗时七年才完成,画中十二门徒及基督本人形象均按照真人描画,达·芬奇最先寻找的就是耶稣形象的真人模特。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读了《达·芬奇传》,知道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成才与他从小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有关。达·芬奇幼年时居住在水城威尼斯,威尼斯城内有几百座石桥。他父亲每天带他散步一、两个小时,把全城的石桥都走遍了。父子俩一边溜达,一边闲聊。对儿子提出的各种古  相似文献   

8.
除了《蒙娜丽莎》以外,达·芬奇另一幅闻名于世的杰作是《最后的晚餐》。根据《圣经·新约》,最后的晚餐是在耶稣被出卖钉死的前夜,与十二个门徒共吃逾越节的筵席。席间,耶稣指出十二个门徒中有一人出卖了他。达·芬奇以这个故事为题材,深刻地刻画了画中每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表情特征,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逾越节前夕,耶稣和他的十二个门徒坐下来一起用餐。桌旁一共坐着十三个人。以后发生的事证明: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聚餐了。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很烦恼,  相似文献   

9.
对于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画,大家最熟悉的一定是《蒙娜丽莎的微笑》。下面这幅《抱银鼠的女人》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它被收藏在波兰一家博物馆内,被波兰民众誉为国宝呢。  相似文献   

10.
赏画     
我凝视着眼前这幅名画——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觉得有些别扭.男人健硕的躯体伸展着,四肢却精确地镶嵌在几何图形中,呈现出完美的比例.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写意画,达·芬奇精准的勾勒有着数学的理性,却没有模型的冰冷,一笔一画间凸显着人性.这分明是科学与人文的完美交融! 达·芬奇所在的文艺复兴时期,可以说是"发现人,进而发现世界"的时代.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海风般吹进那个闭塞压抑的时代,给人们以探求自然的冲动,并孕育出科学精神.于是,科学与人文水乳交融,创造出朝气蓬勃、全面发展的那个时代.但是,随着时代的改变,科学与人文似乎开始剥离,两者交融的时代似乎不再.眼前的维特鲁威该和我一样有些茫然:难道达·芬奇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11.
Some people brought children to Jesus for him to touch them, but the disciples scolded those people. When Jesus noticed it, he was angry and said to his disciples: “Let the children come to me! Do not stop them, because the Kingdom of God belongs to such as these. Remember this! Whoever does not receive the Kingdom of God like a child will never enter it.” Then he took the children in his arms, placed his hands on each of them, and blessed them (Mark 10:13‐16, TEV).  相似文献   

12.
壁画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历史上曾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现代壁画是区别于传统壁画和其他画种而介于建筑、环境、绘画、材料等多种学科之间的一种边缘性学科 ,具有表现力强、效果直接、自由和随意度很大等特点。较大的画面尺度、先进的画面工艺材料以及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统一 ,使其更具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玛利亚以圣洁的处女之身孕育了人类的救世主耶稣,被史上艺术家化身为给人类带来新生的宗教与艺术女神。在文艺复兴时期,无数绘画大师倾注毕生心力刻画这对人性与神性交辉的的母子形象,并且常常通过花园、玫瑰和果子等的象征寓意来描绘这对母子的神圣性。文章通过对此方面作品的赏析,来揭示文艺复兴时期园中圣母的神性主题。  相似文献   

14.
以莎翁后期的四部剧作为例,阐述了莎翁在创作中宣扬的两大庆题,宽容与爱,显示其宗教爱憎,最后引出复活主题,结论为:莎士比亚生活在宗教里,其艺术浸润着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15.
古典名著《西游记》问世以来,之所以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读者,不仅在于它所表现的奇事奇景,更在于它所表现的奇人,而在诸艺术形象中,最鲜明、最突出、最奇特的莫过于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了。  相似文献   

16.
意象不是单纯的事物的映象,而是与情感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形象。意象有"情中景"和"景中情"两大类型。"情中景"是直接抒情的意象,"景中情"是间接抒情的意象。意象的美有内在美和外在美,内在美是意境的美,外在美是形神之美,形神之美包括形色之美和精神之美,意象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完美结合,产生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代画像砖是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瑰宝。它的产生是经济繁荣、墓葬形制、思想意识、政治地位、壁上艺术、地理优势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主要流行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一段时期内,多以高浮雕的技法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写实与夸张的艺术风格,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谈壁画创作的材料运用与工艺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祥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1):116-117,115
视觉造型艺术与语言的表现落到根本点就是材质和手法的运用。本文着重介绍几种壁画常见材质的应用工艺手法。材料与工艺的形式感不仅有利于壁画语言与形式的和谐。同时也与壁画所存在的建筑空间环境形成更为亲和的一个结合体。材料与工艺的应用既具有较强的公众性,又有着艺术的专门性。  相似文献   

19.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从提出以来备受理论界关注,并给予了各种解读。"情"与"景"的交融即为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事实上,"虚"与"实"的创构也是意境艺术构成的重要内容。实境是指生动逼真表现出来的景、形、境,虚境是指由实境引发的想象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形象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的"象外之象",另一方面是伴随着由具象引发的想象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和感悟的"象外之旨",虚中带实,实中带虚,体现的正是意境艺术构成的二元重生。  相似文献   

20.
西方的人文主义以及其所引发的文艺复兴并非是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更是一场艺术运动,标志着西方思想的美学转向和语言转向。英国乔叟的短篇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女修道士的故事》综合体现了乔叟的人文主义思想,即对灵知、欲望和语言这三者的共同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