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博语言已经成为一种以书面语表达但带有口语特色的独特的网络交际用语。语言的隐涵现象是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所要研究的焦点之一。文章利用会话隐涵理论解读近几年流行的微博语言,指出在网络交际语境下,人们能够借助语境和认知因素推导出微博的隐涵意义,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该隐涵意义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陈星 《文教资料》2008,(8):48-49
本文从"走火"(misfire)这个值得研究的有趣的语用现象入手,通过语用学中的会话合作与会话隐涵理论,结合实例分析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话语期待、话语理解偏差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利用图像、动态视频、音频等符号模态同纯语言符号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意义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网络话语传播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网络多模态话语中,多种不同的符号模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模态之间或显或隐的意义联系,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构筑话语意义,共同实现话语的整体连贯性,从而达到增强话语交际效果、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和迅速发展,利用图像、动态视频、音频等符号模态同纯语言符号模态相结合,共同构建意义和传播信息,已成为网络话语传播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网络多模态话语中,多种不同的符号模态相互协调、相互作用,通过多种模态之间或显或隐的意义联系,以协同合作的方式构筑话语意义,共同实现话语的整体连贯性,从而达到增强话语交际效果、提升信息传播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话语理论隐涵着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应该首先把握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理论,话语理论已经成为后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后马克思主义应用后现代主义的方法批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解构马克思的总体性、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论话语;用话语理论的分析方法取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分析方法,用话语建构论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根据他们的话语理论,所有的社会实在都是一种话语建构,这表明了社会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特征,强调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在话语之外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博是一种虚拟的网络信息平台,其语言特点是变异性的话语风格、创意性的标点组合和模仿性的语言类比;微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工具媒介的便捷性和社会节奏的快速性。微博语言对语言的创新性和表现力具有一定的正面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应强化其规范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写了为数众多的人物,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性格、学识等说着各自的话。而骂语作为人物话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能体现人物闪光个性的载体。运用格赖斯等的会话隐涵理论对《红楼梦》中焦大、宝钗各自唯一的一场经典骂语进行更深层次的隐涵分析,以理解小说中会话作用以及特色的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络交际迅猛发展,微博以其即时、简洁、便利等特点对传统博客及其他网络聊天方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目前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互动交流的主要网络交际方式.因此微博作为一个前言的研究课题,势必能够体现现代男女语言使用的新特点.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视角,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对微博语言进行了性别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9.
信息传递理论科学地描述了翻译的本质。在翻译操作中以此理论为指导 ,能正确地分析话语信息结构 ,提高分辨信息 ,尤其是分辨隐涵信息的能力。本文论述了信息传递理论与翻译在本质上的联系 ,分析英汉对译实例 ,指出某些译例在信息处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正确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发话人所设置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受话人所理解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发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特殊会话隐涵是发话人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或意图,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对他的说话语境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一种假定,是实施其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适切条件;分析、推导特殊会话隐涵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而分析、推导语用预设有时不必借助上下文语境.从发话人表达的视角看,语用预设与特殊会话隐涵都属于话语的意外之意,都是根据一定的语用规则从话语中分析、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受话人理解的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语境与认知目标的关系.从发话人生成话语的视角讲,语用预设决定着信息焦点的确定;从受话人理解话语的视角看,话语的信息焦点的确认决定着他对话语语用预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周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20-123
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探讨静态书面语谐音修辞的认知机制,指出在谐音修辞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受到本体的激发而找到匹配谐体,并将其作为认知参照点达到对本体在特定语境中隐含意义的理解。研究表明不同的谐音类型存在不同的认知参照点模型。  相似文献   

12.
从“言语行为理论”谈话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不同的言语环境中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科学,语用分析如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一样,注重语言交际技能,所以以交际的角度看,语用是关键。本文着重在非语言性环境下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对隐含义、语用原则及复句间的运用关系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理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兴起于西方理论界的一种知识论、认识论。文章概述了默会知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把默会知识理论引入第二语言教学领域,讨论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言能力与默会知识的关系,探讨该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实践意义:第二语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都应该高度重视默会知识:默会认识和外显指导协同作用,正确处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关系;凸显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认识者”。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实践出发,在厘清意义概念与知识概念、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达米特提出了理解的意义理论。理解的意义理论以显示性原则为手段,从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行为以及言语意向等层面显示归属给言语者的隐含知识。显示性原则是达米特意义理论的灵魂,贯穿于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现有的义素理论主要用来分析静态语言中的词义,但对义位进入动态环境中所呈现出的丰富内涵,就显示出了揭示全面词义的局限性,而我们却可以从隐含义素的分析中找到贴切的答案。从认知角度看,隐含义素有其根本的属性:认知结构的动态性和主观情感评价性。并在交际中体现出重要的语用价值:表义的提示作用和为某些修辞的构成手段。  相似文献   

16.
内隐学习理论从人的无意识心理层面研究学习现象,从而揭示出人类另外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内隐学习。本文意在探讨语感与内隐学习及缄默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语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内隐学习,而语感的心理表征也就是内隐学习的产物——缄默知识。同时,语感素质的提升和发展也需要外显知识的强化。  相似文献   

17.
英汉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应具有严格的界限和确定性,其显著特点是表达概念的精确性,然而数词往往在语用中具有隐含的虚指意义。这种虚指意义实质上是一种脱离数词本义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围绕文化翻译理论中的归化论和异化论,对在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数词词组虚指意义的翻译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内隐学习是目前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内隐学习研究的理论、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探讨了内隐学习研究的新进展及意义 ,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内隐学习的未来发展作了有益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她的小说创作中,对小说语言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长恨歌》的语言艺术独具特色,她一改20世纪80年代的语言风格而追求语言的“抽象化”,去实践其创作理论。论文从叙述化的语言、风格的统一性和塑造能力三方面分析了《长恨歌》如何运用抽象化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化的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