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勤字,就是勤劳、勤快,我们在学校里要勤读书,在家里要勤劳动,做一个勤快的好学生。这俭字,就是节俭,俭朴,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节约俭朴,不要铺张浪费,你们从小就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这公字,就是公正,秉公无私,办事公道,  相似文献   

2.
周口居区河南中学是一所山区中学。学生98%以上是工农子弟。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了参加劳动的习惯和技能,作风较俭朴,生产知识比较丰富。这些优良的品质在出身剥削阶级家庭的孩子身上是很难找到的。但是过去由于这些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是分散在各村的,基本上是一种无组织的个体劳动;而学校又忽视在劳动中对他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以致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渐有所滋长,其重要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3.
勤工俭学,就是参加劳动,勤奋劳作,把劳动收入作为学习和生活的费用,俭朴求学。勤工俭学是二十世纪初,由留法学生李石曾、吴稚辉、蔡元培等人倡导兴起的。最初的宗旨和含意是:“勤恳工作、俭朴求学,半工半读,使劳动者增长知识和才干”。“五四”运动以后,在这个精神的  相似文献   

4.
戚伟 《时代教育》2012,(20):106
在日常生活中适时多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培养孩子在发生意外时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养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颖  杨叶芳 《江苏教育》2023,(12):14-17
劳动素养是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等。新时代劳动素养评价应以劳动教育目标为基础,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发展变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科之间开展横向联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习习惯共同培养,教学内容互相渗透,知识迁移互为基础,教学方法互相借鉴,技能训练互相配合。对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课文,学科之间如何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呢,下面通过我们的尝试谈谈体会。二年级思想品德课《不挑吃不挑穿》一课,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俭朴是一种美德,教育学生从小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生活俭朴的好品质,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劳动精神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劳动的认识不再仅仅是完成肢体上的工作,更是一种契约心灵的承诺,是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与奉献。劳动精神的内涵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热情,它蕴含了创新、责任、社会使命感等更为丰富而深刻的品质。文章探讨新时代劳动精神的科学内涵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成长与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生活与劳动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劳动和生活习惯并具有勤劳俭朴的品德为目的的课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生动活泼,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耍在结尾教学上下功夫。做到形式多样,新颖活泼。切忌单一枯燥,陈旧呆板,这样才能引人深思,回味无穷,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增强生活与劳动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李国兴 《辽宁教育》2002,(4):25-25,26
劳动课“教学大纲”及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都明确规定了“要在劳动技术课中进行德育”,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下面结合农村小学实际及我多年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一、确定教育目标我们确定的在劳动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勤劳、俭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劳动、讲科学、善创新”的品质;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及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途径与内容在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科园(即农业科技实验园)、花园、景点、卫生分担…  相似文献   

10.
语文第三册《补丁》一课,通过三件具体事例反映了解放初期毛主席俭朴的生活。这是一篇教育学生热爱人民领袖毛主席,继承艰苦朴素传统的好教材。由于文章所写的时代、人物、内容与当今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课文对毛主席俭朴生活的描写,以及毛主席谈话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生活实践场域对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其特定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自觉的主要方式之一.劳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是学生体悟生命、形成韧性品质的最佳途径.生活场域中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增加其生命的厚度、拓宽其生命宽度以及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超越等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生命自觉,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2.
生活实践场域对人的生存、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根据其特定的思维发展特点进行劳动教育是提升学生生命自觉的主要方式之一.劳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是学生体悟生命、形成韧性品质的最佳途径.生活场域中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增加其生命的厚度、拓宽其生命宽度以及帮助学生实现生命的超越等方面.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生命自觉,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佘茜 《现代教学》2015,(Z1):147
现在有一些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小到铅笔、书包,大到手表、手机,甚至对家长来接送的车辆,都要评头论足,相互攀比。鉴于此,我校开展以俭朴为主题的生活教育,旨在让学生懂得俭朴的要义,倡导"俭朴最光荣"的观念,用行动践行俭朴。【案例】1.策划阶段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道德认知水平,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以主题班会课为载体,设计并执教《跟爷爷奶奶学俭朴》这一主题教育课。本课以传承中华俭朴美德,落实俭  相似文献   

14.
<正>新教育形势下的劳动教育与传统劳动教育不同,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和生产劳动。而是要将生产劳动与教育进行充分融合,目的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科学的劳动技巧,锻炼学生劳动意志,使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常见的、简单的劳动技术,掌握生活必备技能和知识。基于此认识,小学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中,要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有效结合教育所具有的主体性与社会属性,充分调动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掌握基本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意识、形成劳动习惯,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与身心健康发展。一、开发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来稿摘登     
宜春市教育局张恒静、彭凯在《试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一文中,对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小学学生、教师、领导的特点,作了如下概括:当前小学生的特点是:独生多,个性强;吃细粮,穿新装;住新房,睡软床;身较重,体较长;劳动少,花钱多;不知苦,不知福;不勤快,不俭朴;教育早,思维强。中学生的特点是:知得多,信息广,思想活,勤思索;成熟早,个性强;厌说教,重实效;好质疑,爱学习;望成才,信机遇;厌劳动,怕脏累;喜交往,求信任。教师的思想特点是:中老年教师思想比较稳定,事业心强,责任感大,作风踏实,教学严谨;青年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再次将劳动教育提到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加强劳动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创造力,形成健全人格。劳动能让学生快乐成长。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与其"养尊处优""四体不勤"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劳动能给人带来充实感和满足感。通过参加劳动,可以使学生接触自然,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知识,体验播种收获的快乐,扩充知识库,促进学生更加了解生活,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学生应在劳动活动中培植生活能力,为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供了理论指导。目前,在劳动教育中,生活力培养仍存在培养价值有待重视、培养路径有待拓宽、评价体系需要革新等问题。为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生活力水平,应澄清生活力价值,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氛围;整合多方劳动教育资源,携手拓宽生活力培养途径;创设多元评价体系,为生活力培养提供全面反馈。  相似文献   

18.
史凤省 《顽皮娃娃》2007,(6):I0001-I0002
一个人活在世上,总离不开劳动,而劳动要有收获,就不能懒惰,必须勤快。勤快会使人健康长寿。还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人要帮助孩子从小养成勤快的习惯,孩子长大后才会有出息。  相似文献   

19.
安徽劳动大学新马桥分校,十一月十二日正式开学。这是我省淮北农村的第一所新型大学,是在宿县专区新马桥农垦学校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组织教学、培养学生高度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培养他们走向生活、参加生产劳动的有效形式。从这个社会要求出发,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综合解决学生学习、教育和发展的问题。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学会合理安排学习。课堂教学保证学生思想政治、劳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