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记者写新闻报道,应谨记"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原则,同样,当评论员写新闻评论,也要遵循一定的准则,才能肩负起"抑恶扬善、引领舆论"的重任,使所写之评论,真正成为"媒体的灵魂、报纸的旗帜"。这个准则也就是评论员的职业底线,那么,它究竟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分量很重的体裁,可近些年来有弱化的趋势,即便各个媒体开设了一些评论栏目,但质量大多不是很高。造成这一现象,主要是我们的新闻评论在一些媒体中重视不够,加上会写评论的媒体人越来越少,你抄我的我抄他,致使新闻评论千篇一律,老生常谈,说教味浓,毫无新意,看了令人生厌。文中结合大量的切身实例剖析了新闻评论写不好的几种误区,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新闻小评论,有的"一事一议",有的"一题一议"。我们把"一事一议"中的"事"称为小评论的新闻材料或新闻由头。这个新闻由头,不仅是小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作者抒发感情,评论问题的依据。选择好新闻由头,对写好小评论关系极大。新闻评论是一个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评论的质量不高,受众就会找不着"根儿"。如何突破这个存在的问题呢?我觉得写小评论是个必由之路。有许多小  相似文献   

4.
姚庚荣 《今传媒》2007,(9):45-47
我写新闻评论30年,第一个十年是写小评论,小打小闹"豆腐块";第二个十年既写评论也写杂文,每年要在全国报刊发表百余篇;第三个十年有幸调来《常州日报》专写新闻评论.许多评论文章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在江苏省报纸好新闻评比中,我的作品多次获奖.同行们也常常问新闻评论写作有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四个字:情理交融.即既要有严密充分辩证的说理,又要有迸发的激情、流淌的真情;既能说服人,更能打动人.  相似文献   

5.
张国平 《新闻世界》2012,(11):10-1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它代表着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因此,新闻评论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媒体的品味和形象。目前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引用材料失实、缺乏时效性、论证逻辑失范、评论立场错位等。要想写好新闻评论,首先要遵循新闻价值规律,论题要新鲜,材料要真实,同时还要论证严密,立场公正、客观,文风通俗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我主笔都市快报"快报快评"评论专栏迄今已6年,每年共完成240篇左右的即时新闻评论。"快报快评"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并获2009年度风尚媒体大奖专栏奖。写评论是我喜欢干的活,我称之为"无限风光在评论"。我觉得"言之有识"很重要,这里的"识"主要包含两个内容:常识与胆识。美国王牌主持人丹拉瑟有个著名的"后院篱笆墙原则",是说一天结束的时候,两位家庭主妇倚在后院篱笆上聊天,会关注什么新闻。  相似文献   

7.
有同行曾问我:"跟写消息、通讯相比,评论不太好写,可你为什么愿意写呢?"在我看来,新闻评论源于新闻,而又高于新闻。这说明,评论要有新闻性,而新闻事件经过评论这一形式反映出来后,其新闻的思想内涵就丰富多了,也就是高于一般的新闻了。有些时候,一篇新闻若想挖掘透,让新闻有深度、有力度、有厚度,就得需要新闻评论这个品种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新闻学角度来说,新闻评论是一种政论性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  相似文献   

8.
艺凡 《记者摇篮》2015,(1):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信息传播途径的日益增多,媒体间的竞争已步入到"新闻解释权"之争,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异军突起,成为各电视媒体新闻节目改革的新突破,一批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新闻评论员也应运而生。他们在每一档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或评论员既是讨论式、辩论式的引导者,也是谈话式、访谈式的挖掘者,还是主评式、述评式的思想者。这无疑对新闻评论类主持人的能力有一个很高的要求,那么新闻评论类节目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现今新闻评论类主持人容易步入哪些误区,本文对此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广播新闻评论的改进与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和引导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扩大媒体影响力、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载体,因此也被称为媒体的旗帜。但相对于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而言,广播新闻评论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尤其是近年来电视新闻评论和网络新闻评论的活跃更加凸显了广播新闻评论的尴尬。在这一过程中,广播新闻评论逐渐形成了泛化和僵化并存的自我循环。  相似文献   

10.
王多 《新闻实践》2008,(11):44-46
写新闻评论最重要就是"言之有物"。当然,不只是新闻评论,其他新闻体裁,推而广之,天下文章,都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之有物"。然而,这个最基本要求,听起来简单,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的难。  相似文献   

11.
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搞了20年评论。1980年,中央电台成立评论组我是组长.后来变成评论部.我是主任,到2000年退休整好20年。台里要求每个评论员每个月至少写3篇.有时候还超额,20年算下来,我写了700多篇.同时对评论做了一些研究。下面我从创优的角度讲讲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2.
(一)评论未必要追“热点” 日常新闻评论,需要新闻报道来做评论对象。报社的评论编辑每天要做的功课,是在各个网站上浏览新闻,搜寻可以拿来评说一番的话题。如果没有比较出彩的新闻报道,就叹道:“今天的新闻太淡!”有时候,能引起广泛关注的新闻热点会在一段时间内接连出现,呈目不暇接之势,这种时候评论部的日子最好过了,话题丰富到写不过来,只嫌版面太少。由此,一些评论编辑顺理成章地形成了一种意识或下意识:新闻评论的价值是由新闻报道决定的;新闻是否“热”,决定了其评论价值的高低;似乎对热点新闻的评论就一定比非热点评论的价值要高。,这样的认识,导致了对新闻热点的简单依赖,而忽视了对评论的思想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17,(8):23-28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我国媒体市场化、受众地位的增强,我国新闻评论经历了由"论"及"评"的转变,如今在自媒体环境下,意见表达呈现出多元性和无序性,述评这种能够整合新闻、观点甚至是情绪的评论形式,则引领着新闻评论由"评"向"论"的再次转换。在话语方式和主体意识上,新闻评论则从"教育者"向"批判者"和"揭秘者"转换。写作风格上的地摊文学化、表达方式上的述评化以及表达功能上的情报化和智库化是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感与新闻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给大家说说新闻评论的语感问题。 新闻评论是媒体对新闻事实或某种观念发表意见、与受众交流思想的一种新闻体裁,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当我们阅读不同时期发表的不同新闻评论作品时,第一感觉往往不是内容,而是传达内容的符号——语言的时代感。我曾经与一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评论作者交谈,他不停地感叹“现在不知道怎么写评论了”。他所感叹的不是怎么理解所要论的问题,而是不知道用怎么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受众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15.
贺小玲 《今传媒》2012,(11):51-53
新闻评论于报纸,譬如新闻节目于电视,是媒体水平和专业精神的体现。在新媒介环境下,报纸新闻评论越来越重视时效性。而媒体对时效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时间性。时间性重于理性,则造成了报纸新闻评论质量整体下降。"青年话题"和"人民时评"分别是《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的评论版和评论专栏,通过对它们的调查能管窥报纸新闻评论时效性的现状,也能提醒报纸媒体正确理解时效性,扬长避短,抓住新闻评论的本质意义,树立专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大力搞好评论改革,开创军队媒体评论的新局面,让军事评论的受众耳目一新,是当下军事新闻改革全局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军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何改革?请看《创造军事媒体新的"评论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方朝春  邓晓旭 《东南传播》2014,(12):118-120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媒体间的竞争已由信息的竞争转向观点的竞争。都市报要提高媒体竞争力、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成多元共存,首要措施是转战新闻评论"战场"、提升本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探索新路径以提升本报新闻评论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为例,分析提升都市报新闻评论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分析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的困境及提升策略,结合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发展现状,从强化主流媒体的网络传播能力建设工作、优化主流媒体新闻评论矫正方式、积极构建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应对策略、大力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艺术思维、给主流媒体提供新闻评论引导空间这几点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提升转型语境中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引导力,为主流媒体更好更快的发展做铺垫。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作为媒体的旗帜,受到普遍重视。然而新闻评沦多以严肃话题给人以硬邦邦的感觉。如果在坚持新闻性与政论性的前提下把新闻评论写得更加充满生气与灵机,增强可读性,就可以吸引受众,更好地发挥新闻评论的作用。 评论写得生动,可以让道理讲得更有新意、饱含感情、警策有哲理,也就深化了论题、深刻了论证,增加了评论的深度。 那么,怎样把新闻评论写得生动有趣呢?主要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对于地方党报来说,新闻评论让一张报纸树起了传播主流思想的大旗,做强新闻评论,可以凸显报纸个性,让报纸讲中国话,讲地方政府需要讲的话,讲多数群众讲的话,讲充满正能量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