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烙 《新闻实践》2012,(3):66-67
地方晚报是以地方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城市报纸。经济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关注的重点板块,是地方晚报的传统产品。地方晚报的受众定位、市民属性、市场策略等因素决定了其经济新闻应该力求平民化,在经济新闻报道时,要心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情怀;眼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选题;文中有百姓,多一些百姓表述,使地方晚报的经济新闻更好地为平民百姓服务,实现地方晚报经济新闻的大众化传播,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报纸的头版,是新闻版,新闻精华荟萃其中,往往被人们视作报纸的“脸面”。晚报的“脸面”是一个城市最有价值新闻之窗口,亦最能体现这张新闻纸的风格。 虽说“脸面”对一张报纸至关重要,但办好“脸面”却不易。与其他报纸“脸面”相比,晚报“脸面”要“眉目清秀”就更难。晚报是一种具有很强可读性的综合性地方报纸,它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反映生活,丰富生活,引导生活是其主要特点。它的这种性质决定了读者对头版的要求和品味不同于日报类报纸;其次是头版要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所谓的“高级报纸”相比,更富有“大众化报纸”的特点。具体来说,要使晚报的要闻头版具有独特的风格,应注重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维新派报人既是中国近代报业的开创者,也是中国新闻通俗化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虽然他们当中对报纸语言通俗化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大多数报人认为,报纸要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必须走通俗化道路。维新派新闻通俗化思想,过去常常被认为是中国"新闻大众化"的开端。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却没有注意"通俗化"与"大众化’的区别。维新派提倡用白话写新闻、办报纸,虽然对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对民众知识的提高,对新闻业务的改进都具有积极的贡献,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只属于语言通俗化层面,与"新闻大众化"的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闻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报业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大众化趋势。其具体表现为大众化报纸的空前繁荣和兴盛,如前些年的报纸扩版热、周末热,近些年的晚报热、商报热、都市报热等等。这种报纸大众化趋势已成为当今中国报纸媒介的重要特征。它将影响着我国报业今后的发展走向。研究报纸大众化现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巴晓芳同志近几年来密切关注报纸大众化发展趋势,并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际,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他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翻开油香未散的《大众化报纸论析》,细细品析,我们深深为本书…  相似文献   

5.
自1897年普利策与赫斯特缔造黄色新闻伊始,到今天一百余年的时间里,黄色新闻蔓延至世界各个角落,成为一个令世界新闻界头疼不已的新闻现象。黄色新闻的巨大生命力根植于普通民众的庸俗化当中。色情、暴力与犯罪等刺激性和负面性的传播内容,作为庸俗化的代表,依次活跃在古代的通俗化、近代的市民化和现代的大众化中。在近代,大众化报纸的勃兴使市民化有了与新闻结合的机会,于是,黄色新闻成为大众化新闻中连接庸俗化需求与报纸、利润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张星月 《新闻传播》2009,(8):118-118
大众化报刊是市民百姓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其中很多都充斥着黄色新闻的特征,笔者通过对这些报纸的阅读研究.希望能够从黄色新闻的特点出发,找到二者的关联.黄色新闻对于都市报纸的影响以及具体到武汉的都市报纸呈现这样状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报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地方报纸所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做好民生新闻,是地方报纸扩大影响力和求得更好发展空间的关键所在。本文以《三峡都市报》部分民生新闻为例解析,结合新闻编辑学、新闻传播学、新闻采访学和现代报纸编辑学理论,通过对民生新闻的特点、民生新闻与报纸影响力的关系分析,为地方报纸如何做好民生新闻和扩大影响力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5月“第四媒体”的概念由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正式提出了以来,这一建立在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崭新媒体引发了新闻传播业革命性变化,世界许多非新闻机构通过互联网加入到新闻竞争的行列,传统的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上网。到1998年底,全球上网报纸已达4925家。到1999年底,我国至少有400家报纸上网。 这次变革中,各种传统媒体正在受到强烈的冲击,纸墨形式的报纸首当其冲,特别是我国的地方报纸受到的震撼将更为强烈,人们不禁要问,地方报纸应如何生存于网络时代? 一、地方报纸的生存危机 同样,地方…  相似文献   

9.
声音     
《网络传播》2006,(3):88
“网络媒体是多媒体的展示,传统报纸则渠道单一,网络媒体是即时传播。报纸是定时出版,网络媒体以秒更新新闻,报纸以天更新新闻;网络媒体是双向互动,报纸则是单向传播;网络媒体的内容空间宽广无际,报纸的容量则受到版面限制,网络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报纸则是大众化覆盖,无法照顾个性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地方报纸面临新闻价值体系的重构。这种重构的前提是,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影响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新闻事实,依然是地方报纸的核心  相似文献   

11.
各地方报纸重视和加强了对国际新闻的报道,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新闻媒介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新闻媒介对新闻规律的认同与尊重。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各地方新闻媒介国际新闻报道水平尚参差不齐,尤其是新闻观念上的差距在各报国际新闻版面上有较为明显的反映。在各地方报纸中,上海各家报纸由于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对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比较早,水平比较高。兰州的报纸近年来也开始认识到国际新闻拥有众多读者,努力迎头赶上。其中《兰州晚报》是甘肃报纸中第一家设立国际新闻版的报纸。笔者选取了1998年6月1日一…  相似文献   

12.
地方报纸要办出地方特色。但是,强调地方特色,并不排斥对新华社电讯稿的采用。恰恰相反,合理采用时事电讯稿也应该是地方报纸特色的重要内容。地方报纸的特色,应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地新闻与适合本地读者需要的时事电讯新闻的结合。也就是说,采用时事电讯稿,也可以形成地方报纸的特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闻、时事新闻是构成报纸报道的主体,因其报道面不同,在报纸的版面上分割为不同的板块,由此造成两块新闻互相隔离。这种局面既不符合新闻的特点,又不能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实现地方新闻与时事新闻的互动,是由报纸的功能和新闻的特点所决定的。服务性是互动的缘由。服务是新闻的主要功能。报纸的服务性是可读性、必读性赖以存在的本质要求,它既是互动的原因,也是互动的目的。在增强报纸的服务性方面,地方报纸对地方新闻和时事新闻要同等对待,把时事新闻中读者想了解的与其相关的本地内容挖掘出来,拉近时事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报纸对…  相似文献   

14.
地方报纸上的政治新闻,是整个地方新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平时,一说起地方报纸的政治新闻,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人代会、政协会、群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4,(12)
<正>现在世界上的高级报纸,诸如《泰晤士报》、《纽约时报》、《卫报》等,除了要闻版外的第二大板块,均为经济—金融版,显然经济—金融新闻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十分重要。这类报纸的读者大多是专业知识的人群,新闻的内容可以适当高大上一些。而大众化报纸,其定位决定了它们必须考虑读者群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在我国,城市的晚报、省委机关报办的都市报等被称为"大众化报纸",因为这类报纸面向普通百姓,内容当然是大众化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都要与读者的兴趣和利益紧密相关,且要能够看懂。然而,打开我国各地这类报纸的经济版或金融版,多数新闻充斥专业术语和统计数字,很专业。我拿着报纸,指着大标题随机问了几个周围的人是否明白说的是什么,包括文科高级职称的人,都说看不懂或基本不看,只看要闻  相似文献   

16.
随着跨区域办报与跨区域新闻采写的深入开展,地方新闻资源不再为地方报纸所垄断与独享,地方报纸的个性逐步被共性化新闻所取代。笔者结合具体工作实践,谈谈对地方报纸开展跨区域新闻采写的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国际新闻报道往往是地方报纸的一个弱项。除上海的几家报纸之外,其他地方性报纸没有驻外记者,稿件来源主要是靠新华社。而随着信息业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在量和质上都有了新的变化。同时,报业的超速发展以及电子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也使地方报纸国际新闻的稿源在以新华社为主的情况下有了新的变化。这就给地方报纸如何办好国际版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薇 《新闻知识》2002,(7):21-23
都市化报纸,顾名思义就是立足城市、面向市场、贴近读者、具有强烈市民化、城市化的报纸。就其属性而言,是典型的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它是在我国逐步实行市场经济的客观环境中产生的,目前己成为中国报业市场竞争中一支新生的劲旅。作为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都市报的产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要深刻地研究这一现象,必须把它放在世界新闻历史的宏观背景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19.
杨勇 《新闻窗》2010,(5):102-103
综观省内和湘渝相邻边区的地州市报纸,会发现各地级报纸都有县市新闻版。应该说,这不仅是一种整合地方新闻资源的好做法,更是新闻走进基层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新闻”是指社会主义大众化报纸采写刊用的来自于大众生活、传播于大众的这部分新闻,具有“贴近生活、贴近市民、贴近社会”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大众化新闻”不是低俗的同义语,越是设置的文化道德的“门坎”较低,越要着眼服务、引导中的升华和提高。 当前“大众化新闻”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是:首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读者、生活的实际出发,在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并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最基本道德层面上做文章;同时,要为建立整个社会生活服务的较高的道德局面大张旗鼓地做好宣传引导,为塑造一代新人而努力。 大众化报纸要自觉地做讲道德的模范,做传递社会主义新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