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下,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积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李越 《新闻前哨》2011,(9):16-1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累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3.
潘陈青  吴晓玮 《新闻世界》2013,(10):252-253
伴随着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崛起,粉丝及其衍生的粉丝文化被进一步激活,呈现出新的传播特征,并彰显出更大生产力。本文由此出发,探寻企业微博如何利用“粉丝文化”进行形象塑造、信息传递、互动沟通和话题借势,从而构筑起消费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参与感,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4.
微博时代的粉丝传播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两年随着微博的风靡,一个互联网全民微博时代正式来临。在这场微博信息狂潮中,作为媒介迷的传统粉丝意义被改写,同时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从"微信息"、"微距离"和"微革命"这三个层次来展现粉丝们在微博中的新形态,以及他们在这一新的媒介格局中所展现的自我、人际与大众传播。从而揭示出隐藏在一新传播格局背后的社会生态变革。  相似文献   

5.
微博粉丝是在微博里对某一博主保持持续关注的群体,且将博主的言论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随着微博的逐渐风行,粉丝群体的构成由于微博粉丝的加入而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值得引起关注。文章在分析了微博粉丝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粉丝的形成原因,并研究了微博粉丝对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业资本的操纵、趣缘群体的分层与圈层对抗、准社会互动下个人幻想与崇拜,使微博粉丝话语失范呈现逆狂欢态势——侵扰微博议程,制造流量假象、主动"控评",埋没不同声音、网络暴力等。微博给粉丝提供的参与式文化场域变成了话语失范的聚集地,这不仅破坏公共视听,造成媒介资源的浪费,引发粉丝形象的社会认同危机,还孵化了以流量造假为服务内容的灰色产业链。微博粉丝话语失范亟待重视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艾梦璇 《新闻世界》2013,(8):255-256
2009年8月,新浪微博亮相,并迅速占领媒介市场。微博粉丝作为微博的使用者和信息发布者,在微博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针对微博粉丝的行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结合案例分析其行为特点与传播习惯。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微博成为人们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玩微博,并成为庞大的微博粉丝群。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粉丝行为的一些特征,并根据研究结论对想要增加粉丝及影响力的博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微博作为依托信息网络的平台,在新媒体发展中发挥着其自身优势。"ElopingKarRoy"是一个粉丝数量大、活跃度高、互动性强的粉丝微博,其微博内容的设置及传播策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对微博"ElopingKarRoy"的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粉丝微博传播的内容特点,进而探讨粉丝微博的传播力。本文认为粉丝微博的内容传播受到频率、内容、形式、特色等综合作用影响,粉丝微博通过内容的传播达到了粉丝用户的内容需求和心理满足,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0.
选取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探究我国“微博问政”的现状。分别从微博基本信息、使用状况、问政互动状况三个方面对新浪微博的624个政务微博进行跟踪考察,旨在对“微博问政”进行基于数据的、全局性的描述分析,探讨“微博问政”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指出我国当前“微博问政”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朱妍 《今传媒》2011,(4):101-102
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相似文献   

12.
粉丝们借助微博平台对明星偶像进行重塑,通过多媒介融合传播的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微博粉丝与明星间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关系相区别的“伪社会互动关系”,近距离狂欢取代了远距离膜拜.参照“盗猎者”理论,粉丝们掠夺并整合明星各类支离破碎的文本信息,并采用转译、拼贴、挪用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解读与重构,将粉丝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种偶像制造的生产行为.在微博粉丝文化传播中,文化交往的中心难以维持固定的关系,粉丝间的交往结构发生着不断的塌陷、转移和重建,从而构建出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3.
廖会杰 《新闻世界》2012,(4):168-169
2011年,"粉丝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类型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其大多质量低下,仅仅靠电影中明星的粉丝号召力来赚取票房,也受到各种质疑和批评。本文探究国产粉丝电影出现的原因以及遇到的问题,并与国外成功的粉丝电影类型比较,预测国产粉丝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微博日渐普及使其成为粉丝追星的重要平台,微博对粉丝追星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平台的提供,其更以自身媒介化逻辑重构粉丝交往形式,带来新的互动模式以及交往秩序.以肖战事件为背景,论文探究粉丝社群在微博交往中的日常对话与行动逻辑,阐释粉丝群体动员机制及其互动过程,认为动员机制主要由局外人、情感投入与粉丝站等核心环节构成,背后则体现...  相似文献   

15.
粉丝控评是明星粉丝应援行为的一种.在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中,控评成为粉丝自发组织的宣传方式之一.文章基于参与式文化理论,对明星粉丝控评行为所引起的粉丝与非粉丝间的圈层对立现象进行分析,从圈内支持与圈外冲突两个方面探析圈层对立背后的原因,并对今后粉丝控评的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6.
靖鸣  王瑞 《新闻爱好者》2012,(19):24-26
微博"粉丝"已经成为网络这一虚拟公共领域里一支数量非常庞大的舆论新军。微博"粉丝"的出现和兴起,基于微博媒介技术的发展。微博"粉丝"可以被视作传统"粉丝"的延伸与升级。相较于传统"粉丝",微博"粉丝"拥有较为鲜明的三个特征:非专一性、非崇拜性、攻击性。微博"粉丝"的关注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公众人物之间的关注、公众人物与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以及普通用户之间的关注,同时,微博"粉丝"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粉丝"买卖和伪VIP认证。本文认为,根除微博"粉丝"买卖现象,需要用户的自觉抵制,微博平台服务机构应反思微博的等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消解。  相似文献   

17.
晏青  杜美玲 《新闻记者》2022,(12):53-66
社交媒体平台越来越成为粉丝文化生产、传播与治理的重要场域,其中粉丝文化治理是理解此场域的关捩点。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微博平台将法律、社区规范、算法技术等统筹起来进行粉丝文化治理,国家、社会与用户三者之间共同构成了平台治理的主体框架和逻辑秩序,并生成“正能量粉丝”与新粉丝文化逻辑。研究揭示了我国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社会治理的独特逻辑及其互动结构,为理解我国平台社会中独特的治理模式与粉丝文化趋势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武志 《大观周刊》2010,(41):104-104,67
从2005年超级女声等一系列选秀节目开始,“粉丝”这一特定的称谓就经常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而随着大众消费文化的兴起,关于粉一群体极其特。最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存在着诸多理解,本文试图从粉丝这一称谓出发来寻找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9.
众生狂欢:明星与粉丝的微博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东南传播》2012,(7):109-111
明星是大众流行文化的一部分,过去的明星被视为"神话",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也呈现出被动、等级森严等特点。但自从微博出现后,在这一场域下,明星与粉丝产生的新的互动关系,粉丝不再对明星产生孤独幻想,而明星重新把握与粉丝直接对话的话语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媒体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通过实证的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审视明星与粉丝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20.
"粉丝"古已有之,但是"粉丝"文化的构建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微博的匿名性,信息传播海量,非线性传播等特征影响着"粉丝"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说,参与式文化的兴起促使传统的"粉丝"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甚至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微博上的"粉丝"之所以狂热和微博虚拟镜像狂欢营造出的"伪社会关系"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