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革命派与保皇派第一次有影响的论战的时间和对象,新闻史学界和历史学界都有不同说辞。本文认为论战时间是1903年而非1902年,《中国日报》的论战对象是《岭海报》而非《岭南报》。  相似文献   

2.
孔辉 《兰台世界》2020,(1):136-139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也是唯一公开文字记录红军长征的原始资料,其内容是研究长征历史的重要史料。文章简要介绍了《红星》报的情况,探讨了《红星》报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红星》报整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佩 《中国出版》2013,(1):62-65
《纽约时报》是美国历史最悠久、流程最完备的报纸,其国际新闻居美国报纸之首。被西方人誉为"权利机构的圣经"和"档案记录报"。基于《纽约时报》的广泛影响力,在研究深圳经济特区30年国际传播现状时,本文把《纽约时报》作为首选考察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纽约时报》涉及深圳的重大  相似文献   

4.
《开元杂报》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被新闻史学界认为是有关中国古代报纸的最早记载,因此《开元杂报》也就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古代报纸,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上限也因此上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即公元713—741年。但笔者不揣浅陋,认为《读开元杂报》一文不是信史,而是文学体类,历史上是否有《开元杂报》尚在不可知之数。 《读开元杂报》见孙樵所著的《经纬集》一书,全文仅五百余字,却是中国新闻史研究弥足珍贵的史料。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5.
《史记》中有大量的宫殿建筑史料,主要集中于《本纪》、《列传》、《世家》等体例中。这些宫殿建筑史料不仅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而且体现了秦汉"侈靡"与"非壮丽无以重威"的宫殿建筑设计思想。同时,这些宫殿建筑史料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它往往是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背景,是展现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6.
1939年1月1日,《上海日报》更名为《大陆新报》,在南京、武汉和徐州设有分社,发行量为10万份,是在中国本土发行量最大的御用报纸,中文报《新申报》也被纳入《大陆新报》旗下。最近的史料发现表明,实际上操纵该报的则是《朝日新闻》的编辑和经营人员。这段历史也是《朝日新闻》社力图在社史中回避的史实。  相似文献   

7.
由宋原放主编的《中国出版史料》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部分,于2001年至2006年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宋原放、王有朋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上、下卷)所选收的史料论及春秋(公元前770年)简帛时期到20世纪初(191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出版活动,其中1840年以后的近代史料因另有《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的出版,故在古代部分仅选收少量史料. 由汪家熔辑注的《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上、中、下卷)所收史料包括的时间从1815年起到五四运动前,收录近一百年新形态的出版史料,传统形态的出版一般不涉及.史料尽可能收录档案等原始史料,有些事件暂缺原始史料时,选些亲历其事,或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较多史料线索的当代署名文章.  相似文献   

8.
《申报》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出版时间长达78年,历经晚清、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多个历史阶段,是涉及百年来国际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一份重要史料。要从庞大的《申报》中查找史料,可谓大海捞针,是极费时费力的事情,故亟需一部查检方便的“索引”。《申报索引》正是为与《申报》配套而编纂的一部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界》2012,(6):128
近日,一部记载深圳特区报30年历史的专著《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为《旗报——〈深圳特区报〉史稿》一书作序,高度评价深圳特区报30年成就。方汉奇教授认为:纵观这份报纸30年的历程,一直以高扬改革开放的旗帜为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特区报》堪称"旗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5月31日-6月2日,北京市档案局馆举办了“档案史料与现代城市发展学术讨论会暨《北京档案史料》创办20周年纪念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天津、上海、重庆、安徽等档案局馆领导及从事编研工作人员,《历史研究》、《北京社会科学》、《历史档案》、《民国档案》杂志社、《中国档案报》等共4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如同鲜花迎着春风绽放,在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人民文学出版社筹办的《当代》、《新文学史料》等文学期刊纷纷亮相。1979年7月,《当代》杂志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应运而生,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在"文革"之后最早涌现的大型文学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作为民国时期与《申报》并称为“新申”的商业性大报.从许多角度考量,是当时影响最大的第一大报。本文通过分阶段对《新闻报》的历史发展与概貌做简要梳理.以突显其巨大的历史意义与学术价值,并为《新闻报》以及中国新闻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史料补充。  相似文献   

13.
<正>1937年面世的《毛泽东自传》是国内外关于毛泽东的最早的传记,也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的口述自传,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篇幅不大,不是一本巨著,但它的史料价值是极高的。……它提供了毛泽东史料、红军史料、共产党史料等许多方面历史的第一手珍贵史料。"[1]  相似文献   

14.
梅佳 《北京档案》2016,(11):6-8
一、《北京档案史料》的基本情况 1986年,北京市档案馆依据党和国家开放历史档案的决策,呼应学术界和社会对档案文献的迫切需求,创办了《北京档案史料》季刊.《北京档案史料》是一份兼跨档案界与历史界的学术性、资料性刊物,以"发掘史料、公布档案、提供利用、推进研究"为宗旨,以刊登有关北京地区的档案、资料和发表相关史学论文、文章为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报纸的国家。我国的新闻事业源远流长,有1200年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新闻业资格最老的国家。而岭南,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又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我国近代化报刊的孕育、诞生和成长、发展,都和岭南地区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我国最早的一批近代化报刊和最早的一批日报中,就有不少是在岭南这块国土上诞生落地的,可谓近代中国报刊“始作俑者”乃岭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程曼丽博土的研究成果证明,我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近代报纸、19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的葡文周报《蜜蜂华报》,它虽然一共才出了67期,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但却是一份具有重要意义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近一个世纪来企业报发展历史轨迹的专著。全书共有九章七十七节,汇集了中国数百家企业报的珍贵史料,全面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企业报的特点、表现及其兴衰原因,总结了企业报在政治经济宣传报道、队伍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做法、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说明了企业报的兴衰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报是我国新闻战线一支不可忽视的方面军。《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出版  相似文献   

17.
静恩英 《青年记者》2016,(2):106-107
民初创办于香港的《大光报》在抗战第二年迁至广东韶关出版,在随后的几年内,先后创办了粤东、粤南、连县等几个分社.《大光报》积极宣传团结抗日,为推动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宣传作用.目前国内关于《大光报》的创办时间和创办过程尚存争议.笔者通过对现有史料的梳理,初步分析认为,《大光报》是在孙中山指导下创办的,创办时间为1912年而非1913年.早期《大光报》除了报道时事新闻,主要宣传孙中山革命思想和基督教精神.  相似文献   

18.
《岭南新闻探索》2006,(4):75-75
也谈免费日报“地铁报”; 王华基同志暨《岭南新闻探索》编辑部: 《岭南新闻探索》今年第三期内容丰富,刊出多篇好章。例如罗韬撰写的《一个传媒人对岭南化的观察》一,不仅风新清,立论很具创意,而且颇有学术水平,值得细细阅读。这里,我只想谈谈关于袁蓓《地铁报将对传统报业“革命”?》一的读后感,供你们参阅。不对之处,尚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靖鸣 《青年记者》2016,(4):77-87
1953年广西《宜山农民报》为其记者采写的批评一县委书记严重侵犯人权和违反婚姻法错误的长篇报道配发社论,由于社论中含有批评"同级党委"——中共宜山地委"包庇纵容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的词句,结果引发"宜山农民报事件"。《宜山农民报》批评中共宜山地委的举动在当地引发争议,主要涉及"党报能否批评同级党委"这一重大的政策和原则问题。中共广西省委宣传部接到报告后亦难以决断,遂请示中共中央中南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